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学习可以取得好成绩?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方式

 周公子聊娱乐 2020-02-23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即使你非常重视,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也不一定就能够取得好成绩,甚至那些投入比你少的,成绩可能比你还好。抛开那些天赋异禀的人不说,毕竟那属于少数。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到底有没有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呢?

如果你去采访那些成绩好的优等生,问他们学习有什么秘诀?他们可能各有一套说辞,说我平时就是考试的时候看看书,然后就不管了,每次都能考个不错的成绩。如果你真去模仿,没准你的成绩不进反退了。因为他们可能真的不知道自己成绩好的核心是什么?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千差万别的,也许你会说,适合他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也许是最好的。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做笔记,动手能力特别强。有的人喜欢刷题,挑战题海战术。有的人喜欢死记硬背,花大量时间在背诵上。

一、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是不是就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呢?

这么重要的问题,其实早就有人研究过了。

根据《科学美国人》网站刊登的最新研究成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学习的过程肯定更愉快,但不等于就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大家都用多数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呢?比如说,当年我们流行用小卡片来记单词、公式、知识点,闲着没事干就拿出来翻一翻,说是有利于记忆。测试的结果是对谁都没有好处。

那到底有什么方法是有效的呢?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有效。

正确的科学方法总结如下:

1、拉开时间间隔来学习,不要突击学习。

对于一定的内容,你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今天安排学习一些知识,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习新的,这个方法最有利于记忆。不要一下子心血来潮就使劲学,过后放一边就不管不顾了。不要临时抱佛脚,学得多,忘得也快。

2、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说,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下,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充分调用身体的听觉、视觉、嗅觉等多个感官,可以加强记忆,效果杠杠的。

3、经常参加测验,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考试。

学过的知识要有反馈,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测试一下,考试就是这个作用。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4、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学以致用。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无援,多想想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有什么共同点,区别又在哪里。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 + 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才能学以致用。

二、为什么说只有这种学习方式才是真正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有什么原理?

因为以上的方法,符合人的“记忆曲线”,或者叫“遗忘曲线”原理。

关于“记忆曲线”有一个错误认知,需要澄清一下。

以前,我们总认为人的记忆,就像写在沙滩上的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模糊。而这个认知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对教授夫妻,Robert Bjork 和 Elizabeth Bjork,据此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记忆力理论模型——它能完美解释各种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现象,又非常反常识。

Bjork 家的理论说,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强度:

存储强度(storage strength),

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

存储强度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我们大脑每天会接受大量的信息,不过大部分会被大脑自动过滤掉。而对那些我们主动希望记住的东西,一旦记住之后,就永远在记忆里面。而且随着每次的回忆、提取,它在大脑里的储存强度只会越来越强。

三、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为什么以前学过的知识会忘记?

那是提取强度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减弱。

好比你有一个二十多年不见的同学,现在让你回忆他的长相,你可能想不起来,但是如果你们一见面,往日种种就会自动浮现在眼前。

记忆一直都存在那里,只是不好提取了。

记忆就好比一个非常大的房间,你每次记一件事情,就如同往房间里放一件物品,物品在房间里不会丢失,这就是“储存强度”。但是随着物品越放越多,如果你并没有经常提取出来用,你也会忘记放哪里了,这就是“提取强度”出了问题。

用一个表来说明这两个强度关系,就很明确了。

心理学家说,提取强度是越用越高。每一次提取记忆,提取强度都会增加;而因为这个记忆在你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所以存储强度也增加了。

根据这“记忆曲线”,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上面提到的学习方法是科学的。

大脑短时间内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所以得分开时间来越。如果搞突击学习的话,学得太快,这个知识没有更彻底地长在大脑之中——毕竟大脑不是硬盘,是肉长的,而长肉需要时间。

好比考试就是最好的复习,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个动作,来增强提取强度,每测试一次,存储强度也在增加。

有些人经常说,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背单词总是记不住。但是你看他们背单词的方式,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他们拿本单词书总是在那从头到尾反复念。其实这种效率很低,因为你没有提取动作!复习的时候你应该先考自己这个单词什么意思,实在想不起来了再去看答案。

最重要的是:提取的时候越困难,这个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而上面所有的方法,其实都是在不断在加强储存强度和提取强度这两个原理。

所以,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不是天天复习,而是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等几天,等到提取强度慢慢变弱了,我们已经有点“忘记”了,再搞一次测试式的复习。如此一来你不但用最少的时间学习,而且还能通过遗忘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以背单词为例,这就要求我们

第一次复习是在一天之后;

第二次就要拉长,比如说再等一周之后;

然后是一个月之后;

然后是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具体应该怎么间隔最有效,甚至早就有人搞了软件用专门算法来设定回忆间隔。

而有实验证明,哪怕第一次复习是在两个月之后,你感觉什么都不记得了,其实还是能找到一点印象,这种学法还是有效的!

由此可见,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寓教于乐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管用的方法也不好玩。

四、那我是不是把这套方法告诉你了,你就能够取得好成绩呢?

未必,因为你不一定认可,即使认可了,你也不一定会去执行,即使执行了,你也不一定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你学习起来事倍功半,但是你得自律,能够长期去执行才管用。

有研究表明,那些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人,都非常自律,平时都是该玩玩,该学习就学习,而不是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获得知识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习是要付出代价的,耐力和汗水不可少。

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不然,掌握知识的门槛就太低了,哪有你我表现的机会。

(参考资料:《如何学习》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万维钢-精英日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