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点 经济学之<分享篇>

 skysun000001 2020-02-20
斯密错了么?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by   William shakespeare

在推出关于“温暖的光辉”的阅读后,有幸收到一篇推荐文章,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吧!

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理性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宋圭武在2015年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3次学术研讨会中却有一文,名为《斯密错了,凯恩斯错了,科斯也错了》。

不禁让人思考:斯密哪儿错了?错在他认为利己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宋圭武对自由竞争条件下,在利己或利他两种情况下的经济均衡水平进行了分析,认为“利他或者道德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而利己或自私对经济增长的破坏力远大于建设力”。他从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企业管理过程、信息披露过程、经济外部性、社会管理角度、财富积累和环境保护八个方面进行展开,从而得出了上述结论。(具体分析可参考下图)

01

02
03

的确,从这种意义上分析,利他才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便不禁反思为何当初对理性人的假设能接受的如此坦然,但这又何尝不是“利己”的魅力所在。

查阅一番才知道,原来在利己与利他背后还曾有个著名的“斯密问题”——伦理学家斯密和经济学家斯密的分裂——《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前者强调是自利,后者强调对他人的同情。两本著作的利己与仁慈假设似乎矛盾,经济运行机制的心理基础是“利己”还是“利他”抑或二者兼有?

“当人们利用“利己”积累了大量财富时,对于人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财富的“利他”道德观却被财富异化与侵蚀”。我赞同“利他”没有公正的对应性,激发不出持久的进取动力,但也不否认“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各种制度的改进,本质应是对抗人的自私的结果”。我赞同“利他”或许是走出囚徒困境的有利因素,但也不否认利己可以带来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我们一次次的走向中立,也许是因为现实的复杂或认知的局限。

对利他主义的经济学分析强调,即便是世人眼中神圣的利他主义行为也仍然不能摆脱“自利” 这个动力。这是科学的诚实。正如陈果所说:真正的道德从来是在“利他”中实现精神的“利己”、在“立人”中完成真正的“自立”,是“利己”与“利他”的和谐统一……如果我们能对他人转危为安、生命得救、重回校园、衣食有保……有着切身的“感同身受”,那么他们的幸福又会带给我们多大的幸福!我们选择了“利他”,却又是多么的“自利”。

在宋圭武的分析中,利他的人具有个人内在主动性、更加公平、乐于分享的特点,却并未表述对“利他”的具体定义。叶航将利他行为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我认为,利他存在梯度与界限,利己也是。世界上只有一个斯密,没有两个斯密,大自然让我们同时拥有仁慈与自利,就是需要我们用睿智辩证的眼光看到矛盾,看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逐步感知,逐步实践和认识。一个需要合作的群体不需要也不存在一个完全的自利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不需要也不存在一个完全的利他人。


那么,凯恩斯错哪了?我们明天再看。

成都 赵雷 - 赵雷·专场

参考文章:

“斯密问题”的问题

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追求

市场经济与利他主义利己主义的界限

红红的小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