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伤寒-356

 白玛多吉8799 2020-02-18

            《伤寒杂病论》

                   ――第三百五十六条

原文: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注:①却:然后。

  ②:不尔:不这样。指不先治水。

  ③水渍入胃:这里指水饮渗入肠中。胃实指肠而言。

释义:(胃陽不足、水饮内停致厥的证治及其延误治疗后的转归。)

      伤寒病,四肢厥冷,而又心下悸动,是因水饮所致。应先治其水饮,当服茯苓甘草汤,然后再治其厥。如果不这样,则水饮浸渍渗入肠中,必致发生腹泻。

  手足厥冷同时见有心下悸动不安,从“宜先治水”分析,是水饮内停所致。厥是陰陽气不相顺接致成,水饮亦是重要原因之一。津液在局部不正常堆积,留而为饮,阻碍陽气的运行及陰陽之气的相互交接,最终形成以手足厥冷为特征的厥证。

  水饮内停的具体部位,从病人症见“心下悸”及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水渍人胃”而见下利的转归分析,其水饮显然是停于胃肠。何以知之,首先从“水渍入胃,必作利也”分析,其“下利”的病机是水饮迫肠、肠失传导所致。文中的“胃”包括胃肠。

  由于证属水饮内停胃肠,而其根本在于脾胃陽气不足,因此本证除厥、心下悸,或见下利外,还可能出现不能食,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等寒饮内停的表现。

  证属胃陽不足、寒饮内停,治当温化以散其水,水散则陽气得通,陰陽交接,不治厥、悸,而厥、悸自除。水饮得化,不致下迫,肠不受累,则不会出现下利的变证。

  方中茯苓甘淡以渗利水湿;桂枝辛温,既可温陽化气以助茯苓利水除湿,更可与甘草合用辛甘化陽以通血脉,并除厥逆;生姜辛散,功擅温胃散水,与茯苓同用,更增化饮通陽之力。

辨证论治

主症:肢厥,心下悸,或背寒冷如掌大,脉弦,苔白腻或白滑。

成因:陽虚饮停

治法:温化水饮。

方药: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生姜、桂枝)。

己亥年正月初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