分享

叙事疗法第二讲第二节

 自然阳光947 2018-01-18

好,我们回来,那今天的课程我会以一些问答这种方式来给大家进行。我觉得这样子,可能大家会听得更清晰一些,前面我们又重新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一下后现代结构主义,还有社会建构论对叙事的一些影响,那么介绍了一个主要的代表人物,米希尔福克的思想他对叙事治疗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给说一下叙事心理治疗的定义。

我们讲了这么多了,那么叙事疗法到底是怎么样的疗法?他指的是咨询师通过倾听来访者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式使问题外化,帮助来访者找出遗漏的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来访者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

叙事强调社会关系他会帮助来访者寻找资源,甚至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对别人的贡献与价值。后面我再说一下,就是叙事他是强调社会关系的,他会帮助来访者寻找资源,甚至让来访者看到自己对别人的贡献与价值。这里的资源包括内在资源,比如个人的特质与外在资源社会关系。

叙事治疗的目标是将来访者从一个有问题的生活模式中唤起,并将其从外在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这个外在指的是观念、环境的影响。重新续写具有尊严的,能够体现来访者能力和智慧的故事。我们前面说过,叙事治疗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一个赋予希望和意义的过程。我记得有一个来访者是这样的比喻他的感受的,他说通过和治疗师的谈话,他可以撬开可怕黑暗的外壳,而这个一度让我觉得受吸引,充满挑战,也得到了启发,一点也不觉得神秘,或者是受到威胁,我觉得自己以前好像是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受到了包围,根本没有什么选择可言,而老师现在却站在我的旁边劈开荆棘,让我看到自己可以选择一条道路,他让我看到了各种选择的可能性,所以我有机会自己进行选择,我也觉得自己可以自在地说,是。或者是说不是。

叙事治疗的特征,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第一个,关系取向的治疗立场。去专家化,去权威化,去中心化。第二,问题外化的治疗方式,问题外化,解构。第三,他关注差异的治疗模式,去病态化,重视社会的文化脉络。第四,重视来访者的内在力量,重视意义的诠释。

叙事治疗是有其基本假设的,他的假设有六个:第一个就是我们听过已经很多遍了,问题是问题,人不是问题,人和问题是可以分开的。第二个,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没有人包括治疗师,也没有他自己比他更了解他自己。第三,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作者,每个人都有能力依照自己的偏好,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第四,许多问题都是种族,阶级,性取向,性别等文化环境所营造出来的。第五,只要人能发现自我、资源,就能获得生命主权,从而就有能力脱离被害者角色。第六,问题不会百分之百的操纵人的,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不被问题影响得到。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总有几次是不被问题所影响的例外经验。

因为在我们群里,还有许多同学可能就是未来想做心理咨询师的,或者说已经是咨询师的,但是在咨询的工作当中呢?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呢我就来重点的来说一下,我们传统的心理咨询师,他的治疗上面的一些特点,我也会再说一下,作为一个叙事取向的治疗师所具备的一些特点。

传统的咨询师的特征是强调进步,在意来访者的成长,将来访者的改变,当成自己工作成功的目标。第二个,以自己的需要为主,忽略了来访者的需要。第三个,只在乎当事人眼前的变化,而忽略了来访者生命的本质,因此极容易重视疗效,追求技术,介入、方法、步骤等,而忽略了人的独特性与多元性的存在。第四个,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不允许自己失败,也不允许自己做不到。第五、容易以专家的形象自居,与来访者形成阶级权威或者是不平等的关系,而无形中更不由自主的去意图掌控来访者。第六,容易对来访者产生评价,即使在言语上不会,但在态度上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主观的自我评价,无法发自内心的接纳当事人的真实存在。第七、把工作当成了生命的重心,视工作成就为主要成就,因此,不自觉地把自己也当成了工作的机器,以至于身心负荷过重,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好,下面我们来说说,叙事取向的治疗师的特征。大家还记得叙事治疗师的定位是什么吧?是去中心的,不知道的,而具有影响力的。

叙事取向的治疗师的特征是以来访者为中心,注重来访者的现场感受,以来访者的需要为主,我说到这一点,群里面有些同学可能会不大认可,说,其实我们也是注重来访者的感受,我们也是以来访者的需要为主的,在这里呢,我想说一个我经历过的一个案例吧,我接手的一个个案。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你能不能给我做意象?不要用意象对话,我说可以,他说你能保证吗?

后来我就笑着问他,我说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因为,我前面的老师,他虽然口头上他答应说:嗯,好的,那就不做,可是在下一次他又做了,我也没有办法。

所以我就想说以来访者为中心,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要做到的。我们在前面也说过,我们不能以我们擅长的技术,来去对照来访者的一些需求,或者是硬去来论证来访者的需求,说我是在潜意识的层面给你做工作,这种说法其实都是对于来访者来说都是不公平的。第二,治疗师也在乎自己的感受,是以自己这个人为主要工具,即使在使用各类咨询技术时,以人为优先考虑,咨询师的咨询工作,是人对人的工作,不是人的理论,人的工具,对人的问题的工作。第三,能时时自我觉察,不管在工作上,或者是独处时,常常自问: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满足了自己什么?又满足了来访者什么?第四,对自己是谁是感到满意的,尤其对生命的存在感到欣赏与喜悦。第五、他不会以工作的成就为唯一的成就,而是会创造多元而均衡的生活形态,自己真正的去享受生命,职业价值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而且也是精神层面的。第六、在咨询工作中不急于去改变来访者,而是让来访者自己去觉察自己的发生与生命的故事。第七、让一切自然发生,只是察觉,了解,既不操控也不主导,更不评价。第八、不批判人生的苦难而且对人生有一种了解,接受慈悲的积极态度,去看待人生的苦难并视之为每一个人的人生功课。在这里我要把迈克怀特,对咨询师的看法也给大家说一下。

迈克怀特是如此地描述咨询师的境界的:一、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而这个后面这句话肯定不是他的原话了。他那就是三个字:真、善、美。那么我们的解读那就是真,指的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善,指的是真情流露,感动落泪。美,指的是内在平和,外在优雅。他认为咨询过程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好了,有了以上的理论的背景,理论的支持我们再来看看叙事取向的对话,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其实也可以抓住一些,基本点或者是基本概念来展开的。

第一个,在叙事思维模式的背景中展开治疗,聚焦于重塑来访者生活的叙事。第二,将人与问题分开,以个人的生活经验为优先,鼓励来访者,透过时间的维度来连接生活经验,并且将之说成故事借此而受到启发,感觉到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第三,鼓励分歧,会运用假设的修辞引出预先的假设。建立隐晦不明的寓意,从而产生多种观点。第四,会引导来访者用欣赏与反思的态度,去看自己的参与行为,以及是如何诠释行为的意义的。

那么讲到这里有的同学也可能要问,那叙事既然失去中心的,去权威化的,去专家的。那么,我们以前学的评估该怎么做呢?好,下面我来说说,叙事治疗的评估,也可以说叙事治疗是如何看待评估的?

叙事治疗更多的被认为是顾问型的,而非治疗型的,因此,整个评估过程是简单的,没有一个所谓清晰的诊断过程,一般倾向于快速进入合作式对话过程。

由于叙事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而非治疗关系,也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协助来访者建构一个不同的,更具积极意义的新的叙事。

在这里治疗师并不以专家身份出现,而只是来访者故事的听众,是新的故事的协商者,或者说是新的故事的共同建构者,在整个过程中来访者本人,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自己故事的讲述者和续写者。正因为治疗师的工作是要随着来访者的故事而展开,所以叙事的治疗师很难提出一个详细的指引。因为每个人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所谓法无定法。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一个叙事的取向是关键性的。

好了,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保持了一种叙事取向的立场呢?好,大家现在要迅速地回忆起我前面说过的一个词,悬浮注意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或者说是回溯我们自己的案例过程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自我觉察一下,觉察什么呢?觉察一下下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在治疗结束之后进行思考,可能对于我们下一次的治疗会有一些帮助。

第一个,我询问的是描述,还是个体体验的现实。第二个,当我倾听时,我是否能了解个人体验的现实是如何经由社会建构出来的。第三,此时谁的语言有特权呢?我是否试着接纳并了解这个人的语言描述?第四,有哪些故事支持这个人的问题?是否由主流故事限制了这个人的生活?我听到了哪些支线故事?有没有线索显示尚未谈到的例外故事?我该如何引导这个人加入这些支线故事的知识体系呢?第五,我是否把焦点放在了意义上,而不是事实上。第六,我是否从各种广泛的事件,来评估这个人,是否也引导他评估各种广泛的事件对他的影响?第七,我是否以自己的个人经验提出意见?我的背景、价值观、意图是否是透明的,好让这个人能评估出我有没有出于偏见所造成的影响。第八,我是否落入了区分病态和正常思考的陷阱?

上面的问题也是我在记录个案的治疗过程当中经常会问自己的。我再告诉一下大家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吧,就是在咨询当中,尽可能的放慢速度,让来访者有思考的时间,因为我们的问题会打破来访者原来的思维模式,他需要时间去适应,当来访者产生新的思维模式的时候呢,就是解构了它原来的问题。

所以说作为一个治疗师来说,有的时候要允许我们的治疗过程当中不出声音的,允许,来访者是不说话的。我们要有耐心,当来访者沉默的时候,或者说是来访者否认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不放弃的坚持,温和的坚持。

咨询师我们不是站在来访者的前面去引导他,而是贴着来访者,跟随着来访者,来和她共同面对他所面对的问题的。在和来访者进行沟通、对话的时候。对于来访者的一些问题描述,尽量不做概括化的一些评价,以免标签化。

还有针对于青少年的来访者,我们真的是可以把自己想象变成5岁的孩子的,我们可以对他们的一些问题,进行好奇的探问。这个探问指的是什么意思?是试探着问,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我有时候会这样跟我的小来访者说:老师猜一下,你刚才说的那个是个什么意思,我说如果老师要是猜错了的话,你给我纠正一下好不好?基本上来访者小来访者,他都会纠正的。

还有做一个叙事取向的治疗师我们要相信,生命是十分顽强的,比如说我们可以问一个酗酒者,我们可以问一个酗酒者这样的问话,为什么你没有喝更多的酒?是什么阻止了你?

好,以上是我做一个叙事取向的治疗师,我在工作当中的一些个人的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当然有不同的想法的,我们尊重你说话的权利。我们在讨论群里可以进行对话。

我们下面的就来讲一讲外化,因为外化对话技术,那是叙事治疗的第一个技术,也是关键的技术。可是谈到外化,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出来了,什么是内化呢?问题叙事的形成,问题叙述的说法就是一种内化叙事。在叙事疗法当中,他也称为主线故事,支配性故事。大家注意在我们的这个疗法当中,有几个词是相互通用的,我们会有时候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问题叙事,内化叙事,主线的故事,还有我刚才说的那个支配性故事,他指的都是大致的意思,他们是一类。那么相对应的有针对问题叙事的是例外叙事。针对于内化叙事是外化叙事。针对于主线故事的我们是说是支线故事。对于支配性故事我们用的词是替代性故事。

我们下面说说什么是问题叙事?指的是来访者生命故事中的那些特别凸显出来,不断地被储存记忆,成为围绕着某个主题的故事。这就是指的是问题故事,也就是主线故事。支配性故事,也是一种内化叙事。内化在心理学上不是个新名词,他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指人通过认知将外部事物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其主要含义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

用叙事取向心理治疗的语言来说就是个人按照文化中的支配故事框架来建构和诠释自己的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充满问题的自我叙事形成的过程。

个人或者是一个团体呢?他在理解过去和构想未来的时候,通常要依据自己所在的文化中的支配故事,以此作为基本的框架,这种基本的参考框架,在解释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是被默认的,所以往往不容易进入个人或者说是文化共同体的意识。

大家还记得那个火华社社长刘烨主演的一个电视剧,叫血色浪漫里有一段对话。他们去下乡去了,知青下乡的时候就问那儿的那个放羊娃,说你放羊是为了什么?答为了娶婆姨,那你娶婆姨是为了什么?为了生娃了,那你生娃娃又是为了啥?放羊娃想了想,答道还是放羊。放羊娃的回答在电视剧里受到了知青们的哄笑。但是,我们现在想想,这个放羊娃的生活难道仅仅是一个愚昧的特例吗?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叫西西弗斯的大力神,因为触犯了诸神,被罚将巨石推到山顶,而由于自身的重量,巨石还是要滚下去的,西西弗斯不得不下山再往上推,诸神觉得没有比这种机械重复无休无止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而西西弗斯则乐此不疲。

这个神话故事成了执着的精神象征。我们在来看看,放羊娃的放羊,和西西弗斯推巨石,是否可以当做是对人生的抽象呢?放羊娃在建构和诠释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在他看来只有这种框架可以参考,这是他的父亲,父亲的父亲,乃至更早的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但是有很多人没有放羊娃那么幸运,他们所参考的框架可能有很多种可能,他们有更大的叙事空间,但也因此丧失了做叙事者的力量。

很多人在嘲笑放羊娃的狭隘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其实也在放羊,尤其是现在的很多父母,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就只是培养了一个放羊娃。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不信,那么,你们来听听下面的对话是否很耳熟呢?我问一个来做咨询的年仅八岁的孩子,这个孩子,被父母认为曾经是一个很乖的孩子,那么他是由于多动症的表现,疑似精神疾病,而又惠及就医。所以被带到了咨询室里来,我就问这个孩子,我说那你为什么上学呀?孩子回答,为了上重点中学。又问,为什么上重点中学?为了上好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回答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我就笑着再问他,那你知道什么是更好的发展呀?回答是找好工作,然后买车,买个大房子,找一个好老公然后再生一个乖乖的孩子。接着问她,这是个八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生个乖乖的孩子呢?她的回答是让她上大学。当这种基本叙事框架被内化之后,个人不再思考自己的生活意义从何而来了,只是觉得一切自然而然,而当这种参考框架内在的矛盾显现出来的时候,个人的叙事就会出现困境了。

我还记得,老师也讲过一个案例,他说有一个有幻觉的孩子,认为电脑可以控制他大脑,并将电脑控制的科幻类神话,作为了解释生活体验的基本框架,当他这样子想的时候,他便不再会去思考其他解释是否可能了,所以他就会在咨询室里这样说,电影上不是说电脑能控制手术刀,能做很精密的手术吗?我觉得既然能进入人的身体,当然就能进入人的大脑了,那么肯定能控制人的思维了。但是,这种结果又不是他所希望的,他希望事实不是这样,但是又分明感到事实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于是他的生活叙事在这里冲突了,这个孩子的问题故事出自于它内化了的科幻神话。

而这也是各种具有内化作用的话语作用的结果,我们说,生活是个多元故事,而非单一故事,如果说它是一部文学作品的话,那么它也是一部复调小说,很多故事在同一时间发生,人们的生活故事里总是充满着歧义与矛盾,故事和意义,既然存在了一个相同的情境当中。那么其中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也必然与话语和权力关系交织在一起。比方说,我们这个社会呀,对男性和女性的期待是不一样的,有些故事比其他故事会更多地有更多的存在空间。

向我们前面让大家做的小练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于每个人来说意义都不同,就好像我让大家在共同的指令下,想一个你关于花的词,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花的画面也是不一样的,有数量上的不同、颜色上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品种的不同,再继续让大家想象,就好像让大家聚焦于这个画面时,你会看到季节,时间,地点,当时有谁和你在一起?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对这个画面如此的记忆尤深,如果再继续问下去的话,由此而引发的我们每个人的情绪是不同的,有的是开心快乐的,有的是平静祥和的,也有的可能是忧伤,甚至于悲伤的,大家对于这个词的解读,正是通过个人的本地经验来诠释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要以好奇的放空的心态参与对话的原因,在问题叙事中,人们非常容易相信问题反映出了他们的身份,他们究竟是谁?问题在内化性的描述中,会被视为个人内在的东西。在上节课当中还记得我给大家放了几句关于内化的一些说法,他们也相信了问题能够反映出他们是谁的事实。

好,讲完了内化叙事,我们现在来看看问题的外化,而问题的外化能够使人们去体验一个从问题中分享出来,分离出来的身份,借由将问题客体化,使问题成为了问题,而不是人成为问题,是人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应该被检视,而不是被问题和困扰纠缠的无法脱身的人。

我把上面这句话再说一下这种问题外化,能够使人们去体验一个从问题中分离出来的身份,借由将问题客体化,使问题成为了问题,而不是人成为问题,是人遇到的问题和困扰应该被检视,而不是被问题和困扰纠缠的无法脱身的人被检视。

在这里我们要避免使用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来与来访者进行对话,因为这些语言离来访者的生活太远了,这种表达方式是抽象的,泛化的,概括化的,离个体体验太远了。比如说我们使用什么?我前面说的你这是阻抗了,或者说你这是否认,或者说你这是某某某某某某,标签化,概括化的一种表述。

下面我要给大家说一下外化的步骤,外化的步骤在叙事疗法里面,其实是有一个立场地图的,这个地图我是会在下节课给大家放上来的,在这里先说一下外化的步骤,大家先记住这几个关键词:命名,影响,评估影响,论证评估。

因为外化是在叙事治疗的对话过程当中,在每一个步骤过程当中,都需要随时掌握的也是随时出现的。

先说一下命名,命名就是描述这个问题。给问题重新拟一个称呼,共同探讨一个与经验接近和有关这个特定问题的描述。例如我在接待一位吸毒者的时候,和他在讨论吸毒问题对他的影响的时候呢?我让他把吸毒这个行为,重新做一个命名,我跟他是这样说的,我说你看你对提起来这个词你也感觉到挺忌讳的,而我觉得呢我们总是不断的提起这个词,似乎对我们的治疗产生的影响不一定是好的,我说我们换种说法,看看怎么样?那么在和他商量这个命名他的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他刚开始起了一个鸡肋,那么随着说这个问题对他的影响的时候呢?他把它换成了魔鬼。

那么这个命名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另外的一种描述,也是和问题保持距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第二个、影响。探讨这个问题产生的影响和结果,这个影响涉及到来访者生活和关系中的不同的各个方面,例如时间方面,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方面,依据时间线索,他讲述的不同的事件当中会出现不同的地点,然后这个问题对个体生理层面的影响,比如说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失眠。对于来访者个体的心理层面的影响,比如说他感到巨大的压力。因为毕竟这个在魔鬼控制他的生活的过程当中,他肯定要怎么样的躲避其他人,不能被其他人发现,如果被其他人发现了,他的公职可能就要失去的。对于个体的精神层面,例如这个社会功能的适应性这方面来说就影响了他的工作了,还有人际关系的层面,这个呢主要是来考察社会支持系统是否也受到了影响,比如与家庭,在家庭当中与伴侣与孩子与父母,还有朋友关系,在职场当中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的影响。第三个,评估影响,指的是评估问题的影响。确认这个问题的影响的程度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步骤呢我们可以请来访者对问题选择自己的立场,既喜欢或者是不喜欢,或者是无所谓,也可以回答,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第四,论证评估,也就是说让来访者开始谈论他们的价值观,信念,希望,梦想、原则和目标时。这个步骤说的是如果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影响他是不喜欢的。

我们就可以问他为什么不喜欢,来访者同样也会说出他的价值观,那么如果来访者要说是喜欢这个问题对他的影响的话那么他自然就会说出他为什么喜欢了。这个时候也会说出他的价值观的。那么也就是说在叙事治疗当中,外化对话技术主要就是通过来访者对问题的描述,我们通过与来访者的话对话,来了解到通过这个事件的背后,来访者所真正在意的价值观,信念、希望、梦想或者是目标到底是什么?其实是那个深层的价值观,信念、希望、梦想和目标对他有意义,而不是这一个事件对他有意,这个事件是表征,根源在那里。

外化技术问话也是有原则的,他和那个叙事取向的治疗师的那个定位基本上是类似的,也是去中心而有影响力的。也就是说在外化问话的对话过程当中,要以来访者的技能、知识、经验和意义为主,来访者的这个技能、知识、经验可以在对话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治疗师有责任提供经过深思熟虑的、谨慎的结构线来询问,以便来访者讲述更多更丰富的故事。还有我们要带着尊重的好奇,试探性的语言,询问而非解释,要建立一个合作共同探究商讨的关系。

那么可能有些同学要问了。那我们可以把哪些问题进行外化呢,或者说是来访者当中他叙述到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部分拿来外化呢?

我给大家说一个方向吧,那也不是唯一的确定的就一定是这样子的,这个是一个方向,大家在使用过程当中的自己可以不断的去尝试去总结一下自己如何去具体的使用这个外化的对话技术。

第一个是情绪,我们可以对这个情绪进行外化,比方说生气,愤怒,妒忌,害怕,恐惧,伤心,被压抑的情绪等等。第二个是症状,比如说焦虑,无力感,无助感,抑郁、幻听还有被诊断为某某正等这一类的来访者。第三是问题,比如说他的描述有可能说是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说是有动手打架,逃学,还有些犯罪行为。第四个就是关系,冷战,厌恶,冲突。

其实所有的以上的这些外化的方向,我们会看到它都是一种问题叙事,在这种问题叙事中所有的症状其实都体现出来了一种抗拒。是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我们认为它是有力量的,是在提示我们寻找问题,我们需要的就是静静的,好好的看着这个问题,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源。

好了,今天的这一讲:倾听。我们就暂时讲到这里了。内容也是比较多的,我在讲述的过程当中也举了一些部分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片段,所以大家不用去思考这个片段的成立与否,因为他还有后续的事情。也有一些事情是被我删除掉了的。

关于外化的对话我在讲述的过程当中也举了一些事例,大家可以针对于我讲过的事例,自己去把外化的步骤自己试着去做一下一一的对应。

那么在下一讲当中我会具体的再专门说一个完整的外化个案。完整的告诉大家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好了,今天我的讲课的全部内容到这里就暂时结束了。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一会在公屏上用文字的方式打出来,我会在这里等,我离开的时间是9:45,所以大家不用着急,还有我会给大家说一个通知:因为今天我们才讲了第二讲倾听的一些内容,所以明天晚上的讨论暂时取消,我们会在周六晚上讨论的时间来讨论,大家遇到的问题以及大家还想询问的其他的问题。

所以明天晚上大家可以各自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该干什么干什么?把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我们周六晚上,7点半讨论群里见。

西安心灵地图独家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