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也说作“清风两袖”,是古代对清廉官员的赞誉。这“袖”即指衣袖,古时的官员和有地位的人都穿袍子,袍袖又宽又大,可以装东西,就象现在衣服的兜儿一样。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袍袖里没有什么东西,只装两兜清风—样。说穿了,就是说官员没有贪污受贿。
明朝人都穆的《都公谭纂》卷上所说的于谦故事,就是这句成语的来历。
于谦是明朝颇有政绩的清官,也是很有才华的诗人。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过大小的官。那时的官,绝大多数是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在外地做官或京官奉差外出的,更乘机搜刮民众,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他们进京时,还要征集大批贡品礼物,献给皇帝和送给朝中权贵,以博取高升重赏。而于谦却不来这一套。据说,于谦当“兵部侍郎”时,有一次去河南视察,回京之日,却不带一物,并作诗一首道: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民间土特产,一般官员常以这类东西作为礼品,带进京去。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是供百姓享用的。只因官员征调搜刮,它们反使人民遭殃了。于谦接着说,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进京去朝见天子,免得老百姓的非议。
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成了宫廷权力之争的牺牲品,被英宗诬以“谋逆罪”,惨遭杀害。抄家时,却没有发现于谦家里有多余的财产。
东汉时期,荆州刺史杨震调任东莱太守。他从荆州赴东莱上任时,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热情地接待了他。原来王密也是荆州人,杨震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以后还需要他提携。有了这两层关系,于是王密便在深夜带着黄金,悄悄地来到杨震住处,对杨震说:“多亏大人当年的举荐,小人才得以任此县令。昌邑无特产,仅与十斤黄金赠送大人,聊表心意,请大人一定笑纳,以后还望大人多多关照!”
见到那么多金灿灿的黄金,杨震面显怒色,很不高兴地说:“作为故友,我是十分了解你的,可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王密小声地说:“现在已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的,请大人放心!”
杨震哈哈大笑,用手推开房门,拍着王密的肩膀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你还是赶紧把黄金拿走吧!”王密见讨好不成,只好带着黄金灰溜溜地回去了。
杨震一生生活俭朴,为官清廉,子孙们跟着他,吃的是素菜淡饭,出门都靠步行。有官员奉劝他为子孙后代置一点产业,他却说:“让后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这可是留给他们的最丰厚的产业啊!”
杨震最看不惯官员们的贪侈骄横,多次上书切谏,贪官们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予以除之而后快。公元124年,杨震被贪官中侍郎樊丰诬陷而罢官,被逼自尽。
于谦、杨震都是那个时代的好官,但他们却没有得到好的人生结局,令人惋惜,这真是做清官难呀!
(注:此文曾在报刊发表,是本人从事历史研究工作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