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都知道“两袖清风”,可你知道为何用它来形容官员廉洁吗?

 玥儿文史 2020-02-17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贪官奸臣,比如和珅,比如秦桧,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清官忠臣,比如于谦,比如岳飞等等。在古时候,形容一个官员廉洁,或者官员自表清廉,用得最多的,应该就是“两袖清风”这个词了,而我们最熟悉的词,应该也是“两袖清风”,那形容官员廉洁,为何会用“两袖清风”表示,而不用其他的表示呢?

两袖清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为两袖之中,除了清风,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用来比喻做官廉洁、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出自于北宋徐积的《谢张才甫邛竹杖》一诗:“满袖清风秋月淡,陶潜遶遍菊花篱。”此后元朝陈基在《次韵吴江道中》一诗中也写道:“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不过这时“清风”还没有与廉洁联系在一起,直到明朝的时候,才逐渐演变为为官清廉的意思。

说起于谦,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跟诗人,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务,于谦所处的那个时代,朝政崩坏,腐化成风,但是于谦出淤泥而不染,作风廉洁,为人耿直。当时各地官员进京面圣,都会在老百姓身上大肆搜刮,以求献上奇珍异宝得到皇帝和朝中权贵的青睐,唯有于谦每次进京上奏政事,从来不带任何礼品。

于谦的同僚便劝于谦:“你虽然不献上吉林珠宝、攀求权贵,但也应该带一些有名的土特产比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打点一下关系呀!”没想到于谦笑着举起双袖,风趣地说道:“带有清风!”至此,两袖清风的成语便流传开来了,而于谦也在《七绝-入京》一诗中写道:“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此外,古人所穿的衣服是长袍大袖,不像现代人的服装,上衣裤子一般都有口袋可以用来装东西,古时候普通百姓的衣襟向右掩,在腰间束上一条带子,那随身携带的散碎东西就可以揣在怀里。朝堂官员则一般是身穿长衫,两袖特别宽大,可以用来放银两、诗词文章书籍等物。若有官员收受他人钱财后就会将银两范进自己的两袖之中,但如果官吏清廉,没有收取下属旁人的财物,那两袖之中当然是空空如也,唯有“清风”,因此,“两袖清风”便成为表达官员廉洁的借用语了。

在笔者看来,用“两袖清风”形容为官之人廉洁实在是再恰当不过,清风无影无色无实体无味,看不见也摸不着,仿佛是不存在一般,正表示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而官员们宽袍大袖,两袖中皆空无一物,唯有清风空荡荡,找不到半点收受物件,则很好地表明了一个人的品性耿直,为官廉洁。为官清廉之人,虽然两袖之中空无一物,但实际上却是十分富有,品行高洁,为国为民,百姓景仰,后世称赞,实际上却是十分富有。

(小女子写文不易,还请各位大佬多多打赏支持,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