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危机下心理疾病易感人群容易受到哪些心理冲击?(附症状免费在线评估)

 三平斋 2020-02-18

那么,肺炎疫情对于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我们先来看看对于一些原本有着某些心理疾病的人群,他们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部分内容参考了SARS心理健康行动联盟编制的《SARS安心手册》)

1

广泛性焦虑症

这是心理热线中最常见的求助者,这类人群容易因疫情的心理压力而引起焦虑症状复发,常会出现经常提心吊胆、常有不安的预感,对自身躯体和内脏情况过分关注,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或失眠,心理不断担心冠状病毒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经常表现为过分地关注有关疫情的各类消息,容易受到各种媒体的心理暗示,抢完口罩抢双黄莲品服液,过分担心自己或家人是否受到影响,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容易变得惶惶不可终日,恐慌焦虑。

2

恐怖症

尤其是合并广场恐怖症人群,原本到人多的地方就容易惊恐发作而不敢出门,现在可能担心冠状病毒感染产生异常的强烈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更加不敢出门,或出门后因压力大,心情紧张,更易导致惊恐发作,需要随时带药在身上。

3

强迫症

该人群本来的症状就是怕脏,常常要洗手洗很久,现在可能碰到什么东西就害怕有冠状病毒而洗得更频繁更久,而导致双手脱皮或皲裂,严重者不敢出家门,反复检查,清洁和消毒加重物品,不敢跟人说话。

4

疑病症

此类人群本身就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自己患上某种躯体或精神疾病,但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足以消除人群的固有成见。因而疫情的各类信息会让人群不断怀疑自己已经感染了冠状病毒,并描述自己出现肺炎相关症状,比如鼻塞,咳嗽,发烧等,虽然体温测试显示体温正常,但他们会不断期望去医院做检查,又怕去了医院增加患病风险,导致内心冲突严重,症状加重。

5

抑郁症

抑郁人群原本就心情长期低落,什么都没有兴趣,部分人群有自杀想法,现在因为疫情事件,会更加觉得活在世上确实是多灾多难,加重了无意义感和绝望感,加上隔离的环境下无法出门,与家人相处原本就不太愉快,此刻需要时时刻刻装笑脸,或者就只能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更是觉得无望无助。

6

躁郁症

处于躁狂期间会认为自己身体很好,不需要带口罩,不需要任何防护措施,情绪易波动,更暴躁,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和争执,也可能未经仔细评估下主动想帮忙做防疫工作,使自己暴露于被感染的风险中。

7

精神分裂症

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人群可能会出现肺炎的相关妄想征兆,如认为恐怖分子在空气中散发病毒、食物中有病毒污染,或对手要用病毒害他等。类似于《细思极恐,当年中国非典,是美帝对我们的生物战》这样的谣言,最容易让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人群确信自己确实遭受到被害。

8

创伤后压力症候

过去受到重大创伤(比如经历过非典事件)的人群,容易受到疫情事件影响,再度产生强烈的害怕、无助和惊慌。例如,亲身经历过2003年SARS的人群,很容易就会不断回想起SARS事件期间经历的恐慌、无助、绝望等情绪,无法集中注意力,造成失眠等心理症状。

9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疫情及限制活动更容易触发此类人群试图通过烟酒、赌博、药物等方式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随着疫情的持续而物质或非物质滥用更加严重。

面对心理疾病易感人群在疫情环境下存在的风险,我们该如何应对?


 1. 进行自我评估,防范复发风险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心理健康症状在线评估,扫描二维码看看你是否出现了异常的心理症状。

(免费测试)


2.查看心理测试结果

◾如果你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或存在某些方面异常的心理症状,这就提示你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啦。你可以选择及时到医院心理科门诊进一步诊断治疗,或者拨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