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律绝的写作技巧

 湖南周慎 2020-02-27

来源于醉月诗苑。

文法的所谓起承转合也适合诗法,最能体现在绝句里。第一句“起”,第二句要紧跟第一句的意思谓之“承”,第三句要生发出更深一层的思考谓之“转”,第四句不但要把一、二句而且要把第三句的意思归纳起来所以叫做“合”。 
由此可见第一句要“起”得好,第二句要“承”得紧,第三句要拓得开,第四句要收得住。 
一首诗其实就是一篇文章;写文章要有章法,写诗也要有诗法;从哲学上说就是逻辑性 。
如何使28个字字字都有既独立又连贯的含义,不浪费一个字符,在规定的格式内尽量表达最多的信息,是绝句的基本要求也是绝句的最高追求,同时也应该是现代旧体诗词爱好者的追求。
  诗宁可平白,切忌生造。平白之词,起自初学者而归结于成熟者。初学者,语言平白如话,但意境浅;后渐追求词句华丽对仗工整; 
又后追求意境而语言复归自然;当然那已经是经过几个轮回,平白相同,意义已经高出一个境界了。诗,以平白始,以平白终。 
诗词总在说和描之间。全说是白话,不是诗词;全描,是图画也不是诗词;穿穿插插,如情如景,忽说忽描,形成一个和谐的意境就好 。
意象,就是用形象的辞藻来表达某种意思。前人大致有因象生意、因意生象和意象兼具等表现手法。就是具象和比喻(包括明喻、借喻和暗喻)在诗词中的巧妙运用 说得浅显点, 
诗,以文字表心情,但不是单纯的文字拼凑;诗,以知识表心情,但不是知识的随意卖弄;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深情为诗者,语虽俗而意实雅;玩弄文字者,语虽雅而意实俗。 
诗词在于抒发性情。为赋新诗强说愁虽然也给人一种字面的美感,但总不是自然的好。若能在抒发性情的同时把语汇和声调也尽量安排得与作品的的主题情调一致, 这样感染力会更加强烈些。 
  诗语的运用应该推陈出新符合时代精神。单纯追求古代语言反为不美。诗词虽盛于唐宋,但后人也在不断发展多有华章;而且风格各殊不必强求,互相探讨,取长补短,必能令人有所脾益。
 
 诗要有个人情感且字里行间要有时代特点,为诗而诗,东拼西凑,纵然罗列成篇,也是枯木朽枝,没有生活气息。
  诗当以意境美为主。诗境词句俱美者,其上;意境美者词句不美而美, 其中;雕琢词句而失意者,其下。
  诗的艺术,就是把读者一步一步引进一个意境;但每一个意境既是连续的又不是死板的,象游历名山大川移步换景,象读福尔摩斯的侦探小说波澜迭起。
 
 诗者,首炼意,次炼句,次炼词。意在立新、句在自然。过则失。炼词过则造语生硬,炼句过则语法不协,炼意过则意境全无。
  择字者,非择其冷僻而择其熟知也;炼词者,非炼其艰涩而炼其易明也 。
诗在明人而词在达意,若诗不达意,又炼词句何?
  诗可以小而有意,但不可大而无实。 
  文辞平易而意境深远者,得诗道。 
  诗的语言在于协调。诗固不宜口语,但一经提炼就是好语。一意追求典故或者一意沿袭古语词,今人读来未免干燥枯涩,似僵尸语,反为不美。
 
 诗在明人而词在达意,若诗不达意,又炼词句何?
  诗可以小而有意,但不可大而无实。 
  文辞平易而意境深远者,得诗道。 
  诗的语言在于协调。诗固不宜口语,但一经提炼就是好语。一意追求典故或者一意沿袭古语词,今人读来未免干燥枯涩,似僵尸语,反为不美。
  诗是话,但并不是啰哩啰嗦的口语,是经过锤炼的文学语言。
  诗在于意,修辞是为了表达诗意。
 
 要为诗意而追求修辞,不要刻意追求修辞而含糊诗意。准确的表达诗意是求本,单纯的追求修辞是求末。舍本求末,似不可取。
  纯写景的诗要以情为主线,以情驭景则景在情中,为景而景则景不达情 。
 任何景象的运用都为了表达、烘托或强调主题,散漫了就景不达意;剪裁景物一定要服从主题。
  全篇都写景的诗作,不但要有层次感,而且要在句里行间穿插一点人的影子,不然,读者读后不见诗魂,一片茫然。
 
  景物之诗泛泛皆是,要写出特色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者,天下风光,大同小异,人云亦云,难捕捉其特色也;易者,天下风光,大同小异,但要在一二处细心体会炼字造句,锻造出区别于别处的有特色的一二词句即可。
 
  列举几种现象,然后归纳起来,从而得出结论,这是“以事喻理”诗的必要程式。
  竹枝词是古代依照七绝的格律、参照民歌的立意和语言而撰写的文人诗词, 它既具有民歌的特点又同时具有文人诗词的特点,两者不可偏废。
  咏物诗在于观察细致联想灵巧;观察细致则象形,联想灵巧则达意。
 
 写律诗的一般过程是:首联叙述缘起,用语要平常浅显,不要刻意,能说明就好。二联要用语精致,对仗工整。三联从外观见闻进入深层抒发,把景和情巧妙的联系起来融合在一起。结联综括,手法众多,总之是不但要进一步深化主题,而且要结得韵味悠长耐人寻想。
 
 字里行间不宜跟得太紧。意思要集中,所谓围绕主题也;景象要放开,所谓联想思维也 。
对仗,如何平而蕴涵深意、活而不失工整,这是律诗最值得探讨的技法之一。唐人多追求自然醇厚而灵动工整,宋人则在活泼俊俏上大下工夫,清诗对二者都有继承 。力求字面工整。这有其华丽典雅的一面,但若强求,也容易造成牵强,失去自然韵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