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瘫的截断

 踏浪淘金 2023-08-13 发布于山西

胃瘫是指无机械性梗阻的胃排空延迟,同时伴有餐后饱胀感、恶心、呕吐、上腹痛等一系列症状,无法正常蠕动排空食物,也称胃轻瘫、胃麻痹、胃无力。

导致胃瘫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是腹部的手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病毒感染等,尤其湿热型、寒湿型病毒感染容易导致胃瘫,湿热型病毒比如新冠病毒感染,寒湿型病毒如支原体。

严重胃瘫患者饮食难下,会严重脱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对于感染性疾病而言,一旦发生严重胃瘫,病人很容易死亡。

图片

胃瘫在中医对应“水渍入胃”、“水逆”,水渍入胃会发生胃瘫,胃瘫引发的呕就是水逆,而水中毒是引发胃瘫的原因之一。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为水逆,五苓散主之”

“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水渍入胃,就是胃里有振水声。有一些慢性胃炎,健脾无效,可以考虑是否水渍入胃,可以腹部查体是否振水声,或者B超可以看到胃里留饮。

胃液本身要往肠走,但是胃瘫后,胃液不往肠道走,胃液停留,过多时会引发呕吐,胃瘫的呕吐很特殊,表现为外溢性呕吐。一般的呕吐是因为强烈的胃收缩发生的呕吐,但胃瘫的呕吐是因为胃内容物过多、往上泛,而且吐出来的都是水为主。

胃瘫发作之前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厥而心下悸”是胃瘫发作前很特殊的表现。胃瘫发作之前,四肢冰冷,寒入骨髓,捂不热,同时可以伴有心慌心悸,胃口减少,甚至胃胀满不适。

图片

胃瘫的截断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为水逆,五苓散主之”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胃瘫治疗的代表方就是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吴门验方柴苓汤,比如茯苓甘草汤,重用茯苓健脾,生姜温胃,甘草酸促进茯苓溶解,所以虽然饮邪重,但是还是要用甘草。

因三焦为液道,可以合小柴胡汤,合为柴苓汤:

柴苓汤:柴胡24g,黄芩9g,半夏9g,人参3g,甘草3g,桂枝9g,白术30g,茯苓9g,猪苓9g,泽泻9g,生姜6g,大枣6g

胃瘫后,胃中本已停饮,所以药要小口小口、间歇性的服药,待胃中停饮排空,方可恢复正常服药。

轻度胃瘫容易发生误诊

水渍入胃容易误诊为“虚痞”,用半夏泻心汤,但是半夏泻心汤效果不好。

而且其他的健脾、燥湿、理气药物对胃瘫无效,一般的针灸治法、比如针刺足三里、中脘等穴位等也无效,因为此时神经已经麻痹,胃神经无法支配胃的活动;如果真的用针灸治疗胃瘫,要用五苓散的方义,去针刺水道、液门这些穴位才有效。

图片

胃瘫发生的原因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胃瘫的根本原因是阳明胃寒之人,外感寒湿、寒、湿热,或者服用了寒凉的药物,从而导致胃瘫。比如新冠病毒感染后,表现为柴苓汤证的患者误服银柴消毒丹后,则容易发生胃瘫,还有些患者想通过大量饮水来发汗退烧,也有发生水中毒或者胃瘫的,皆因于此。

结合前面,所以“阳明胃寒之人,饮水则哕,攻其热必哕”,“哕”就是外溢性呕吐。验之临床,阳明胃寒之人,外感于湿热,误用寒凉,或多饮水,每致胃瘫,或哕或溢出性呕吐也。

此时要赶紧截断,否则后续因为吃不下东西,很快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降低免疫力,尤其胃瘫因为传染病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感染得不到控制,病人可能很快因为胃瘫而死亡。

水渍入胃不一定会引发严重胃瘫,有一些只是胃液潴留、胃动力减弱,再严重的就会发生胃神经麻痹、胃瘫。胃瘫是急症,要及时治疗。胃瘫一般发生在感染性疾病,比如支原体感染、新冠感染。尤其传染病导致的胃瘫一定要及早识别、治疗。

“不尔,必作利也”:胃瘫如果没有及时截断,则必作利也,之后一定会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型。

以上内容节选自《伤寒研究·截断法》下篇“太阴病截断法”篇,更多内容移步“一路健康”APP听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