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光辉rlbr1vjwmb 2020-02-19

导读:

赵士祯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军事发明家,其著作《神器谱》是研究明代火器的重要文献。在《神器谱》中,赵士祯一方面着重于器物的改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火器,大力研发改进的火器;另一方面,赵士祯没有仅仅局限在器物改造的层面,他结合当时火器作战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军队火器训练和作战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先见性,将《神器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一、赵士祯及《神器谱》

1、赵士祯:

字昌吉、号后湖,今浙江温州乐清县人。据明人沈德孚所著《万历野获编》记载,赵士祯作太学生时曾游历京师,但并不得志。后来因为他擅长书法,曾经于一把扇子上题过一首诗。机缘巧合之下,这把扇子被宦官带进宫中。当时尚年幼的万历皇帝见到扇子上的诗作之后非常喜欢,于是以布衣的身份将赵士祯召入宫中。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赵士祯

由于家乡温州时常遭受倭寇侵掠,“生长海滨,少经倭患”,且深感彼时明朝御倭所用火器的不足与缺陷,于是赵士祯时常留心火器的改进。一方面,他钻研相关书籍,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接触西方引进的先进火器;另一方面,他花费多年时间结交胡宗宪、戚继光旧部,虚心向他们学习。他曾先后向戚继光旧部林芳声、吕慨、杨鉴、陈録、高风、叶子高等人请教,终日讲谈不辍。

经过不懈的努力,赵士祯先后发明了鹰扬铳、翼虎铳、迅雷铳、震叠铳等火器,并对鲁密铳等西方、中亚的火器进行改造。赵士祯将研发的成果撰写成多部著作,其中就包括《神器谱》。

2.《神器谱》:

《神器谱》共由五卷组成,第一卷是赵士祯呈献“神器”的奏疏,内容主要为向皇帝请求试演各类火器。第二卷《原铳》,主要阐述各种火器的制造过程、特点。第三卷《车图》,主要介绍配合铳车所使用火器的性能和特点。第四卷《说铳》,介绍如何操作火器、训练火枪手,以及弹药的分量等等。第五卷《或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解释火器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制敌,以及火器的优越性,回答质疑火器性能和训练等等相关问题。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神器谱

除了丰富的文字介绍,《神器谱》还配有每种火器、火器部队的行军和操演的图画说明。通过文字与图画的互相照应,《神器谱》做到图文并茂,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受。


二、写作《神器谱》的原因

赵士祯写作《神器谱》的原因,正是基于当时明代火器性能上的一些缺陷。从中国火器的历史看,明朝是中国火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从内部看,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为火器、火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

从外部看,终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南倭北虏”始终是明廷的心腹大患,出于国家安全,明朝统治者很重视发展武备。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明太祖实录

因而,作为“中国长技”的火器尤其得到重视。相较于前朝,无论火药品种、火药组配比率,乃至火药的制造方法和工艺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火器在军队中列装率也很高,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一百户的军队配备有十把火铳、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已是名副其实的冷热兵器结合的部队。相比之后的清朝,明朝政府在对待火器的态度上,从中央到地方,也是先紧后松,从明初洪武朝时坚持由军器局、兵仗局等中央机构制造,到明正德、嘉靖年间允许地方制造火器,明廷更加鼓励地方火器研发和制造,并无太过严格的限制。到了明末,广东和福建的地方军器制造业反超中央成为先进火器的主要产地。

但16世纪明朝火器存在明显的缺陷,15世纪中后期,随着大规模战事的结束,明朝原创火器的发展渐趋于停滞。而缺少大一统政权的欧洲,火器技术在战火中继续发展。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弓弩

在16世纪欧洲更为先进的火器传入中国之后,中国较为原始的火器愈发暴露其不足,这也是促成赵士祯对火器改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中国火器的问题可归纳如下:

第一:火器射击速率不及弓弩。这涉及到那个时代火器的一个主要问题:一旦一次打放完毕,需要等待炮筒或是枪口冷却才能继续装入火药或弹子。而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弓箭手,其射速最少是火绳枪的两倍。

第二: 传统火器弹药装填过程复杂,往往需要数分钟的装填时间。这在明朝北方边境对抗游牧骑兵时尤为不利。因为一次发射完毕,几乎没有第二次装填弹药的时间,蒙古或是女真骑兵便已经飞驰到明军面前进行肉搏战,因而北方明军更愿意使用三眼铳或快枪这类火器:仅做一次发射的尝试,而后调转枪头作为近战武器使用。针对这种状况,赵士祯的迅雷铳是一个连发火铳的很好尝试。

第三: 16世纪明朝的火器并无照门、准星,枪炮枪身较为短小,装填火药有限,因而射击距离不远,精度较差。单个火器打放命中与否需要不少的运气。因而明军往往以数量代替精度,用齐射形成网状杀伤来代替精度上的不足。

第四:不少火器徒有其名,于实战并无多大用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其著作《练兵实纪》中比较认可且具有较高实战价值的火器有佛朗机炮、鸟铳等少数几种。剩下诸如碗口炮、神枪、快枪等名目繁多的火器在戚继光看来都不适用于实战或是巧立名目、肆意滥造。

第五:明朝传统火器为前装式,火药、炮弹需从枪口、炮口装入。倘若炮手操作不当,铳膛与弹药发生接触就可能导致爆炸。15世纪中后期,明朝承平日久,火器、火药的监造与制造都出现下滑,其造法开始变得粗劣不堪,这是易导致炸膛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在于承平时期的不少炮手缺乏足够而适当的训练,操作不熟练、不正确导致火炮容易爆炸。随着16世纪西方火器的传来,明代传统火器的缺点被进一步放大。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明朝传统火器

与16世纪的欧洲相比,明朝的本土火器种类虽然种类多样,但真正适用于战场的火器种类并不比欧洲多。从性能上来看,明朝在14、15世基本和欧洲水平持平,到16世纪开始逐渐被超越,性能上已经有了不小差距,但所使用的火器并没有产生代差。

所幸,明朝政府尚没有后世政权盲目自大的心理。对于西方技术的学习,从统治者到士大夫阶层并没有采取保守的态度。这就包括《神器谱》作者赵士祯对西方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正是看到了明朝传统火器与西方火器的差距,赵士祯积极推广西方火器在中国的普及。同时,赵士祯又能看到引进火器的不足和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对其进行改造。


三.《神器谱》对西方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1:对西方火器的引进

介绍西方发明的火绳枪,在中国被称为“鸟铳”,明嘉靖年间通过葡萄牙商人传入中国。火绳枪传入之后,国人试射,发现林子中的飞鸟亦可击落,因而得名。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鸟铳在三十步内打鸟可将鸟打碎;五十步以上,被击中的鸟才能保全形状;百步以外鸟铳才力所不能及。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鸟铳

作为近代步枪的雏形,鸟铳在前部装置了照星、照门,这两者与目标形成三点一线,命中率得到了提高,不再是打放全凭运气。对于鸟铳,赵士祯是大加称赞和追捧的。他于《神器谱·原铳》篇中花了大篇幅介绍鸟铳。《原铳》开篇便提到,自从鸟铳流传到中国,中国所有的火器都相形见绌。他认为鸟铳后面有照门,前面有准星,扣动扳机即可射击。鸟铳铳管长,因而射击精准又威力大,是很好的武器。

通常情况下,鸟铳的铳管很细长,是口径的50倍甚至70倍。细长的铳管可以保证火药获得充分的燃烧,提高弹丸射出的初速度。制作精良的大鸟铳平射射程可达200步,仰射射程达1000步。在彼时明朝后期“士卒老者已死,壮者已老”“实非昔年敢战壮勇可比”的现状下,赵士祯认为鸟铳是边军可以仰仗的利器。

因此,他对鸟铳留心访求。事实上,明朝政府也认识到了鸟铳的优异性并大批量进行仿制。据《明会典》的记载,嘉靖三十七年(1558),兵仗局曾仿制鸟铳一万支并列装部队。

2:对西方火器的改良

鸟铳也有缺点:其火药池易受天气影响而无法点火。晚明军事专家何汝宾曾对此有过解读:

“鸟嘴在南多而北少,三眼在北多用而在南少。此为何哉?北方地寒风冷,鸟嘴必用手击,常力不易,一旦火门开而风甚猛,信药已先吹去,用辗信易坏火门,一放而虏骑如风至,执之拒敌甚为不便。”

针对鸟铳的问题,赵士祯进行了大胆的改进,研发出了多种新式火器。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轩辕铳

轩辕铳和合机铳:针对鸟铳火池易受天气影响的问题,赵士祯研制出了不怕风雨的轩辕铳和合机铳。轩辕铳火门平时掩定不动,扣动扳机时打开,同时火门上方设置一铜盖来遮挡风雨。在中国无论潮湿多雨的南方还是多沙尘的北方都可以使用。

合机铳和轩辕铳相似,有阴阳两机,阳机发火,阴机开闭火门。瞄准目标的时候火门闭合,防止火药被吹散。这样的设计使得合机铳同样可以“任教风伯作祟,雨师为梗,我则举放自如”。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鲁密铳

鲁密铳:赵士祯除了针对鸟铳火药池易受天气影响进行改进,同时又对火器东传的中间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引进的火绳枪加以改进,进一步加强了它的威力。万历二十五年(1597),赵士祯在与武举把臣、把仲兄弟比试射击时谈及鸟铳。了解到二人父亲从噜密国向明廷进贡狮子,万历皇帝之父隆庆帝扣留他们,一直到万历年间都未被遣返。

使团中有一人名朵思麻,是管理噜密国火器的官员。赵士祯拜访朵思麻,并试放了噜密国的火铳。该火铳即为噜密铳,又作鲁密铳,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引进自欧洲而改良过的火绳枪。赵士祯发现鲁密铳比日本和本国的鸟铳更加轻便,而威力又远胜两者。他在《原铳》篇中做了一番比较,认为各类火器当中,大型火器除三将军、佛郎机、千里雷等诸炮外,小型火器当中射击的范围和力道都没有能和鲁密铳相提并论的。他认为鲁密铳性能在各国火器中最好,西洋和小西洋的火器次之,日本鸟铳是再次之的下品。

赵士祯同时指出了鲁密铳的优点在于枪管长,因而火药多、威力狠,且结构相对简便,火器前后都有地方手持。基于鲁密铳的这些优点,赵士祯以之为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良。首先,他进一步加长了枪管,通过加入更多火药来强化弹丸推进力。其次,将龙头轨机装在铳床内,安装可机械回弹的扳机。这样每次火药燃放后,龙头轨机会自行复起,射击的过程得到了简化。

经过改良的鲁密铳重约七八斤,长约六七尺,枪口适宜发射三钱铅弹。发射时所生烟雾不会熏伤眼部,精度和射程都优于日本的鸟铳,技术上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天启元年(1621)二月,徐光启曾在其奏疏《谨陈任内事理疏》中称曾领鲁密铳两千支交付军队使用,质量颇佳,使用数个月,只是小有炸损,其他俱使用如常,证明鲁密铳是确实列装于军队且性能良好的火器。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迅雷铳

迅雷铳:迅雷铳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赵士祯参考中国本土所造三眼铳和欧洲火绳枪的特点发明了迅雷铳。该铳配有五个铳筒,各长两尺多,总重十余斤,组成一个五棱形,每个铳筒都有照门、准星和火门。

铳管上还有圆牌以备防御,圆牌半径为一尺六七寸,其外覆生牛皮。中间则着一木杆以手持,并开一圆孔及五个方孔,木杆从圆孔穿过,其内部置火球,末端为枪头。木杆上装有发火机,再加上一个斧柄可插入地面提高稳定性。

迅雷铳作战时,先以发火机对准某一管火门射击;射毕后旋转圆牌,对准第二个火门射击,依次可完成五次射击,五个方孔则用于瞄准观察。敌人近前则可倒持火枪,将末端的枪头冲前御敌。为了克服迅雷铳笨重且装药慢的缺点,赵士祯又缩短了枪管,将铳筒数量由五个减少到三个并去掉圆牌。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百子佛郎机炮

百子佛郎机炮和掣电铳:嘉靖年间,明廷在南京针对从葡萄牙引进的佛郎机炮仿制了一种大样铜铁佛郎机炮。在此基础上,赵士祯又加以改进,发明了百子佛郎机炮。该炮在旧制佛郎机炮的基础上,炮身得到加长加厚。行军时将火炮装载于坚木制成的两轮车上,用轮车推动佛郎机炮前进;作战发射时,则将两个车轮去掉。为减少火炮的后坐力,在轮车两个轮子后方放置内装棉絮的铁桶。

《神器谱》中的掣电铳除了百子佛郎机,赵士祯在参考佛郎机的前提下,还发明了掣电铳。该铳长约六尺,重五斤。其发火装置同鲁密铳一样。改进的地方在于后部加装五个子铳,每个子铳长六寸重十两许,用火药二钱五分、弹子二钱。打放之前,子铳、铅弹先装填妥当,作战时掣电铳在打完一铳之后可用子铳继续发射,如流水一般,提高了射击的速度。其托手同西洋铳相同。可以说,掣电铳兼有了欧式火绳枪和佛郎机炮的优点,但又比前者射速高,比后者轻便。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掣电铳

综上所述,无论对于西方火器的介绍还是改良,赵士祯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无愧于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卓越的军事发明家。


四、《神器谱》对明朝军队的影响

明朝政府对于欧洲先进军事技术的引进并不保守,对待臣下提出的火铳改进的提议只要可取也不排斥。这使得赵士祯所改良的火器得以脱离纸上谈兵的层面进入实战操演。赵士祯于万历二十五年,也就是得知鲁密铳的同一年,针对日军用兵朝鲜、明廷援兵相助的时局,他上呈《东援用兵八害》,其中提到“番铳足以破倭鸟铳”。这里的番铳即为鲁密铳。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装备了火器的明朝军队

兵部向明神宗提出由京营将鲁密铳样枪转交工部制造,得到了明神宗的许可。因为兵部并无鲁密铳的样枪,赵士祯于万历二十六年呈献自己制造的十余门鲁密铳,以及掣电铳两门、迅雷铳一座、操作的图样一并进呈给了万历帝。万历三十年,赵士祯进呈车铳的绘图著说。车铳,就是用车防御,用铳杀敌。神宗当即同意在京营批量化生产,责令加意教演,并在各个边镇传习,加强边防。

万历三十一年,赵士祯再次进呈改造过的鲁密铳用以教习。同年,赵士祯又进呈了合机铳。除了武器装备器物的呈献、列装,赵士祯在《神器谱》中还专门讲解火铳的操放过程和车营的组织构成,配以生动的图画,供士兵操放训练所用。

按照赵士祯的讲解,火器操放步骤为:倒药、装药、实药、著门药、著火绳、打放。打放还分为鲁密铳打放、立放、十数步打放、五六步打放、西洋各国番人打放、西洋铳打放、掣电铳打放以及迅雷铳打放。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虎翼车\鹰扬车

车营图解说明中的“车”就是鹰扬车。鹰扬车是一种可移动的火力堡垒:守时以此为垒,战时前进拒敌,遇河可为舟桥,也可于山地树林中作战。一辆鹰扬车一名车正、两名车副、两名辅车、铳手和装铳手各两名、司火一名共十人,配备铳炮三十六门。书中对鹰扬车的无警行军、前卫、后殿、左卫、右卫、左斜卫、右斜卫、左后殿、右后殿均做出了图解说明。


结语:

毫无疑问,赵士祯对欧洲火器的引进、改造乃至创新是非常有创见性的。在火器的引进上,他进一步推广了鸟铳,也就是火绳枪在明代的普及。

在改造和创新上,赵士祯针对西式火器存在的问题,创新地设计出了多钟新式火器,并且没有将这些设计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实际投入生产用于操演、列装。这再次证明了在明朝中后期尽管同西方最先进的火器存在着一定差距,开明的明朝士大夫通过积极地模仿改造、创新,在技术上后来居上达到西方的水准甚至是更好。

《神器谱》:赵士祯关于明代火器的引进介绍和改良

至少在火器概念上,明末的火器并不比西方差。在推广和改进火器的基础上,赵士祯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火器训练和作战的军事思想,让《神器谱》超越了单纯的军械书籍,丰富了它的军事价值。当然,我们也需正视其中的局限性。尽管在火器制造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相比徐光启、孙元化等人,赵士祯受到的赏识是有限的,因而他在火器上的创新对明朝军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除了以上提及的在一定程度上列装明朝京营、边军的火器外,赵士祯其余的火器创新还是停留在了先进的理念上而未能在实战中更大规模的使用。徐光启曾在其《器胜策》中评价赵士祯的改良“稍合矣,未尽也,亦未大也”,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

明末军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列装更多先进的火器。从结果上看,赵士祯一系列的努力也没能挽救明朝逐渐倾颓的军事形势。但无论如何,《神器谱》作为赵士祯火器思想的结晶,在中国军事史和科技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