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原文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侯王若能守之②,万物将自化③。化而欲作④,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⑤,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注释】 1、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 2、守之:即守道。之,指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生自长。 4、欲:指贪欲。 5、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形容“道”的真朴。 第三十七章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我的心得感悟 第三十七章是老子《道德经》中“道经”的最后一章,从第一章开始,经过多次阐述、解释,老子的“道”逐渐清晰,它是一种我们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客观存在, 它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实际是对“道”的一个总结,这里的“无为”跟前面章节的“无为”都是不妄为的意思,并不是不作为。老子总结了“道”之后,他最想表达的是当权者应该学习“道”的品德,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正”这样的理想社会。当前这个时代是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个危险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试错的代价很低,“有为”的空间很大,而当前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一步错可能步步错,因此对执政者的要求也更高,更要“无为”,任何政策都要深思熟虑,反复试点后才能推出,不要频繁改变政策,不要朝令夕改,否则会让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领悟“道”的淳朴格外重要,明白了“道”的内涵,我们就会平静下来,去除贪心杂念,立足当下,关心身边的人,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去追求值得追求的东西。 分享者 2017级MBA pc 吴浩 2019-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