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是否确诊患有糖尿病,应更重视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还是糖化血红蛋白?

 华民 2020-02-19


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确诊的有1.14亿,即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I/L或餐后二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I/L,可知晓率仅30%左右。
附合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1mmoI/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I/L,有2亿以上可知曉率仅30%左右。
还有大量空腹血糖在5.5-6.0mmoI/L和餐后二小时血糖在6.0-7.0mmoI/L,他们什么帽子还载不上,医生和本人还在庆幸自己很正常,我要说已经很不正常了,因为不改变当前的生活模式离开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已经只有半步之遥了。

人为定下的空腹血糖值是3.9-6.1mmoI/L。餐后二小时血糖值应是4.4-7.8mmoI/L。这是从几千例无血糖异常的常模中得到的数值差异相当大的范围。绝大部分人不会接近空腹血糖6.1mmoI/L和餐后二小时血糖7.8mmoI/L,因为这是人为设定空腹和餐后二小时血糖的最高值。在正常范围内你觉得应该向最高值靠还是最低值靠?这就是几十年来三高越治越多的原因,几乎医生和患者都拿超不超过正常值来診断和治疗。

20年前美国已提出空腹血糖超过5.6mmoI/L就要纠正自己的不良生活模式,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同样餐后二小时血糖超过6mmoI/L就要控制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来预防糖尿病。但是无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受到干扰因素太多、变化较大,如饮食、睡眠、情绪、交感兴奋等。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对于无论有或没有糖尿病患者都有重要意义,对无糖尿病的人提示你血糖值是否应引起警惕和重视,是否要改变目前的生活模式,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对糖尿病患者是最有效监测你血糖控制的满意程度,评估对心血管的损害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缓慢、持续及不可逆的糖化反应形成,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以及血糖与血红蛋白接触时间,而与抽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因此,GHb可有效地反映糖尿病患者过去2个月内血糖控制的情况。GHb由HbA1a、HbA1b、HbA1c组成,其中HbA1c约占70%,且结构稳定,因此被用作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成年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4%-6%,当然大于5.5%相当平均血糖值6.2mmoI/L就应该重视了,不能等到超过6%才引起警惕。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根据年龄、有无糖尿病史、妊娠等情况分层考虑:

HbA1c 水平的适应人群:
应该小于6.0%相当平均血糖值7mmoI/L:对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降糖治疗无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无须降糖药物干预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
应小于6.5%%平均血糖值7.8mmoI/L:小于65岁,无糖尿病并发症及严重伴发疾病;糖尿病计划妊娠。
应小于7.0%平均血糖值8.6mmoI/L: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15年患者计划妊娠。
应小于7.5%平均血糖值9.4mmoI/L:已有心血管疾病者或心血管病极高危者。
应小于8%平均血糖值10.2mmoI/L:大于65岁,预期生存期5~15年大于65岁。   
应小于9.0%平均血糖值11.8mmoI/L:患有恶性肿瘤,预期生存期<5年;低血糖高危人群;执行治疗方案困难者,如精神或智力或视力障碍:医疗等条件太差。

血糖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与精神过高的糖毒性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因此用糖化血红蛋白这一体现二个月总的时间里血糖平均值来衡量是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也是衡量你的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除了心血管的损害、肾小球、肾小管、肾动脉的损害,对末梢神经损害,对全身以及眼底微血管的损害等都与平均血糖值有关。因此必须重视糖化血红蛋白。

最后强调一句话:II型糖尿病是吃出来自找的毛病,遗传因素只是使你更早发病。严格控制高热量的动植物脂肪(坚果含油率40-70%,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补脑)和以各种糖类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包括主粮和杂粮(当点心的不少),用意志和毅力让飢饿使胃容量缩小,坚持过二个月,你可以摆脱大胃诱发的糖尿病。有好吃的、喜欢吃的、有应酬就用另外爘未还债。多运动,总至做到“收支平衡”,千万别等到戴上糖尿病帽子医生肯定用药物降糖而且服一辈子甚至看看血糖控制还好更不注饮食控制,而且这也不能吃、那也要控制,对吃出来的美食家来讲苦海无边。

2019.7.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