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州窑梅花纹饰

 芝润斋 2020-02-22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宋人喜咏物,尤爱咏梅,其高洁、坚强、孤傲、与世无争的品质,深受无数文人才子的喜爱,前有陆凯折梅赋诗寄友人,浪漫至极;后有林和靖,隐居孤山,植梅放鹤,人称“梅鹤妻子”;再有陆游赞其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无数文艺作品无不透着梅花代表着文人思想的寄托和艺术素养的高妙。受众多文人的影响,梅花在民间也拥有很高的地位,被列为众花之首,被广泛运用在金银器、铜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中。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吉州窑贴花梅花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镶金口刻梅花纹银盂

南京市博物馆藏

南京市浦口区黄叶岭南宋张同之夫妇墓出土

要说画梅,在宋元时期不可不说扬无咎,字补之,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东汉大文豪扬雄后裔,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扬无咎是书画全才,文学造诣也很高,其绘画创作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他喜梅花凌冬的气质,恰与文人风骨相似,故而喜画梅。他独创墨梅艺术,以水墨作梅,不另设色,梅花清雅,不染烟尘,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

年轻时,扬无咎所居住的地方有一棵“大如数间屋”的老梅树,苍皮藓斑,繁花如簇。他经常对着梅树临画写生,得梅花真趣。因此,在梅花画法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形成了自己的画法。年轻时,他也曾将自己的梅花图进献于宫廷,却被徽宗皇帝斥为“村梅”。 但并没有影响到他,继续坚持自己艺术风格,还在自己的画上题以“奉敕村梅”。虽然没有被皇上看好,但是在民间却极其认可他的作品,有“得不止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四梅图》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未开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欲开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盛开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将残

故宫博物院藏

而若是要说瓷器上的梅花,不得不提的就是吉州窑。

吉州窑是陶瓷中的极其接地气的一个窑口,民艺性极其强烈,不管是质朴自然的木叶纹,还是大俗大雅的剪纸贴花,以及含蓄秀丽的釉下彩绘瓷,还有潇洒明快的黑釉彩绘……各类产品无不透着民间对吉州窑的高度审美需求。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吉州窑黑釉贴花梅花纹斗笠茶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Russell Tyson珍藏

吉州窑的梅花纹饰便是民俗加陶瓷的一个典型,梅花纹是吉州窑常见的纹饰。梅花纹饰有朵花纹、折枝梅和月影梅。装饰手法有彩绘、剔花还有贴花。其中,剪纸贴花朵花纹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梅花纹,也有学者认为是栀子花纹,这里暂不详述,仅讨论折枝梅与月影梅。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剪纸贴花朵花纹碗

江西吉安市博物馆藏

有因为有争议,这里暂不涉及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黑釉彩绘月影梅纹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宋代黑釉彩绘月影梅纹盏这只盏的内壁用米黄色料勾折枝梅、新月和云气纹,随意点画,笔法简洁,笔力劲健,具有清雅脱俗的艺术效果。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黑釉剔花折枝梅纹长颈瓶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只南宋瓶黑釉剔花折枝梅纹长颈瓶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该瓶的腹部剔划折枝梅两枝,两两相对,布满瓶身,线条流畅,美观大方,两梅间分别剔出长条白地,再用褐彩楷书“天庆观”、“四圣台”六字,铭文均上盖莲叶,下以莲花相托。梅花花蕊及莲叶、莲花施以褐彩。底足和瓶内壁无釉,露米黄色胎。据文献记载,天庆观是北宋时期吉州著名的道观,在今吉安市东华山半山腰处,基址尚存。此瓶当为天庆观专门烧制的陈设瓷,对研究吉州窑和当地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元 米黄釉剔花月梅纹瓶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只元代米黄釉剔花月梅纹瓶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该拼的腹部主题纹饰为剔月梅纹。梅折枝,花蕾满枝,有茎少叶,左上方一弯新月,给人夜深宁静的感觉。

以上是吉州窑梅纹的几种工艺表现手法,细看其纹饰,均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小篇幅,笔法简洁,线条流畅,一枝两枝的样式,大多没有配景,就算是月纹这样的配饰也是运用的恰到好处,取舍得非常干净,没有一丝多余。将吉州窑中的梅花和《四梅图》中的梅花相比较,两者非常相似,特别是在构图上和表现手法上,都是折枝式的构图,其实这种构图方式在宋代花鸟画中特别流行,主要有全景式构图和折枝式构图,吉州窑上的梅纹便属于后者,这种枝式构图方式主要有两种:中心式和边角式

在吉州窑中,中心式构图的折枝梅花纹一般都是立式的器物,瓶、罐类尤多,而且饰都在最为显著的位置,如罐类、香炉类、玉壶春瓶类都在其肚子上剔刻树干和花朵,梅瓶类都在其腹部剔刻。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黑釉剔花折枝梅纹瓶

江西省博物馆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黑釉剔花折枝梅纹长颈瓶

江西省博物馆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釉下彩绘梅纹罐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都是将纹饰放置在器物的中心位置,这与绘画中的中心式构图很相似,这种构图的最大优点就是简单明了、主体突出,拥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画面容易均衡。这对于严谨、庄重和装饰性强的画面非常有效果,中心构图也运用于宋代花鸟画中,例如宋代吴炳的作品《出水芙蓉图》、《白头丛竹图页》。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出水芙蓉图》故宫博物院藏

布局采用中心折枝画法,只取了一朵花和两片叶子,这些花被放置在图片的中心,是圆形的,与底部正方形形成的叶子相对应。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白头丛竹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布局也是采用的中心折枝式的画法,左下方的鸟处于画幅的中心处,右边的鸟在上面“压着”它,使得画面感觉更加平衡,四周的竹叶将两只鸟整体的“托住”,更加稳定画面的均衡感。

边角式构图在吉州窑中碗类器物出现的较多,主要就是将画面主体放在边角处,画面更加均衡饱满,而且纵深感也更加明显,尤其是月梅纹,远处的月牙和近处的梅花相互对应,近大远小,给人深邃宁静之感。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黑釉彩绘月影梅纹盏

国家博物馆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乳白釉剔花月梅纹盏

江西省博物馆藏

在绘画中,也常用这种边角式构图,其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留白面积较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的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精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马远 白蔷薇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夏圭雪堂客话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这种构图在南宋特别流行,最典型的是马远和夏圭,马远在构图章法上创立了“一角式”构图,即只取景物的一角,因此被称为“马一角”。而夏圭受马远影响在构图上长治去半边景物,所以有“夏半边”之称。这种构图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强画面的趣味性,增加画面的纵深感,保持画面的均衡,有助于实现中国画的整体美感。后来还影响到宋代花鸟画中,例如南宋的画作《疏荷沙鸟图》。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疏荷沙鸟图》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采用边角折枝式的构图,莲梗两端的鹡鸰和莲蓬平衡了画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

这次我们通过《四梅图》比较吉州窑的梅花纹,其主要利用宋代花鸟画的构图方式,但是吉州窑也不是简单的将梅花纹放在器物上,还会结合具体实物将不同的梅花纹有规则地布置在各类器物中,使得梅花纹和器物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会从表现手法上,进一步为大家分析宋代绘画对吉州窑梅花纹饰的影响。在表现手法上,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吉州窑的梅纹主要有白描和写意这两种。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黑釉彩绘月影梅纹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宋代黑釉彩绘月影梅纹盏这只盏的内壁勾写意折枝梅、新月和云气纹,随意点画,笔法简洁,笔力劲健,具有清雅脱俗的艺术效果。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乳白釉剔花月梅纹盏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只盏收藏在江西省博物馆,盏内剔一支梅花,花蕾满枝,有茎少叶,对应上方的月牙,给人夜深宁静的感觉。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黑釉剔花折枝梅纹瓶

江西省博物馆

这只梅瓶收藏在江西省博物馆,腹部剔出两枝怒放的折枝梅,露出白色胎,花蕊用褐彩描绘,梅枝伸展有力,梅花错落有致,极富生机。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南宋 吉州窑剪纸贴花折枝梅纹盏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只盏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在盏内壁采用对称平衡法,饰以三枝梅剪纸纹样,民艺性非常强。

对比这四件器物的梅花纹,有写意手法,也有白描手法。其中写意手法主要在彩绘中,而剔花、贴花这种工艺性非常强的主要用白描的手法,吉州窑的梅花纹为何会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呢?

绘画有写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白描是写实主义的一种,而写意属于表现主义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写意,从中国画范围来讲,写意画的定义比较模糊,多义,每个时代的写意画都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就是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精神内涵,从意境和精神上达到“气韵生动”。宋代的写意画是在工笔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其上还能看到工笔画的影子,再加上“放笔墨以出胸意”便是宋代意义上的写意画,是文人画的一种,代表人物梁楷、米芾、米友仁。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梁楷 疏柳寒鸦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图图绘枯柳疏枝,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乌鸦头尾以浓墨点染,羽翼用焦墨勾写,腹部略敷白粉,更突出鸦头之黑,笔简神丰。

梁楷的“减笔”画既带有文人的笔墨情趣,又能对物象高度概括,具有传神的效果,这在两宋花鸟画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画法对元代的颜辉、明代的徐渭、清代的黄慎、近代的任伯年等著名画家都有较大的影响。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沿江景色,近处岸边一条细径曲曲弯弯,间有板桥相连,远方峰峦起伏,云烟密布,溪流缓缓,林木森郁,屋舍隐现。此图采用“米家山水”的典型画法,山峦坡渚先用淡墨染就,继以大小各异的横向墨点反复在山头、山脊等部位再次图写,从而达到表现江南风光润泽华滋、雾气迷蒙的独特效果。明代董其昌曾携此图往游洞庭湖,惊叹米友仁的写生本领,云:“舟次斜阳,篷底一望空阔,长天云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戏也。”

从以上两幅画来看,宋代的写意画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写意风格画有很大的区别,里面有非常高超的工笔画基础,以及丰富的文人内涵,意境深远,气韵生动。

到明清的时候,写意画达到成熟,这是写意画真正确立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写意风格绘画,不可不谈徐渭,他在沈周、陈白阳的基础上推波助澜,用笔更为奔放淋漓,“不求形似,但求生韵”,他的《杂花图卷》、《墨葡萄图》是其风格的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清代的八大、石涛、杨州八怪及近代的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都受其影响。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徐渭墨花九段图卷(部分)

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上,徐渭充分发挥了水墨的表现力,以狂放的笔触,淋漓的水墨,变化多端的笔锋,泼墨、焦墨、破墨、双勾并用,寥寥数笔即勾画出了各种花卉的特征,简约却颇具神采。从徐渭自书诗并题记,知此画是作者在浓郁的创作激情中以酣畅的笔墨挥洒而就。此图堪称徐渭水墨写意花卉的佳作。

徐渭 四时花卉图卷(部分)

故宫博物院藏

以烘托法描绘雪中梅花,技法灵活多样,笔墨酣畅,不拘泥于形,旨在追求神韵。从卷尾自识看,徐渭是借物抒发胸中的抑郁。此画卷风格简洁洗练,豪爽奔放,显得畅快淋漓。

白描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就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用线条勾勒,笔墨简洁,没有任何烘托和渲染,三言两语就把人物和事物表现得活灵活现。论技法,宋代李公麟当数第一,他将白描技法提高到新的高度,把方折、挺劲的线条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全新风格,创造出“扫去粉黛,淡毫轻墨”的白描,形成了独立的工笔绘画形式,开创了以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基调的简雅放达的一代画风。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卷(传)部分

故宫博物院藏

受李公麟的影响,白描技法在当时被广泛应用到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中。赵孟坚、扬无咎的花鸟画都使用这样的技法,赵孟坚的《水仙图卷》用细长流利的线描勾勒花、叶,并以淡墨染出阴阳向背,双勒墨染极尽精微,水仙长叶的翠带翩翻,繁茂疏密;水仙花的幽清刚健,俯仰多姿,布局穿插的丰富多变,使这统一和谐的画卷婀娜多姿。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赵孟坚 水仙图卷

天津博物馆藏

回归扬无咎的《四梅图》,这幅画用写实的手法,自左而右分段画梅花未开、欲开、盛开与将残四个阶段。梅花以白描圈线,不加晕染,即为“圈花法”,用笔轻快洗练,毫不拘板。新枝用劲直线条一笔写成,极为挺秀。树干用“飞白法”,复加乾皴,虚实相间,墨色丰富。全卷纯用水墨,不施任何色彩,但注意了浓、淡、干、湿、焦的变化,画面给人以斑斓之感。

与吉州窑的梅花纹饰相比较,吉州窑的梅花纹饰线条十分流畅,虬区苍老的树干上盛开着饱满的梅花,渲染有力,彰显怒放姿态,和《四梅图》中的梅花非常相似,如乳白釉剔花月梅纹盏中的月影梅纹与《四梅图》“将残”相似,一支梅花,残萼败蕊,有茎少叶,对应上方的月牙,给人深夜寒冷之感。而黑釉剔花折枝梅纹瓶与《四梅图》“盛开”相似度很高,都是盛开舒展之状,花朵饱满,线条有力。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未开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欲开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盛开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宋 扬无咎 《四梅图》之将残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乳白釉剔花月梅纹盏中的月影梅纹与《四梅图》“将残”段比较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黑釉剔花折枝梅纹瓶与《四梅图》“盛开”比较

从以上列举的书画对比,虽然吉州窑的彩绘写意梅花纹饰似乎和明清时代徐渭的写意画更加接近,花瓣、枝干部分风格相似度很高,画风酣畅,不拘泥于形。但结合时代,我们讨论的是南宋时期的吉州窑,那么如果用明清写意画的定义去讨论,似乎有一点“穿越”的意思,所以还得站在宋代的角度去讨论更为合适。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黑釉彩绘月影梅纹盏与徐渭的《四时花卉图卷》中的梅花比较

在小编看来,吉州窑中的梅花纹不管是剔花还是画花,应该都使用的是白描手法,或者说窑工在制作的过程中,都想画成如剔花、贴花这样的效果,但是窑工的绘画技术水平有限,根本就画不出来,所以只能画成大差不差的样子,再加上在烧制的过程中釉和色料的流淌。所以吉州窑上的“写意”梅花和宋代的写意画完全是两回事,而且宋代的写意画是文人画的一种,包涵文人内涵,吉州窑的彩绘透出更多的民间的通俗性。从其他吉州窑的品种来看也是如此,彩绘的画工都比较粗糙,再以凤纹为例,以下是彩绘双凤纹盏和剪纸贴花双风纹盏。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黑釉彩绘双凤纹盏

江西省博物馆

这只盏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内壁勾绘双凤纹,凤为鸡首长尾,双凤首尾相接,以花朵相隔,凤首朝向盏心花朵。

吉州窑梅花纹饰---好文章推荐

剪纸贴花凤纹碗

江西省博物馆藏

这只盏收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盏内壁饰以剪纸贴花双凤图案,衬以朵花,采用对称平衡法,以内心朵花为和中心,安排双凤、朵花。

这两只凤纹盏的纹饰非常接近,不同的是,一只手绘,另一只贴花,从凤纹、朵花来看,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不能画得像剪纸贴花这样好,朵花都大小不一,连布局也不能做到更加规整,这两种就是同一种纹饰,只是绘画的技术受到限制,画成相似的纹饰,梅花纹也是同样的道理,当时的画工都想画成白描的效果。有的学者认为吉州窑彩绘梅纹是一种写意手法,个人觉得可能受到明清成熟写意风格绘画知识点的影响,将其归为写意风格绘画。

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五代到宋期间,江西还是文人大省,扬无咎是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他的画在当时民间非常受欢迎,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其他有名的江西籍贯的大书画家、大文人还有巨然、董源、黄庭坚、姜夔等,都是一方巨擎,当时的文人对梅花都有特殊的情怀,如黄庭坚所作《梅花》:障羞半面依篁竹,随意淡妆窥野塘。飘泊风尘少滋味,一枝犹傍故人香。文人的这种情怀,深深地影响到民间,所以江西民间也比其他地方更加流行梅花纹饰,相较其他地方窑口,梅纹在江西众窑口中也是比较多的,景德镇湖田窑、南丰白舍窑都有这样的产品。

通过《四梅图》我们分析了,吉州窑的梅花纹借鉴了宋代白描花鸟画和折枝式的构图,吸收了其自然、真实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特殊条件,不仅有文人的高洁气质,还有民间的通俗,更加接地气地向世人表达了它独特的美学风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