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做一个“危险”却能掌控自己人生的赢家

 李君来hugo 2020-02-23

你是否纠结于一本书读不完,无法开启另一本书籍?

你是否阅读后便将书本知识抛之脑后,从此不再提及?

你是否在藕断丝连的阅读中体会不到阅读对大脑或人生的改变?

这些问题在日本脑科学专家茂木健一郎书写的《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中都能找到答案。茂木健一郎用亲身经历介绍了阅读的四个好处、提炼了形成阅读素养的若干方面,并揭示了将书中精华用于人生技能的七个关键点。

他认为,阅读不能'挑食”,涉猎要广泛,人们需要带着思考阅读,逐渐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典”。且用恰当的读书方法改造大脑,可以使我们更加从容睿智地面对生活。

书是一个“生命体”,它好比一位偶然邂逅、共同成长的良师益友。人成长了,书也会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书也是一面照见自己成长的“镜子”。

《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做一个“危险”却能掌控自己人生的赢家

1.读书?还是不读书?——这将造成决定性的差异。

不知大家是否认同“学习就是阅读”这个观点。

细思量,文字作为载体,承载了人们千百年的思想结晶。似乎每个人生阶段学习都需要以阅读为基础,才能步入知识的殿堂。

那读书的好处是什么呢?作者总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读书阅读,看世界的角度越高。顾名思义,阅读者涉猎的领域越多,脚下的立足之地就越稳固。

一个人希望自己变得博学多才,除了自己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见识是通过学习,也就是阅读而来的。如果用阅读量作为纵轴,阅读的领域作为横轴,画一个坐标系,那么持续阅读的人必然是“高度”和“广度”都遥遥领先的人。

知识不是“拿来就用”的,而是需要沉淀在大脑之中,与生活碰撞、发酵,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与见识”。

“阅读改变大脑”,最根本是充实了大脑的内容,增加了自己对周遭世界的感知,并不断拓展自己的格局。

二是读书阅读,能够锻炼大脑。阅读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它成本低廉,优于飞机、宇宙飞船或是任何一种高科技,是探索世界的工具之一。只要你想,只要你敢,就可以一秒跨越千山万水、穿越时间洪流,去到你想去的地方。

阅读预留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是私密的,难以言说的,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自我遇见”。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一种需要增长的技能。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本质上体现了对某种语言的掌握程度。

语言表达和写作输出,所激活的大脑皮层区域不同,但都起到了“灵活”大脑的目的。

希望别人准确、快速的理解自己传达的意思,就需要磨炼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限于语言和文字,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躯体语言,而这些“隐形”沟通,都可以通过阅读增长见识而不断熏陶习得。

三是做生活的“预防针”。书中通常展示了与读者生活完全无关的内容。通过展现书中与当下社会有所差别的指向性,可以使人更好地生活。

曾看过的王朔小说《我是你爸爸》,就是这样一本可以起到警示意义的书籍。其中谈及的父子亲情、夫妻关系、事业低潮等具有普遍意义的实例,提示人们在遇到相似情境时,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从小说的虚构联系到现实,文字中隐藏的寓意,也缓慢地走入读者心间。

四是读书是一件单纯的酷事。这里多少有点玩票的意味,但未尝不可。

喜好阅读的人,会留心身旁人的读物选择。如同了解一个人,不如先去看看他的书架。通常,兴致相同的人,都有相同选择,交流的话题也会层出不穷。

书籍的选择是个性化的事也是一件酷事。即便将书籍作为服装的一部分也是可行的。作者在观赏瓦格纳的歌剧时,会随身携带“雷克拉姆世界文库”中的原版剧本前往。并坦言这样的书就是用来充门面的。

你瞧,阅读不但具备知识载体和获取知识的好处,还有锻炼大脑、增进交流、服装装饰、个性彰显等好处。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会发现阅读的更多精妙之处。

2.书是照见自己的“镜子”——读什么书、怎么读书。

法国当代作家达尼埃尔.佩纳克先生在《宛如一部小说》中介绍了“读者权力十条”:

第一条 不读的权力

第二条 跳读的权力

第三条 不读完的权力

第四条 重读的权力

第五条 读不择书的权力

第六条 包法利症(易被小说内容感染的症状)

第七条 读不择地的权力

第八条 随意选读的权力

第九条 朗读的权力

第十条 默读的权力

结合以上十条读者阅读的权力,任何人可以减轻心理负担,轻松愉快地阅读了。这和书中反复提及的用速读快速略过不喜欢的书籍、阅读可以很随意等观点异曲同工。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四个观点值得借鉴

一是缺少知识背景,有些翻译书可能“很难懂”。经常看到很多人因为无法看原版引进书籍而放弃经典书籍的阅读。而且鱼目混珠的翻译版本也会降低著作的可读性。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读者将自己国家当成了阅读的“背景条件”,是无法完全理解引进书籍的寓意的。

比如阅读德国七十年代小说的时候,其中很多直白的追求性自由的故事情节,包括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同性恋情的桥段,而那个阶段在我国,提及性自由都会面红耳赤,所以理解起来会觉得突兀和难以接受。

书籍体现不同时代的人文特性,提供了多元视角,阅读时需要不断切换。换言之,如果切换游刃有余,反而体现了对不同人文背景的共情和理解了。

二是不同读物的观点差异,提供了新的“思考契机”。本文开始,便强调了要有阅读的立场,不能被书中的观点带跑偏了。传统阅读思维对书籍是有一种毋庸置疑的看法的——既然出书了,应该是权威了,实则不然。

书籍给出了新的选择和结果,恰好让读者意识到“世间万物,还有太多自己不了解的东西”,从而尝试着对所处环境下的价值观提出质疑,思考也由此而得到延展。

三是通过阅读找到自己的目标或对手。作者每年都会参加TED大会,并在各领域的演讲中,看到自己的诸多不足。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看清我们最后的对手是什么。

尝试阅读感兴趣领域最好的作者的书籍,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直接奔向自己努力的方向。通常一本在业内广为传播的书籍也具有普世适用的价值,会给出新的价值和导向。

四是大量阅读,将海量知识化身自己的知识。如果时间充裕,不分领域地杂读至关重要。杂读的意义在于,目前积累的经验不知哪天应用在生活的哪个层面,这也是阅读的有趣之处。

一如书中的一句话:虽不能知晓哪一本书会发挥作用,但大量读书可以令大脑如腐叶土般进行发酵,在脑内形成优质的土壤。

并通过将知识付诸实践,去探索一切可能性,并从中摸索出自己的答案。

3.拓展视野,成为一个“危险”却能掌控生活的人。

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在读书方面,我们要有一种心理准备——越是看得见广阔的世界,就越有可能踏入危险领域。

这让我想到人们对阅读的理解差异,会对读物有不同的取舍和理解。

举一个未必恰当的例子。当下儿童漫画书籍大多走了半成人化路线——漫画由成人绘制,但阅读主体是未成年孩子。年龄稍大的孩子,能够分清现实和虚构的世界,面对漫画中的天马行空,可以做出恰当的回应。但也有一些孩子,受到现实生活部分压力的影响,遁入虚幻的世界无法自拔,进而产生厌学、逆反等一系列现象。

当然,儿童漫画书籍的乱象,未必是造成孩子状态不佳的主因,但确是诸多因素之一。由此,很多家长不同意给孩子看网红漫画,即便是同意孩子看漫画的父母,也会担心漫画对孩子的影响。

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些人常年处于一种社会氛围之下,接触社会的视野有限,会认为自己经历的就是大家共识的。

阅读可以让读者拓宽视野,甚至看到有悖于当下生活方式的状态,提供了反面视角,这也会是一次“冒险”之举。是认可完全相悖的生活状态,还是回归自己的生活状态呢?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是简单理论能梳理清楚的,通常有形成历史情境的诸多因素。

个人感觉,“看到”比“懵懂”有意义,即便历史或现状无法更改,也可以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引以为傲的周遭,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为通透和真实。

这让我想起余秋雨老师在《中国文化必修课》中提及苏东坡,有感而发朗读的一段话: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不再陡峭的高度。

书中指出“良药与毒药之间,只差一层纸”,书籍也可能成为一剂毒药。也只有耐得住这种毒性,在微妙的平衡中求得生存,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智慧”和“聪明”。

近来一直反复琢磨“平衡”一词的含义,包含了诸多人与自我或人与环境的“较量”。寻求更多的可能性,“危险性”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人生也需要从无数的矛盾中,跳出迷雾,来到更高的站位,从而看清事物的本质。

阅读需要长期积累,涉足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人文背景下,贯穿知识的始终和细枝末节,才能形成相对立体的知识体系。

做一个稍微“危险”的人,恰是阅读精神的体现。“危险”不可怕,怕的是陷入“无知”和“局限”而不自知。

最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兴趣广泛的人通常是爱阅读的人,因为他们需要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购买行业前沿作者的书籍。

而阅读的量会带来质的改变,潜移默化影响思维方式并带来行为改变。

更有甚者,如同作者一般,读到某本书,影响了未来的志向,并在重要节点起到明灯的作用。当与书籍经年累月的相处之后,便会对书籍的静默陪伴和无私奉献深为感动。

在茂木健一郎《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一书中,我分明读到了“如何用阅读改变一生”的期盼。

但凡希望在某个领域获得长足的进步,必然需要全心投入,阅读也是如此。对阅读本身减少期待,充分享受阅读的过程和涉猎的趣味,同时对阅读之后的思考和实践充满信心,阅读会成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对每位读者不离不弃,且紧紧相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