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明时期上海(松江)大事记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2-22

松江本是东海滩上的大潮沟,随着太湖的形成而成为泄水河道,并在汉代以其恢弘的气势而得名。当松江蜕为太湖尾闾,致昔日宽阔的江面索狭。而在地貌异化的同时,又因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物产丰富,这个区域的经济云蒸霞蔚,以其“国用所恃”的实力,使所在的政区得以“松江”冠名。成为历朝历代的重要财政来源。在元明时期也不例外,素称鱼米之乡的松江府,因海涂的开发、棉桑的发展、稻麦的连作、商业的繁荣,更使得统治阶级视为奇货可居,“加税之令,急于星火”。松江不仅与苏州等江南地区引领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是棋囤诗窠,星光璀璨(明朝松江府出了466名进士)。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华亭府改松江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批准设立了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随着时光之车的疾行,又有了繁华大都市上海的逐步形成。

元明时期上海(松江)大事记

下面是元明时期有关上海(松江)大事记载:

元朝

至元九年(1272年),上海地区最早的义墪璜溪义塾设立。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户口13万,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隶属于江淮行省嘉兴路。

是年 在崇明沙置崇明州,隶属于江淮行省扬州路。

是年 元廷在上海镇设市舶司。

是年 华亭府缴税粮458900石有奇。

至元十五年(1278年),华亭府改松江府。以境内吴淞江名。复置华亭县,为松江府附郭县。

是年在松江府设两浙运司辖下专管盐业的分司。

至元十九年(1282年),罗璧、朱清、张瑄等奉元宰相伯颜命,在上海建造平底船60艘,创行海运,运漕粮4.6万余石至大都(北京)。此后46年间共海运漕粮8300万石。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华亭县上海镇设有上海驿。驿址在今南市馆驿弄。

是年 松江府设有14处铺递,专司官府文件传递。

是年 松江府实征税粮306019石有奇。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廷设上海县。次年以华亭县东北境高昌、长人、北亭、新江、海隅5乡共26保之地为县境,领户72500余,隶松江府。县治设于上海。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秋夏两税缴粮米近40万石。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始建松江府署。

是年 上海县建文庙。

元贞二年(1296年),嘉定县升为嘉定州。

元贞年间(1295~1296年),黄道婆从崖州(今海南省崖县)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棉纺织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色泽繁多,呈现出空前的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大德二年(1298年),上海市舶司撤,上海地区港口贸易重心移至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

大德三年(1299年),始设官办惠民药局。

大德八年(1304年),任仁发提出“浚河深阔、筑土于高厚、置闸多广”治水建议,并任都水少监,协浚吴淞江。经是年和十年两次疏浚,吴淞江水患大为减轻。

延祐二年(1315年),松江府夏秋二税从延祐元年653900余石增至745000余石,为松江府第二次重税。

延祐七年(1320年),真如院自官场(今大场附近)迁今真如镇重建,改真如寺。

泰定二年(1325年),元廷准上海县田赋以稻米改征豆麦。

泰定三年(1326年),撤销松江府,华亭县改署嘉兴路。

天历元年(1328年),重置松江府,仍辖华亭县。

至顺元年(1330年)闰七月,水灾,饥民1.8万余户。

元统二年(1334年),下砂盐场司令陈椿撰《熬波图咏》,自“各团灶座”至“起运散盐”,计47图,每图皆有说明与诗。

至元年间(1335~1340年),陶宗仪避兵乱,隐居在松江泗泾南村辑编《南村辍耕录》(30卷)。

至正十五年(1355年) 松江府田亩勘出确数,定准为垦税官民田土45722顷61亩5分8厘6毫。

是年 木棉(棉花)作上海县夏税征收项目。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张士诚所部“红巾军”占领松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扩筑松江府城。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命徐达取松江府,下令征砖筑城,上海县豪绅钱鹤皋聚众占城抗命,徐达派部将葛俊讨平,修城事未果。

是年 王逢移居松江。

至正年间(1341~1368年),教寺(清真寺)在松江府城建造,为上海地区最早的清真寺。

元中叶,漕运由海运改由运河河运。

元朝年间,松江府盐场归并灶座,建团立盘,或三灶合一团,或二灶合一团。年产盐约2000万公斤。

元明时期上海(松江)大事记

明朝

洪武元年(1368年),苏州、松江二府直隶中书省。洪武十三年(1380年),直隶京师(南京)。

洪武二年(1369年),嘉定、崇明降州为县。

洪武三年(1370年),诏令松江一府于秋粮内,加征军用布30万匹。

洪武六年(1373年),秦裕伯被封为上海县城隍。

洪武八年(1375年),于城乡设社学。

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海岸线南北平均东延8.5公里。

洪武十九年(1386年),安庆侯仇成等奉命在筱官镇设金山卫,信国公汤和筑金山卫城、守御南汇嘴中后千户所城(即南汇城)和守御青村中前千户所城(即奉贤老城,今称奉城)。金山卫下辖7个千户所。

是年 设吴淞江千户所,隶属于太仓卫。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海溢,华亭、海盐沿海溺死灶丁2万余人。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松江府田地47605顷,田赋140万石,是元代常赋的4倍、宋代常赋的7倍,为松江府第3次重赋。其中华亭县76万余石、上海县64万余石。

是年上海县有户114326、人口532803。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上海县在高昌乡二十二保设南跄巡检司。

洪武三十年(1397年),重修松江府城,置守御千户所。

永乐元年至二年(1403~1404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导吴淞江水由浏河白茅入海,“掣松入浏”。采纳叶宗行之见,开浚河道,组成大黄浦—范家浜—南跄浦水系,浚范家浜引浦(大黄浦)入海,“黄浦夺淞”,形成黄浦江水系,吴淞江成为黄浦江支流。上海海运入海道始由长江口航道和黄浦江航道组成。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船队经太仓港口(今浏河口)、吴淞口、南汇嘴出长江口,首次下西洋。后凡6次。

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命20万将士在距离高桥东北15里处,筑土山,立堠表,作海舟进出长江口标识。山方百丈,高30余丈,赐名宝山。万历十年(1582年)山坍入海。

是年松江地区赋重役繁,大批农民弃田外逃。上海县户口减至100924户、378428人。

永乐十三年(1415年),倭寇入侵金山卫,卫指挥同知侯端率部巷战,大胜。

永乐年间,上海县金山神庙改建为上海县城隍庙。

永乐年间,翰林学士松江沈度、沈粲所写正楷,号称“台阁体”,成为以后科举考试的标准书体。

宣德五年(1430年),苏松赋重,朝廷蠲免减税粮米麦豆谷302885石,其中华亭县该减174562石,上海县该减128323石。

宣德八年(1433年),松江府赋役繁重,工部侍郎周忱奏准朝廷,在松江府等地实行加耗折征法,以减少附加税额。

正统二年(1437年),宝山等地有虎为害,伤67人,官府派吴淞所千户王庆率众捕杀。

成化八年(1472年),沿宋捍海塘故址修里护塘,起戚漴(今漴缺外)经漕泾镇、张堰镇至平湖县,长53里。

正统九年(1444年)十二月,大雪7昼夜,丈厚,居民多冻毙。

景泰五年(1454年)夏,大疫,死者极多。

成化初年(1470),云间第一桥改建为石桥,又名“跨塘桥”。

弘治十七年(1504年),松江府岁赋京师至80万石,其中上海县16万多石。弘治《上海志》称松江府“重以土产之饶,海错之异,木棉、文绫,衣被天下,可谓富矣”。

弘治年间(1488~1505年),松江府粮食产量约940万石以上。

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松江府沿海各乡多植棉花。《松江府志》载,“乡村纺纱,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织者率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知名棉布有三纱木棉布、番布、兼丝布、药斑布。在正德年间,松江的标布,列为朝廷贡品。

嘉靖元年(1522年),巡抚都御史李充嗣派民工疏浚吴淞江等水系。

嘉靖十九年(1540年),水灾,死者近万。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巡抚都御史夏邦滨、巡抚御史舒汀奏折分华亭县北境修竹、华亭两乡和上海县西北境海隅、北亭、新江3乡设立青浦县。县治青龙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县撤。

正德、嘉靖年间,嘉定朱鹤以刀代笔,开创深雕竹刻工艺。

嘉靖三十年(1551年),华亭县人徐阶就任礼部尚书。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沿海倭犯,上海县连遭倭患,县署、民居、街市尽为火焚。

是年为防倭犯,九月松江知府方廉率众筑上海县城。十二月竣工。墙长4500米,高8米,城垛3600个,城门6处,水门3处,先后建敌楼4座,箭台20座。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犯上海城,两次被击退。

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553~1556年),松江府倭患不绝,集聚多2万余倭寇烧杀抢掠,南汇、青村等所连续被倭所陷,侵犯松江府及其周边76次之多,遇害民众逾万人。嘉靖三十五年正月,松江府参将尚允绍率李田、鲍东莱、李鼎、郭勋等将领率兵巡视,路遇从新场来的一股倭寇,明军追至松江四桥处遭埋伏阵亡400余人,震惊朝廷。明廷调派胡宗宪、俞大猷、汤克宽等抗倭,至嘉靖三十五年八月府境内倭患始靖。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在上海县八团(今川沙镇)设川沙堡。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在上海县城始建豫园。至万历五年(1577年)建成。占地40余亩。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华亭县人徐阶,取代严嵩为首辅。

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上海县顾名世建露香园,顾家以内廷绣法、宋元画意,熔画理与刺绣技法于一炉,形成顾绣。

隆庆元年(1567年)冬,传闻朝廷为穆宗挑选宫女,民心惶恐,男女无论长幼,竞相嫁娶。

隆庆二年(1568年),巡抚林润上书,要求松江府“专设官丈田均粮,以重国赋,以苏民困”。全府丈量田亩,历时年余。清丈全府田亩,废除官民召佃的区别,全区分上、中、下3乡以定赋税,划定圩田号数,制成鱼鳞册归户。定准全府垦种田地山池荡溇共44028顷47亩有奇,应征税粮1228077石有奇。历明至清,均以此数为准。

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应天巡抚海瑞主持疏浚吴淞江下游入海淤地,并建闸两座。闸北境内吴淞江故道遂称旧江,亦称虬江。

是年 奉贤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初刊。

是年 华亭县清丈田亩,分作上、中、下三乡田,都以“一条鞭”税法征银。

隆庆四年(1570年),松江府施行一条鞭法,田赋徭役和丁粮合一。

是年 应天巡抚海瑞巡视华亭县,抑制豪强,迫使徐阶退出多占田亩。

隆庆五年(1571年),朱家角建放生桥。

嘉靖、隆庆年间上海县有水蜜桃栽种,以县城顾氏露香园所出尤佳。清乾隆后期产区移县城南黄泥墙一带。同治年间在龙华一带出产,且质优,称龙华水蜜桃。

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松江莫是龙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董其昌推崇南宗,并与赵左、沈士充、陈继儒等开创以江南山水画为主要特点的松江画派。天启七年(1627年)唐志契《绘事微言》称“凡文人学画山水,易入松江派头,到底不能入画家三昧。”始见松江画派名。

万历元年(1573年),复置青浦县,县治在唐行镇(今青浦镇)。次年始筑城,万历五年工竣。

万历三年(1575年),奚述山在川沙镇开设长生药材店,为已知上海首家中药店。

万历十二年(1584年),宝山等地因地高亢卤瘠,不宜种稻,乡民纳税困难,明廷准以银两折缴漕粮。

万历十四年(1586年),华亭人唐文献中状元。官至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文献著有《占星堂集》(15卷)。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松江府城,高、厚各加5尺。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董其昌刻《戏鸿堂法帖》16卷。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上海县人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松江华亭人钱龙锡,中进士。累官南京吏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得罪魏忠贤,被革职。崇祯即位后,历官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次辅。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应上年徐光启之邀,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到上海,在徐光启宅之西建教堂。西洋教士始在沪传教。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十五、十六日,因董其昌子董祖常横行乡里,民愤极大,华亭、上海、青浦、金山卫等地群众万余人,涌入府城,将董宅捣毁后焚烧,史称“民抄董宦”。

万历年间(1573~1620年),松江府“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织机十室必有”。

万历年间,崇明水仙开始栽植。

万历年间,闵士籍在嘉定县南翔建猗园。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易名古猗园。

万历年间,松江府各县盛行昆腔。

万历年间,天主教神父毕方济在松江城为179名信徒施洗入教。

天启四年(1624年)春,科试,华亭县文童3000余人拥入试场,为门槛所阻,当场踏毙13人。

天启年间(1621~1627年),建永丰桥(俗称大仓桥)。

崇祯二年(1629年),松江夏允彝、杜麟征、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创立文学团体——几社。

崇祯六至七年(1633~1634年),华亭县漴阙(缺)海塘迭次溃决,松江知府方岳贡、华亭知县张调鼎创建石塘289丈,为上海地区第一座石塘。十三年在东西两端延筑石塘285丈。

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陈子龙、徐孚远、宋征璧等合编《皇明经世文编》504卷、补遗4卷。

是年 徐霞客从松江佘山出行,作西南万里行。

崇祯十一年(1638年),陈子龙、徐孚远等合编《皇明经世文编》(504卷)。

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光启《农政全书》由陈子龙编定校刻刊行。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上海、嘉定等县发生了奴仆之变。

明代年间,松江府稻种有50余种,有若干种为朝廷内府的贡米。

明代年间,松江府有丁娘子布(飞花布),是专门为朝廷织造的贡布。

元明时期上海(松江)大事记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