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禅寺的早餐

 明日大雪飘 2020-02-19
宝禅寺就在原来平安里石碑胡同北边的一条胡同,和护国寺大街相对。旧称宝禅寺胡同,因有宝禅寺而得名。文革时期改为宝产胡同。
建国初期宝禅寺仍然完好,坐北朝南,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中殿三间、后殿三间、僧房五间及东西配殿等共四十间,并有僧侣修行。1958年,国家实行“僧道还俗”政策之后,僧众被遣散,寺庙被工占用,殿堂被拆毁,寺中珍藏的明代铜佛在大炼钢铁时被熔化。铜佛肚中玉石、玛瑙、翡翠做成的“五脏六腑”以及金子做的“心”被僧人盗走,后又被追回。据说,佛像如果没有五脏六腑就不能显灵。佛肚中一些不值钱的小东西就流入了附近百姓之手。我的小学同学就有一幅庙里的扑克牌。
这算是个引子。说是宝禅寺的小吃,其实是宝禅寺胡同口的小吃。

 

宝禅寺胡同东口路北是个早餐摊位聚集的市场,每天早晨这里一溜早餐摊位一字排开。干的有烧饼、火烧、糖火烧、豆馅火烧、螺丝转儿,不卖牛舌头饼。这里面只有烧饼表面有芝麻,其余几样都没有。可实际上,烧饼上粘的并不是芝麻,而是焦麻仁,就是炒熟了的芝麻仁!因为要是放上芝麻,一烙就全都掉在饼铛上了,只有粘上焦麻仁才不掉。
炸货有油饼儿、油条、薄脆、焦圈儿、炸糕、蜜麻花儿,没有糖耳朵。蒸的有切糕、发糕、蜂糕、枣儿饼、荷叶饼。发糕是用细棒子面发酵后蒸的,蜂糕是用大米面发酵后蒸的,色泽洁白,上面撒青红丝。切糕是用黄米面蒸的,制作复杂,一层黄米面、一层红芸豆、一层大枣,再一层黄米面、一层红芸豆、一层大枣,然后是最上面的黄米面。蒸熟后扣在案子上,卖时用刀切下,插在竹签上,撒上白糖,买的人手拿竹签吃。入口热、香、甜、黏。这种货车的案板、用具刷洗得倍儿干净,案板足有两寸厚,四周钉满了铜钉子,擦得锃光瓦亮,显得干净利索。我们家对门就住着一位回民李爷爷,为人和蔼,我跟着他的孙子叫他“ 巴巴(bábá)”他做的切糕特别好吃。
干的当然也少不了煎饼果子了。一张煎饼大而薄,不撒黑芝麻,也不刷黄酱,如果您需要可以卷上一个油饼儿,也可以卷上薄脆。那时的生意讲究“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仅要保持一个好的声誉,更是要保住自己的饭碗,以致传给子孙。不像现在“货假价虚,妇孺皆欺”,没有添加有毒添加剂已然是天大的好商人了。

稀的有各种茶,这可不是咱们现在喝的茶叶,而是面茶、油茶、杏仁茶和茶汤。
面茶和杏仁茶都是熬制的。面茶必须是用糜子面熬成的糊糊,表面用一双筷子淋上一层芝麻酱网格,再撒上炒熟了的芝麻仁和花椒盐。吃的时候可以就着烧饼夹焦圈。关键是,绝不能用勺子或筷子搅合以后喝,一搅合不但挂碗而且就澥了,必须托着碗转圈儿“忒儿喽”,就是直接用嘴吸。讲究喝完以后碗光、嘴光、手光。现在许多人上来就拿勺子攉龙,一看就是怯勺。不光吃的人怯勺,做的人也怯勺。现在哪还有用糜子面做面茶的了,早就改成细棒子面了,便宜呀!对外还得说是小米面的,天理良心啊!现在哪还有用一双筷子淋芝麻酱的师傅呀?上世纪60年代就改用铁罐头盒儿,底上扎满了小眼儿,装了调好的芝麻酱往上撒了。省事呀,也不用技术了,谁都会。
杏仁茶是用甜杏仁与泡好的大米、江米混合磨成浆,滤除杂质再用砂锅旺火熬开。关键是,这些甜杏仁里面必须得有一粒苦杏仁,不然没有杏仁味儿,也不香。撤火后不能再搅和,否则就澥了。吃时撒白糖,也可以就着糖火烧或蜜麻花。
 油茶和茶汤就得用龙嘴大铜壶了,三尺来高,加足水有七八十斤。这种壶中间是空的,为的是烧木炭,四周是一层灌水的堂儿,保证随时有开水来冲制食品。这东西俗称“搬壶”,绝对不能叫“大茶壶”,大茶壶是解放前妓院里对男仆役的称呼。油茶是用牛骨髓油把面粉炒成略带黄色,加入焦麻仁、糖桂花搅拌均匀。用开水冲开就能食了。茶汤是把细糜子面或白黏高粱面炒熟,吃时用开水调匀、冲开成稠糊状,表面撒红糖,再加上青红丝、果料等。讲究的是冲好的茶汤扣过碗来不往下流。必须用小勺一点点舀着吃,绝对不能攉龙。可以配糖火烧或豆馅火烧。
稀的还有豆腐脑儿和老豆腐。这两样东西原料不同,作料也不同。虽然都是以黄豆为原料,用水把黄豆泡涨了,再把泡涨了的黄豆磨成浆,滤去豆渣,烧开。这就是豆浆了。但是点豆腐的东西决然不同。如果做老豆腐,那就得用卤水点,点上卤水的豆浆凝固后,其形松散,质地老韧,俗称老豆腐。要是做豆腐脑儿,那就得用石膏点了。凝固后洁白如玉、质地细嫩、嫩似猴脑。吃老豆腐放的佐料很讲究:要浇上酱豆腐汤儿、腌韭菜花儿、澥好了的芝麻酱、辣椒油、卤虾油、蒜汁儿等,这可不是北京人好讲究,而是早餐经营者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只有这样做,配上这些作料,老豆腐口味才好吃!如今您要是吃上了这样的老豆腐,那就是“正宗”的,否则绝不是!
吃豆腐脑儿,就得浇卤,再加些辣椒油和蒜汁儿。浇的卤既有回汉之分,还有荤素之别。
    回民做的卤是以羊肉、口蘑等为主,配以黄花儿、木耳,再放上酱油,煮好勾芡而成,十分鲜香。汉民做的卤就以肥瘦猪肉片儿、口蘑、好酱油、大料煮好勾芡而成。口味浓中透着鲜。而素卤则以黄花儿、木耳、面筋、蘑菇等为主料,放上酱油,用大料加水煮好,其口味同样鲜美诱人。
宝禅寺的豆腐脑儿全是汉民的,要吃回民的你得去对过,护国寺路口南,那儿有个羊肉铺子,白天卖羊肉,早上、下午、晚上卖羊肉包子,香味扑鼻,老远就闻见了。早上也卖豆腐脑儿、羊杂碎汤。
豆腐脑儿讲究的是豆腐上不能有水,卤要盖满碗面。浇完卤还要点一点香油。如果您觉得卤不够还可以再添,绝无二话。
顺带说一句,卖豆腐脑儿、老豆腐的地方都卖豆浆,糖浆、白浆都有,白糖您自己加,不另收钱。
稀的还有馄饨、丸子汤、豆泡儿汤。北京的馄饨讲究皮儿薄、馅细、作料全,汤是用大棒骨熬的,味浓而不腻。作料必须有冬菜、紫菜、虾米皮、好酱油,盛到碗里再撒上香菜、点上香油。而这冬菜必须用天冬菜,不能用川冬菜,川冬菜没有蒜味儿。
我从小在大帽胡同长大,在这里从来没有听过炒肝儿!北城是富贵人居住的地方,不吃那东西。炒肝儿只是在南城才有市场。
驴打滚儿、艾窝窝、豌豆黄儿、芸豆卷儿这些这里都没有,要想吃就得赶庙会,上护国寺庙会吃去。豆汁儿也没有。
      1956年,国家开始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地方的早点就逐步消失了,我们只能到护国寺大街里面人民剧场东边的庆林小吃店去吃早点。后来这家小吃店又搬到了马路北边,再后来改名为护国寺小吃店。70年代我在房山县工作,每月回家都要去那里喝一碗面茶,就爱吃这一口儿
              虽然后来北京各地也有小吃店,比如西四小吃店、王府井小吃店、隆福寺小吃店、虎坊桥小吃店等,可是一则品种少多了,二则也不按照传统的技艺做。再后来,这些小吃店全都改为饭庄了,饭庄的利润大呀!现在只剩下南来顺饭庄一家仍在经营北京小吃了,且不说品种、口味,单说厨师都不是北京人,一伙外地人操厨能做出地道的北京小吃吗?您还是自己尝尝吧。
(转自:老北京记忆《京味,京韵解乡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