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论从古代的“八股文”中借鉴了什么?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2-19

申论知识百问百答(7)

八股文,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源于北宋。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没有严格要求,自然也不要求排偶对仗。但有一些应试者在考试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了排比笔法。元代的科举考试,基本上沿袭了宋代的做法。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举行科举考试,对八股文的制度、文体等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明代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等人提倡,八股文更显兴盛,并逐步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序。明清两个朝代,八股文几乎是所有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考试八股文。一直到清末戊戌变法以后,八股文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是科举考试专门采用的一种文体。八股文每篇文章的格式、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解开来;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进行说明;起讲是议论的开始,开头二字要用“意谓”、 “以为”、“若曰”、 “尝思” 、“且夫”等起笔;入手为起讲后的切入之点;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进行正式议论,议论以中股为全篇的重心。在起股到束股这四股中,每股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所以命名为八股文,也称“八比”。“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也称时文或制艺、制义。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依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可自由发挥,也不可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以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非常注意章法和格调,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但是其能与骈体辞赋结合,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然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呆板,应试者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不仅使应试者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不良学风。正因为八股文在文章体式上限制非常严格,因而明清两代,非常有生命力的八股文很难找到。因而,在“八股”残余依然存在的今天,我们必须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

归结起来,八股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题目一律采用《四书》、《五经》中的原文;二是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三是体裁结构有固定的格式,字数、书写也有严格限定。

申论对八股文的借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命题整体设计上,借鉴了八股文的“按部就班”的步骤形式,而申论的“申而论之”虽环环紧扣,每一步骤不可或缺,但其灵活多变,严而不死;二是考查突出应试者的行政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策是重点,并辅以周密的论证;三是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文章字数等也有一定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