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鲁智深为何自称洒家?洒家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天使_ag 2020-02-25

洒家的读音是sǎ jiā,也就是咱家的意思,是宋元时代北方的一种口语,意思是“俺”、“咱们”,带有一定的粗鲁的意味。

《水浒传》中很多人自称洒家,最引人注目的是鲁智深,鲁智深是陕西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手下的提辖官,是个下级军官,他所在的地方是陕西延安府,那里就是宋元时期的关西地区,所以说鲁智深说自己是洒家,是符合当时关西地区的方言的。

这是下层人的一种口语,就是自称的意思,这样显得比较豪爽,而且先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拘束了,等于是把官架子也都丢了,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老百姓了,干什么事情也就比较随性,不用考虑什么自身形象的问题了。

其实这是个很深的智慧,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众人也就是普通人,都是不喜欢处在卑微的、低下的位置的,但是水不同,它喜欢往低的地方走,结果成为了大海。

鲁智深与众不同的做到了处下,他本身是个提辖官,但是他不是一心想当官的人,为救金翠莲父女两个,打死镇关西,丢了官职,这不就是向下走嘛,这就是为了人间的正道,往很多人看不起的下层老百姓的队伍里走,这是一个向下。

还有一个向下就是上面说的语言上的粗俗、通俗自称洒家,这是十分不受达官贵人们喜欢的一个词,是社会下层的老百姓的口语,这就是说鲁智深在身份认同上也在向下,向着普通老百姓看齐。这就“几于道”了,就是说鲁智深的行为就几乎是吻合道的要求了。

《道德经》讲“为道日损”,就是损害自己的世俗的利益,去完成自己的崇高理想去守护正道,鲁智深为了维护人间正道,为了守护天地道义,不惜杀人、不惜丢官,这是“为道日损”的实际行动,所以他是越来越接近天地大道了。

后来在水泊梁山聚义,鲁智深还是不去争名逐利,只是替天行道。征方腊之后,108位好汉只有27位生还,鲁智深算是毫发未损,而且立下大功,但是他辞官不做,这又一次损失自己的世俗利益。

在杭州的六和塔下,忽然听到巨大声响,如同万马争奔,鲁智深拿起禅杖就要出去对敌,结果一问是钱塘江大潮,鲁智深顿悟,于是让身边的和尚给烧一盆水洗澡。

沐浴完毕,鲁智深提起笔写下一段偈子“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就是鲁智深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大圆满、大寂灭,鲁智深真正的如智真长老说的修行的成就在你我之上。

鲁智深圆寂以后宋朝政府为他举行了高规格的葬礼,径山大惠禅师为鲁智深遗体举火时,也念了一首偈子:“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多!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

这是对鲁智深一生的概括和高度评价,等于是承认鲁智深的修炼成佛了,这也就是得道成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