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悟《高手》005:起式三进阶

 新用户37664169 2020-02-25

     编者按:不论您从事哪个行业,看了《红楼梦》都有亲切感,能找到行业的影子。《高手》一书,虽然不能跟《红楼梦》相持并论,但对于太极拳爱好者来说,尤其是习练张志俊拳法的,不管是什么层阶,都爱不释手。因为它既是一部人物习拳传记,更是一本适合太极拳各阶段习练者的教科书。

  张志俊先生毫无保留地把其用毕生精力悟到的太极拳哲理和盘托出。书中有这么一句:假如太极拳真有什么秘密的话,我很想把它说清楚。

      但是,肢体运动必须“言传身教”,否则,不管张老师说得再清楚,您没有体悟,也是枉然。这就是到达一个新的台阶,就能悟出《高手》更深一层韵味所在的原因。也就是我《再悟〈高手〉》的初心和动机。

  张志俊老师编著的《高手》“拳操之别”章节中有两段话:“......你知道吗,起式不是花架子,是有作用的。太极拳任何一招一式都是有作用的。可是你练了这么多年连起式都没弄懂,怎么会把太极拳练好?.....”

 “......到书店里去随便一翻,各路打着太极高手的名义所出的太极书,封面总有一个看起来威武有力的照片,有的左手夹在腹部,有的右手高飘斜抡,完全就是一副挨打像。标准拳照如此,里边的内容还敢看吗?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摆个姿势四处都是破绽,这不是贻误后人又是什么?”

  今天,我想用舞、操、拳三个不同层阶论一论太极拳第一式:太极起式。

一、舞者的起式

  如果用舞者的标准讲起式,五秒钟之内搞定: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说一次,做一次,估计不用五秒,最多也不超过十秒!完了,没什么可以讲了。

二、操者的起式

  1、身体下沉,重心右移,提左膝;

  2、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与肩同宽或略宽;

  3、移重心,重心线与身体中线合一。

  一分钟搞定。严格按照上述三点,练几次,也能在三、五分钟内搞定。

三、拳者的起式

  拳操舞之别在于能否防身。拙文《再悟〈高手〉003:起势三劲点》,已讲了本人对起式技击要领的理解,防身方面就不在此累赘了。我认为,检验拳架是否符合拳理拳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1、能否平衡、协调

  按我的理解,平衡与协调包括立身中正、虚实轻重和相吸相系。

  起式的第一要领就是头部要虚领顶劲与屈膝松胯形成对拉,到位了立身一定中正;因为起式时,手部只是肘随着重心下沉向外乍开,所以只是脚分虚实,手相对平行、对称于身体两侧;随着重心的下沉,两脚分出了虚实,即右脚为实,左脚逐渐变虚;如果一定要找出相吸相系的话,那就是随着重心下沉,屈膝与乍肘互相呼应。

2、是否定位、分家

  只有中节定位才可能三节分家。随着重心下沉,两膝前棚、两肘乍开,四肢的中节--肘膝已经定位;而随着含胸塌腰,命门后突,身躯的中节--腰也定了位。随着五个中节的定位,此时,五张大弓全部开弓,蓄势待发。

  虽然定位是为了分家和贯穿,但有了定位,也就出现开合,能够化打。开就是发化,合就是化。。身体下沉,是合;左膝向前上顶出,相对于两脚是开,而就左脚而言则是合;左脚尖上翘找小腿,是合;左脚向左侧铲出,是开;扣脚尖,移重心是合。

3、有无缠丝膨胀

  说来奇怪,第一缠丝不是在手,而先出现在脚。随着左脚尖梢节领劲找小腿向左侧铲出,本套拳的第一缠丝闪亮登场--左脚逆缠外铲。随着左脚尖内扣,裆走下弧重心移正,两脚分摊身体重量。

  百会穴上领,松胯后坐,是上下的膨胀;屈膝乍肘是左右前后的膨胀;左膝向前上顶出,左胯后坐,既形成对拉,也是上前、下后的膨胀;最后,扣脚尖,膨左膝,松胯移重心,左膝也是膨胀。看似简单的起式第一动作,前后、左右、上下六方劲齐备了!

  张志俊老师说过,如果纯粹是健身,比如玩太极舞、太极操,动作就无所谓对错。如果按技击来衡量,那就得遵循一定的规矩,即拳理拳法。当然啦,要求高了,健身效果就更明显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