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拯救大兵耿恭,东汉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千里救援行动

 空间看就看 2020-02-25

东汉永平十八年三月,匈奴大军重重围困了西域三城,耿恭在击退了左鹿蠡王率领的匈奴两万骑之后,趁着匈奴人稍稍后退,移师疏勒城这个易守难攻的绝塞之地,以图长期固守,同时派出范羌疾驰玉门求援。

耿恭此时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千里之外的皇帝能够雷霆出兵,动用大军,来拯救他所率领的,这些孤悬海外的区区几百人。科创板

左鹿蠡王尾随而来,开始试探性的进攻。耿恭趁敌人立足未稳,大开城门,突然率领先登队果断出击,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胡骑散走,耿恭迅速退回城内。

左鹿蠡王见强攻不能奏效,开始寻找汉军的弱点。终于匈奴士兵发现汉军每天都在疏勒城旁的深涧中汲水,左鹿蠡王命人在城下拥绝涧水,并严防死守,阻止汉军汲取饮用之水。

汉军很快就陷入缺水的窘境之中,几次利用夜间环境,派出小队汲水,皆被匈奴射手击杀,无奈之下开始寻找一切可以喝的液体。

表现汉匈交战的插画

坚守,只为相信的力量

七月的一天,耿恭和司马石修、军丞张封、正在城内巡视,看见几个士兵蹲在战马身旁,用手拿着碗正在接着什么。

耿恭有些奇怪地问道:“他们在做什么?”

石修沉默半晌:“他们在接马尿。”

几个士兵端着浑浊的马尿,腥臊之气阵阵传来,不禁掩住了口鼻,一个士兵开始作呕。

耿恭眼眶有些湿润了,他把碗拿过来一饮而尽:“我们要活下去,我们要自救,一直等到朝廷的援兵到来的哪一天!”

随后耿恭命人在城内凿地为井,挖石开泉,士兵在城内几处地方掘出一个圆形土坑,在下面放上木条,一个士兵把铜盘置于木条上,另一个士兵把干草覆盖在铜盘上,其他士兵很快填埋土坑。一夜过后,取出铜盘,一个铜盘底面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细小的水珠。耿恭命人在此地开掘。

挖掘多日,城内穿井十五丈仍不得水,吏士渴乏,榨取马粪汁而饮之。

井与江河,地脉通贯,其水浅深,尺度必等。疏勒城地势高绝,要凿到与溪水相等的深度才能有泉涌出。

耿恭没有放弃,他整束衣冠,在井底向东跪拜:“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会穷途末路!”说吧,拔出环首刀,高高举起,向下插落,咔嚓一声,入地数尺。

一股清流沿着刀身,汩汩升起,顷刻,泉水喷涌而出。全军欢声雷动,山呼万岁。

耿恭张开双臂,尽情地享受着这泉水的甘冽与泪水的喜悦。

汉军冲上城头,赤裸上身,嬉笑着尽情地互相泼洒泉水,欢声雷动,如同鼎沸。

左鹿蠡王大惊:“难道汉军真有神助?”

单于此时已经攻破了它乾城和柳中城,随后率领大军来到疏勒城,他只要拿下这最后一城,就可以把大汉逐出西域,尽享车师这块肥美之地。

此时洛阳的家中,耿母坐在榻上,正在穿针引线,把棉衣放于榻上,双手摩挲着。

门外脚步声响,耿秉走了进来。

耿秉施了一礼:“姑母近日安好?”

耿母:“你来得正好,你的身材和耿恭相仿,正好替他一试。近日可有耿恭的消息?”

耿秉略一迟疑,躬身答道:“西域安定,边关也无战事,姑母尽可放心。”

耿恭塑像

不抛弃也不放弃,一个国家的庄严承诺

玉门关外,一个踉踉跄跄的身影,出现在地平线上。

守将警觉地张弓搭箭,盯着远处的人影。不多时,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污垢的人来到关下,守将张弓搭箭,嗖地一箭,射在来人脚下。

守将大喝:“来者何人?”

范羌摇摇晃晃,张口欲言,只发出了哑哑的嘶叫声,接着头晕目眩,瘫倒在地。

城门洞开,鸿翎急使疾驰而出,向着敦煌方向奔去。

疏勒城外,单于望着远处城头上飘扬的汉字大旗:“暂时不要进攻了,虽然汉军解决了水的问题,可是他们的粮食是有限的,总有耗完的一天,到时我们兵不血刃,就可以拿下疏勒城,汉人的孙子兵法上讲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左鹿蠡王:“如果大汉皇帝真的派人来救他们,我们就失去了先机。”

单于冷笑一声:“你放心,大汉皇帝不会为了几百个人,劳师远征,汉人只会用残存的希望来麻痹自己。”

疏勒城内,耿恭端着大碗,用筷子搅动着半碗粟米和几块酱菜和腊肉,面色沉重。

耿恭:“还能维持多久?”

石修:“昨天晚上,车师后国王妃派人送来了粮食,加上之前的储备,还能维持三个月左右。”

耿恭:“减少每天的定量,一定要等到皇上的援军到来。”

石修叹了口气:“校尉,你真相信皇上能派援军来救咱们?”

耿恭坚定地点了点头:“为什么不相信,我大汉英名远播四海,威仪天下,非兵强刃利,而以信义立国千秋,我等孤悬塞外,为国尽忠,岂有不救之理?”

疏勒城遗址

入夜时分,洛阳东宫前殿,几个太监神色慌张,匆匆奔出殿门,带着哭腔叫喊:“皇上驭龙宾天了!”

皇宫内,钟声长鸣,响彻全城。

耿秉站在德阳殿外的台阶下,来回踱着步,焦急地望着德阳殿的大门。

大臣们白衣素服,神情萧索,鱼贯而出,缓步走下台阶。

耿秉分开众人,拉住了司徒鲍昱:“司徒留步,昨日边关急报,匈奴大军围困了西域,三城危在旦夕,请启奏圣上,速速发兵,十万火急,不可延误。”

鲍昱摇摇头:“先皇刚刚驾崩,太子还未登基,国丧期间,不可动兵,此乃祖制,殂落之期,诸事繁多,兵戎之事,还是等太子临朝之后吧。”

鲍昱说完转身离去,耿秉在后面喊道:“司徒大人,西域将士翘首以盼,不可抛弃他们啊。”

永平十八年十月底,天空彤云万里,北风夹带着寒气徐徐吹过,长空飞雪飘洒, 耿恭站在一颗树的前面,看着挂满霜花的枯树,树干部分的树皮已经被剥光,露出光洁的白色内干。

耿恭看着枯树,脸色深沉, 远处几个士兵在用刀刮着树皮,旁边几个士兵把树皮切成小块儿,放在筐中。

张封端着木盒走了过来,里面放着一个大碗和筷子。

耿恭端过大碗,用筷子翻动里面的食物,几条白色的树皮,一团草根,还有几块肉。

耿恭挑起一块肉:“这是什么?”

张封:“是老鼠肉。”

耿恭长叹一声:“生难死易啊!”

疏勒城旁的涧水至今犹存

德阳殿内弘崇高丽,汉章帝端坐龙座之中,身穿衮服,头戴冕冠,群臣身着冠服,立于阶下。

太监宣诵:“先皇眷予冲人,属以重器。永荷艰难之托,曷胜哀疚之怀。宜谨始于承祧,用涣恩而及物。备闻圣训,在于庶政。同心协力,共裨寡昧。布告迩遐,深体朕意。”

大臣一起跪倒:“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鲍昱从队列中走出,躬身奏道:“边关急报,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被匈奴大军重重围困,危急存亡,十万火急,望朝廷雷霆出击,救西域于水火,挽将士于倒悬,削胡平虏,以振天声。”

司空第五伦从队列中闪出:“臣以为不妥,不忍小耻而轻用民力,以至中国内竭,社稷动摇,此一难也;劳师远征,深入远戍,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二难也;自烽火初起至今已有半年之久,生死难料,危殆不测,贸然出兵,大用财力而无克获之功,此三难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望陛下明察。”

鲍昱慷慨陈词:“西域将士以数百之人奋战蛮夷数万之众,全凭精忠报国,一腔热血,而尽寡弱之力。弃之不顾,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如今忠勇之士陷于危难之地,朝廷却急着要抛弃他们,试问日后,匈奴如果复犯边塞为寇,谁还会为大汉抛洒热血?”

汉章帝沉吟不语。

建初元年十二月,阴霾的天空苍苍茫茫,笼罩着四野,狂风怒号着,卷着片片雪花。

单于和左鹿蠡王站在大帐外面,望着远处萧瑟孤零的疏勒城。

单于:“城内的汉军情况如何了?”

左鹿蠡王:“据望楼上的士兵报告,城内已经多日不见炊烟升起了,恐怕早已断粮了。”

单于:“汉人有句话,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名将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此人要是为我大匈奴所用,将会瓦解汉军的防线,彻底击溃大汉的斗志。”

左鹿蠡王:“大单于的意思是……?”

单于:“我要耿恭,活的。”

疏勒城内,汉军士兵把匈奴使者团团围住,匈奴使者手捧羊皮卷,高声宣读:“天所立匈奴大单于敬问大汉戊校尉耿恭无恙。今大匈奴骁骑十万,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围无不下。城内诸君,身陷绝塞,艰难苦困,功难堪成。若卸甲解弩,安顺我大匈奴,可免性命之虞。今封耿恭为白屋王,妻以单于之女。阁下实察,绝无虚言。”

耿恭把使者诱上城头击杀之,并在城头支起几口大釜,烹煮骨肉。汉军围坐在大釜周围,弹铗而歌:“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绝域外。壮志饥兮餐虏肉,笑谈渴兮饮奴血,守四方兮觅封侯!”

一千年后,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在满江红中唱出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千古词句,出处就在耿恭的故事。这个故事与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豪言壮语一样,成为强盛中华的座右铭。

油画作品《十三将士归玉门》

千里大奔袭,只为一丝残存的希望

汉章帝立于龙座前,神情肃穆,高声说道:“元元万民,皆朕子民,热血将士,忠义千秋,不可弃之。”

敦煌城外,大军曲折蜿蜒,向西进发。范羌一身戎装,骑在马上,跟随其中。

洛阳耿府中,耿母目光涣散,身旁放着缝制好的棉衣,口中喃喃自语:“把棉衣给恭儿捎去,天气凉了。”

耿秉眼含热泪,拿起了棉衣。

汉军长途跋涉,来到柳中城下,发现柳中城已经被匈奴人占领,于是发起攻击重新夺回了柳中城,在柳中城的大营中,几位将领开始怀疑疏勒城是否已经被攻破,以及是否还要继续营救大兵耿恭,毕竟在严冬冒着危险翻越天山,是从来没有过的先例。

范羌泣血伏拜:“我答应过校尉,一定回来解救他,疏勒城已经近在咫尺,只需向前几步,就能救浴血将士于囹圄,恳求大人,速速发兵!”

范羌终于感动了几位将领,统帅划拨了三千士兵归范羌指挥,范羌随后率领士兵冒着酷寒的天气,开始翻越皑皑雪山。

入夜,一队黑影悄悄接近疏勒城下,被汉军哨兵发觉。

耿恭召集大家做最后一战,“兄弟们,马革裹尸,碧血千秋的时刻到了!”

汉军互相搀扶着站起来,他们拖着虚弱的身躯拿着刀,举着石头,做随后一搏。

城下的黑影挥舞着双手喊叫起来:“我是范羌,大汉派军队来迎接校尉!”

城头静默片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万岁!万岁!万岁!!!”

城门慢慢打开,火把闪耀中,二十六人瘦骨嶙峋,衣衫褴褛,手里还紧紧地握着环首刀。

范羌上前抱住耿恭:“校尉,范羌归来复命。”

耿恭再也坚持不住,身躯一软,瘫倒在范羌的怀里,范羌眼泪簌簌落下,轻轻地抚摸着耿恭的后背:“我们回家,我们回家……。”

第二天清晨,单于发现耿恭竟然被汉军救走了,勃然大怒,下令追赶。匈奴大军紧紧追赶,汉军边打边撤,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

当援军和剩余的十三人来到玉门关的时候,中郎将郑众被深深震撼了,他眼前的十三人形销骨立,衣屦穿决,形容枯槁。郑众亲自为十三人沐浴更衣,并上疏曰:“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随后耿恭来到酒泉,见到了征西将军耿秉,耿秉亲自为耿恭穿上了姑母缝制的棉衣,耿恭抚摸着细密的针脚,不禁潸然泪下。一个月后,耿恭回到了洛阳的家中,在母亲的灵位前,长跪不起。

东汉西域行政区的历史地图

耿恭坚守疏勒城一年之久的故事,是军事史上的传奇。除了武器装备、战略储备、战术战法外,精神力量起了关键的作用。从汉武帝时期起,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思想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东汉人民的心中。其中儒家的生死观,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儒家的生死观是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道德哲学的色彩,对中国人对待生死的观点影响深远。

孔子曰仁,孟子曰义,儒家强调:人固有一死,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努力,过好每一个当下,这是积极的入世精神。如果非要在生和义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强调君子应该为国、为民、为仁、为义而舍生,这样的死是人格的升华,是有价值的。

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在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的危急时刻选择了从容赴死,留名汗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