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京鲁老宋 2020-02-19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传统律所在新业态下如何转型突围?

在上一篇的推送内容中,我们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长达5000字的打法及模式介绍。

律所不会营销行不行?

不行!

但,律所只做营销行不行?

也不行!

那么传统律所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在本期我们为各位读者带来《互联网下新型统律所的营销》系列专题的最终篇章:

《为什么这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与您一同揭晓这一命题的最终答案。

除了营销,新型律所还要做什么

结论:【管理赋能】+【产品赋能】+【营销赋能】+【科技赋能】四位一体。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无论是新型律所在市场上立足,还是传统律所希望实现快速转身,以上四点是它们必须要做到的。

为什么?围绕营销这一话题,我们详细展开。

(一)管理赋能

主动营销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这个事情一定会带有成本。

每一家律所在实施营销前需要认真思考下面这几个问题: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中国绝大多数律所的分配模式都是提成制:律师团队将业务收入的一部分,可能是25%或30%,作为管理费,剩下的作为自己的收入。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律所整体运营成本涵盖在管理费用中,而新组建的营销团队,无论是团队成本,还是营销成本,又是一笔新的支出,归根结底还是会落在“钱”上。

我们要问这样一个问题:让你从剩下的70%中再掏出30%做营销,你愿意吗?

也许有的人愿意,有的人不愿意。

如果能用钱解决的,似乎还算不上是太大的问题,但后续团队如何晋升、发展,人员流失,流动,这些更需要律所管理层进一步考虑。

所以,当你大张旗鼓希望真正做一些事情之前,你需要把律所的管理模式做好。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大中台是互联网行业最早提出的概念。

我们把像业务团队这类在前线作战的部门叫做前台部门,传统律所的财务、行政、利冲、市场属于后台人员。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在过去的模式下,后台很难支撑前台的需求,因为:

前台面向一线,要灵活,响应迅速,随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后面偏向管理,要稳重,不出差错,在一定框架内推进执行。

律师临时想拿着公章去客户那里盖章,行政主管不一定会把公章给你。

客户突然要求律师提供某领域的项目清单,任务拆解到后台,也需要一定的流程时间。

当类似于这样的种种问题出现后,前台与后台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因此,在前台和后台之间做一个衔接,把一部分人员放在这里,承上启下,既满足机动性又合规,是一种适合的管理模式。

哪些人员适合放在律所中台?

初年级律师、律师助理:他们更懂法律,了解业务,能够想业务团队之所想;

营销人员、市场人员:他们产品思维更好,营销技能更加专业,能够更好地提升业务团队产品的竞争性和吸引人;

客服人员、案件辅助人员:他们流水线作业更熟练,可以帮助你更快整理标书,查找信息、装订排版。

中台都应该做哪些事情?

简单来说,和业务紧密相关的,又能起辅助作用的这些事情可以放在中台去做。

中台人员团队的建立一定伴随着匹配中台数据,比如每个合伙人的简介、擅长的业务领域、每个业务领域的项目清单、事务所响应的资质文件,文件范本、合同范本等等。

但这些内容,在传统型、松散型的律所中,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文件和客户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拿出来,因此就无法执行。

同时这批人员是事务所的整体资源,是服务于事务所整体利益服务,在传统律所中,可能就因为谁的权力最大,资源就向谁倾斜。而这些,都会让营销平台、大中台难以搭建。

如何平衡这里面的各种关系,需要好的律所管理。

如何进行好的律所管理,云上市场部在《理解律所管理赋能,90%的人都想错了》这篇文章中进行了详尽描述,供你参考。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怎么分饼,决定了你的饼能做多大?

在统一合伙人利益导向这件事上,计点制(Lockstep)是一剂良药。

计点制在国外法律市场拥有数百年的历史,而在国内,还只是少数大所使用。

计点制是根据合伙人的点数进行分配,类似于虚拟股权,出让的是分红权。

它的基本原理是:

律所为合伙人设计“起点”和“封顶”的点数升降通道,根据合伙人贡献程度每年进行考核,决定点数的升降,律所一年收益终刨除管理成本外的部分除以合伙人的总点数,为每一个点的收益。

它的好处在于:

打破了“唯创收论”,在衡量团队发展时,考虑管理、市场、技术等内容。

让团队合伙人没有顾虑地接受分工,更有益于专业化分工的形成。

让合伙人之间形成真正的合伙,共担风险,共享分工。

我们再次回到文章开篇提出的问题,谁来出钱?谁来管理?答案不言而喻。

如果你要成立一个新型的律所,我们建议你考虑这些问题。对于传统律所来说,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死守,这会比较累,当你有一天干不动了,律所可能就垮掉了。第二是主动去变,成为平台的所有者,从平台中去获得收益。

(二)产品赋能

优秀的管理模式奠定律所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好的管理模式下,律所才有更多的空间进行专业化分工,中台搭建,以及产品赋能的核心——法律服务产品化。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把抽象不可见的服务具象化,并呈现出来给到用户,这就是法律服务的产品化。

如果你是这么理解的,那么很抱歉,我们认为这还是比较浅显的认识。

把律所涵盖的法律服务内容、流程、价格梳理起来,形成一个产品手册,这就是法律服务的产品化。

很抱歉,这个也不够全面。

法律服务的产品化,不是简单的把表面包装好,而是你的组织内部具备一套完整的驱动模式,能够匹配你的具象化产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服务产品化。

我们还是以元甲律师事务所举例,元甲一年能做2000个左右的案件,平均到一个律师身上有200个,如果你只是梳理了一套法律产品文档,你今年就能做完200个案子吗?不太可能。为什么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你的律所要收费3W,可能只挣5K,元甲1.5W就能做,利润比你还高?

因为它在内部做了分工,成本控制,系统化、数据化、标准化了中台,让中台有更好的驱动力给前端的业务人员提供支撑,而前端的业务人员可以依托中台形成的具象化产品,得以外向驱动营销。

提升你的效率,降低你的成本,让你在对外营销时有具体依托,这是律所做法律服务产品化的根本目的。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把供大家学习使用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产品质量更高、效率更高,不随着人员流失而流失,这是一般意义上律所做知识管理的目的。

但传统知识管理效果往往不好,第一个是资料的收集困难,第二个是如何让使用者利用这些资料。

我们认为:让业务人员需要时,知识恰好出现在他的手边,这样的知识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

如果你把法律服务产品化这件事做好,法律服务就有了清晰的流程,当经办人员做到某一步时,我们就可以以把知识管理这件事植入,方便他找到和使用。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基于技能的业务:为独特的问题提供独特解决方案,利润高但利用率低。比如红圈所的很多高端To B项目,很难产品化。

基于经验的业务:为某种类型的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利润略高。比如矿业领域的矿山压覆,有一定机会产品化。

基于效率的业务:对常见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利润低但利用率高。这是可以做成产品化的。

基于此,律所可以梳理自身业务线,有哪些适合做产品的。如果你是基于效率的业务,就把它完全产品化,如果你是相对高端的业务,就把它部分产品化。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通过常法服务“黏”住客户,以获取背后更广阔的项目机会,这是很多律师的共识。

但常法未必是所有律所都合适的项目。

我们认为:律所需要的不是常法,而是一次和客户连接,并给客户留下完美用户体验的机会。

它可以是常法,可以是一次合规体检,或者是其他的业务。但一定是你频率最高,流量最大的业务。

未来的业务竞争一定是高频打低频。为什么?我们跨行业举例,美团在2020年的酒店预定量,已经超过了携程,这是因为客户在美团订餐的频率远高于预定火车票和机票的频率,在这个过程中,美团提供了完美的客户体验,继而获取了后续的客户行为。

我们认为:如果你将来做高端To B业务,那你就一定要在高频空间中找到客户可能需要的服务,结合他的需求,做一个产品,把他们拉到你私域流量的圈子里,打好你的组合拳。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如何设计法律服务产品

第一步:寻找时间

把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抛在脑后,带领你的团队坐下来,用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讨论。

第二步:寻找线索

梳理你的目标客户可能与法律的对接点是什么?你会发现,找到的线索超乎你的想象。

第三步:写出你的解决方案

客户想要的是什么,你又能提供什么,从高频到低频进行处理,解决方案就是你的机会点,也是你未来能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向。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这是一张互联网上常见的用户体验地图。这张地图会把用户在每一步的目标、行为、接触点、想法、情绪曲线、机会点和痛点列出来。

而你要做的就是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做到什么。

我们建议:你可以梳理归纳很细致,但不要在产品的开发上做到完美。

因为,如果你让用户的情绪体验始终保持在峰值,那么就意味着你需要付出的资源更多,你的产品成本就会上升,在价格上用户体验就会直线下降。

我们建议:拔高体验峰值,做好体验终点。

这是诺奖得主Daniel·Kahneman提出来的峰终定律,指人们对于某一段经历的记忆,只会记得高峰时和结束时的感觉。对于服务用户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这两点做好。

关于【营销赋能】这件事,我们在上一篇推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因此在本篇文章中不做详细展开,欢迎点击历史文章进行查阅。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三)科技赋能

当我们有了优秀的上层建筑,可以推广的产品基础,以及了然于心的营销思路后,剩下的就是执行和推广,在这一步,科技赋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法律服务产品最终比拼的是什么?

起步时,比拼体验

成熟时,比拼效率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科技赋能】为什么是最后一步?

因为只有你的业务量真正做大了,科技赋能这件事才有价值。

假如你一年只做5起交通事故案件,那么直接复制生成即可,不需要什么系统。

但当这个数量变成2000的时候,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科技赋能不代表着律所需要组建一只人员庞大的技术团队,支付过高的人员成本。有了初步的思路后,完全可以借助市场上成熟的专业团队资源实现目标,他们往往更擅长,更有经验,能够围绕律所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效能。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律所选择外部机构也需进一步判断,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基于SaaS开发的法律软件。

我们想说,如果你选择了这类软件。

高端客户不会选用你。

因为客户会审核你的IT系统,并不允许你将其放在云端。

你的数据并不绝对安全。

因为SaaS服务供应商是否会看,取决于他的选择。

我们认为:如果律所希望朝着【科技赋能】的方向转型,进行本地化或私有云的系统部署是必然选项。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对于初创型律所而言,业务团队是最核心的。

管理很必要,但不一定要以团队的模式实现,可以借助理念,借助系统,借助外脑。

营销与技术,更适合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让律师专注于业务。

先从10-20人的小团队做起,逐渐影响至整体。

不用担心启动问题,少量的资金也可以支持事情跑起来。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今天,云上市场部《互联网下新型统律所的营销》就此告一段落。

但这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回顾过往的三期内容,我们从市场变化、传统律所求生突围,律所全面转型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在此期间我们收到了行业中很多同仁的反馈和建议,有赞同,有质疑,更多的则是肯定,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这一趋势的确信和认知。

这是一个过去未去,但未来已来的时代。

过去的四十年间,老一辈法律人凭借着自身摸索,提炼行业过往经验,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引领了中国律师行业的蓬勃发展。

如今,我们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方向与选择、混乱与规则、改变与坚守。

路在脚下

你向何方?

欢迎观看课程,一同探讨传统律所的突围之路。

为什么那些营销出众的律所,最后也被淘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