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教师管理”的几个基本理念

 张福涛lu70kpm9 2020-02-18

朱建廉

响应号召:参加了民盟中央倡导的、由民盟南京市委组织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接受任务:为南京市六合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班开设题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管理》的讲座。笔者曾经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话题开设过若干次讲座:《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基本环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而对于“教师管理”的相关内容却未曾做过较为理性的思考。所以,接受任务后笔者首先针对“教师管理”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关于“教师管理”的几个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之一:教师管理应尊重人性

管理,是发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而对于教师管理来说,相应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人”,所具备着的共性特征则是所谓的“人性”。因此,在“人”与“人”之间所实施的教师管理过程中,最应该得到尊重的就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所具备着的共性特征——“人性”。

尊重“人性”的教师管理,是一种我们经常所说到的“人性化”管理。而对所谓的“人性化”管理的理解与指认,则应该从如下两个侧面同时来进行:第一,若从“管理者”向着“被管理者”的指向来理解与指认“人性化”管理,则会很自然的把更多的关注去针对着“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执行举措”而提出“人性化”的要求,并要求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自觉的运用“设身处地”的思维方式,把可能发生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若从“被管理者”向着“管理者”的指向来理解与指认“人性化”管理,则又应该更多的提倡“人性化”的看待“管理者”及其“管理举措”,并要求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适时的采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把所面对着的“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冲突化解于恶化之前。

案例1:“校长的疏忽引发的矛盾”

事件经过:老教师Y来到校长办公室找校长D,有一份文件需要校长签发。就在D校长埋头要签字的时候,Y老师发现了D校长准备签字的位置是错误的,便及时予以提醒,没承想D校长抬起头说:“我签在什么地方难道还用您来指点吗?”Y老师只言未发,拿着文件佛袖而去。事后这位Y老师几次忿忿谈及此事,诉发着胸中因不被尊重而产生的不满。有人劝解Y老师说:“您千万不要把这件事情理解为是D校长对您的不尊重。事实上很可能是D校长想用这种方式来缓和您的拘谨情绪,您可以结合D校长当时的语气和表情再想一想。”Y老师很认真的回顾片刻后说:“你的提醒好像有点道理,当时我的表现确实有些拘谨,而D校长也确实是满脸带着调皮的‘坏’笑。”至此,Y老师忿忿之色稍解。

事件分析:针对上述事件作理性的剖析,可以确认如下几点:第一,校长为教师签发相关文件的行为无可置疑应属于学校的管理举措;第二,即使把校长的质疑指认为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引发的玩笑,也要明确指出其疏忽之处,即:没能够对老教师的性格特征作出“人性化”考量而开了一个不太合适的玩笑,进而引发了不必要的矛盾;第三,老教师若能够自觉的视校长为与之交往的普通的“人”,并能够对其性格特征和表述习惯有所了解,就能够对校长的质疑作出“多元”的猜测与理解;第四,由于拥有着“旁观者清”的优势,所以劝解老教师的人倒是能够较为理智的对矛盾的双方作出“人性化”考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促进了矛盾的化解。

基本理念之二:教师管理应尊重科学

管理是一门科学,教师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类型,所以教师管理也是一门科学。而对于教师管理来说,正因为其“科学性”的本质特征,所以才需要对其实施过程提出“必须尊重科学”的基本要求。

尊重“科学”的教师管理,是一种我们经常所说到的“科学化”管理。而对所谓的“科学化”管理的理解与指认,则应该从如下两个层次上依次来进行:第一,“科学化”管理的直接含义通常是指在实施相应的管理举措时必须尊重“管理”、“管理举措”、“管理举措的运作者”以及“管理举措的作用对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特征,进而保证相应的管理举措能够在“科学”的轨道上运行;第二,“科学化”管理的引申含义则应该是指我们经常所说到的所谓“民主化”管理,如果我们作出“只有‘民主化’的管理才有可能被称作是‘科学化’的管理”的判断,那将会是一个极为可靠的判断——因为“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之间的关系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就已经被论证透了——欲使“赛先生”能够一路走好,“德先生”必须与之结伴同行。

案例2:“民主化程序实现的改观”

事件经过: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针对某些决策性管理行为,不可避免的需要运用“票决”的方式来体现管理举措的“民主化”特征。但由于在相应的操作程序上所出现的偏差(最常见的偏差就是对“票决”程序中的“计票”环节实施“暗箱操作”),使得人们逐渐对“票决”方式这一行使民主权力的最基本形式以“漠然”的态度应对:选票的收回率偏低——很多选票被信手扔进垃圾桶;空白选票数量较多——有些人懒得填写选票而将发下的选票原封不动投入票箱;甚至会有以“恶作剧”的方式填写的选票——个别人以这种消极方式发泄不满。在一所“票决”方式一贯性存在着上述问题的学校里,最近一次“票决”活动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发下的205张选票全部收回,其中只有2张空白票。与该校以往的“票决”活动的区别是:“票决”前给出了“公开‘计票’并当场公布‘计票’结果”的承诺而已。

事件分析:针对上述事件作理性的剖析,可以确认如下几点:第一,“民主化”管理的运作程序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对于“民主化”管理举措来说,“规范其运作的程序”通常要比“追求其运作的结果”更为重要;第二,规范“民主化”管理举措的运作程序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在如上所述的“票决”方式中,只需作出“公开‘计票’并当场公布‘计票’结果”的承诺就能够使得人们“漠然”的态度大为改观;第三,规范“民主化”管理举措的运作程序同时又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只有运作程序的“规范化”,才能够使管理举措的“民主化”特征得到真正意义的体现;第四,“民主权力”不能靠接受施舍而获得,对待肆意践踏“民主权力”的错误行为更不该以“漠然”的态度应对。

基本理念之三:教师管理应促进发展

曾经在与做学校管理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听到过这样的观点: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管理工作最难做;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针对人的管理工作最难做;在学校的针对人的管理工作中,针对教师的管理工作最难做。其实,笔者的这位做学校管理工作的朋友一定是由于对“管理”、对“针对人的管理”、对“针对教师的管理”在认同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的缘故,才会得出上述的错误判断的。如果能够在针对教师所实施的教师管理问题上形成所谓“实施教师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那么针对教师的管理工作就应该绝无任何“难做”的理由。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管理,实质上是建立在教师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特征基础上的基本要求:第一,教师是“人”,“人”在职业行为中谋求发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在对教师管理提出“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也就成了“合情合理”的要求;第二,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学校的包括教师管理在内的各项工作都应该密切关注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案例3:“独特的协议产生的影响”

事件经过:一位成熟的初中教师Z,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得不改教高中。学校与之签下协议:要求Z老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够胜任高中教学工作,否则就将被剥夺走进课堂、走上讲台之权力。有人质疑校方实施教师管理的权限,校领导W解释说:协议的相应条款应该说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而制定的;签订协议的做法在主观上并不是为侵害Z老师的权利,而只是想以此来促进Z老师在高中教学业务方面的发展。签下协议后,Z老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时应该承认:协议带来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很快适应了高中教学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事件分析:针对上述事件作理性的剖析,可以确认如下几点:第一,在公立学校中实施教师管理时,签订上述独特的协议的做法实属少见,其相应的法律依据以及在操作层面上的专业鉴定部门与标准(应该由什么部门、按照何种标准来针对Z老师是否能够胜任高中教学作出权威性鉴定)等,均应属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内容;第二,即使针对上述法律依据、专业鉴定的部门与标准的讨论最终获得的认定均不利于校方,但校方把签订协议的目的定位在“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发展”上,其愿望应该被认为是善意的;第三,案例中由校方与被管理者个体之间签订独特协议的管理举措在客观上产生了促进教师发展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另外还应该被认为产生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即在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和实施教师管理举措时,管理者应能自觉思考一个基本问题——我们有权这样做吗?

基本理念之四:教师管理应彰显特色

包括教师管理在内的各种操作,通常情况下都有两个层面上的要点应该予以把握:第一,在把握住操作对象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一般就可以使操作得以完成;第二,在彰显了操作对象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一般才能够使操作得以高质量的完成。这就是我们针对包括教师管理在内的所有操作均无一例外的提出“彰显特色”的基本要求的原因——优质的事物、优质的过程通常都应该是“特色鲜明”的。

其实,欲使得教师管理能够较为充分的彰显出特色,相应的着力点绝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管理举措的操作对象。事实上,我们确实可以把教师管理的举措针对着教师管理的操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侧面的特征来实施,进而彰显出作为“被管理者”的教师的特色、彰显出作为“管理者”的典型代表的校长的特色、以及彰显出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处的环境的学校的特色来。

案例4:“名师的评选条件的缺憾”

事件经过:评选“名师”的过程中发现一位候选人X老师,他在教学的某一个方面做的非常出色,相应的水平应该能够称得上达到了省、市一流水平,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位“特色鲜明”、“特长突出”的老师唯一欠缺的是发表的论文比文件所规定的少两篇,评选人为此向有关方面请示,希望能够考虑到X老师的工作特色,但结果是令人遗憾的。当然,有关方面的处理意见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社会诚信体系严重缺失的背景下,包括“名师”评选在内的任何一种评选操作,也只能在机械执行相应的评选条件的层面上来实施。

事件分析:针对上述事件作理性的剖析,可以确认如下几点:第一,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优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名师”的评选工作,均应被纳入“教师管理工作”的范畴;第二,相应的“名师评选条件”在“名师”评选的运作层面上严重的制约着“特色鲜明”、“特长突出”的“名师”脱颖而出;第三,由于“名师评选条件的缺憾”,造成了“特色鲜明”、“特长突出”的教师在各种评选中的尴尬,实际上则是对努力使教师管理彰显出特色而形成了消极的影响。

基本理念之五:教师管理应更重“理”

“教师管理”是一种“管理”,若把“管理”作基于结构的剖析,则应有

“管理”  =  “管”   “理”

把“管理”作出结构上的剖析后,我们可以对其两个部分作出如下认同:第一,“管”和“理”是“管理”的两个环节;第二,“管”和“理”是“管理”的两种类型;第三,“管”和“理”是“管理”的两种手段;第四,“管”和“理”是“管理”的两种方式。

相比较而言:“管”,更多地反映着“管理者”的意志;“理”,则更多的渗透了“被管理者”的潜质。由于“管”和“理”的这一差别,同时还由于作为“被管理者”的教师所具备的共性心理特征,所以笔者认为:在实施针对教师的管理举措时更应该注重的是“理”。

案例5:“分头作梳理取得的成效”

事件经过:某学校的几位教师因为“业务水平的评价问题”产生了隔阂,由于处理时间上的不及时和处理方式上的不恰当,反而使相互间的积怨加深。学校领导机构调整后,新任领导没有采用“踢皮球”的习惯性做法,而是本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积极主动的直面矛盾,调整工作方式,采用“分头梳理”的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在这过程当中有两句话颇耐寻味:其一,校领导的出发点是——“积极工作,化解矛盾,努力使矛盾的双方都能够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其二,一位老教师的观点是——“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状态的不准确评价而感到受到了极大伤害,这恰恰说明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深深的爱。”

事件分析:针对上述事件作理性的剖析,可以确认如下几点:第一,处理教师间的误会与矛盾当然属于教师管理工作范畴;第二,校领导处理矛盾的基本出发点显然是建立在“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上的;第三,尤其是那位老教师的鲜明观点,一方面较为准确地道出了客观事实,更为可贵的是这一观点与当事人的思维脉动产生了“共振”,从而收到了极佳的“梳理”之功效。

            发表于《金陵光》的“杏坛随想”专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