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云哥7tz6c7y122 2020-02-27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来源:正心正举公众号(更多内容请关注“正心正举”公众号)

文丨小花狗狗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教育是什么——人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青少年有独立人格,使之成为适应社会、有良好道德感,能驾驭生活的人。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我们在现实中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过多让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所强化;教育的动力变成了升学的压力,“分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毕业生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焦点。由于重学历、轻能力的思想,使教育偏离了良性的轨道。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在过分强调精英教育之下,人文精神的教育被冷落,知识教育被无限强化,教育对象的差异化被忽略,教育的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政府和家庭都急切关注历年的就业矛盾,最终演变为社会焦点问题。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教育改革的根源——人文教育的缺失

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人文教育的缺失和办学思路与就业需求的矛盾。

但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就不成其为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完整而身心全面而协调的发展的人,使之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人的全面价值。

夸美纽斯作为西方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曾指出:“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人文教育是在人文主义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统一性,在价值观上确立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辩证统一,在知识体系上完成基础性教育和专业性教育的统一,这是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

人性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是一种历史的积淀长期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只能通过引导、影响去激发、塑造。

人文教育的深刻内涵——人性的教育

人文教育实质是人性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它能确保个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人文精神是人类创造的另一个太阳——照亮自己和照亮未来,我们需要用它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一个人所要完成的不只是知识性的系统学业,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全而有益于社会的必备素质,这个素质的核心是精神—人文精神。因此,教育的灵魂是人文精神。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改革“精英教育”——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于“精英教育”,这是为当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采取的是由实施精英教育的学校扩招的政策。多年的实践证明,“精英教育”催化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教育改革要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要抛弃从精英教育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成见。

警惕“精英教育”,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教育选择的正确方向,发挥自身优势,不过分追求“精英教育”。我国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能再迎合社会的功利学历需求,而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拓宽国民的教育选择,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解决教育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这才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教育改革的历史——文化自卑的缩影

回顾历史。从清末教育改革师法日本,废科举、改书院、兴学校到20世纪20年代学制改革又学习美国,再到新中国教育变革向苏联“一边倒”,最后1958年的“教育革命”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更让教育改革走向极端。这些出现脱离实际,盲目推崇外国的做法,对自己的教育缺乏自信的现象,从表面上看是改革者和实践者看待与解决教育问题时的态度与方法问题,但实质上是决策者和实践者在改革中缺乏文化自信,或者说不同程度产生了文化自卑。

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当今教育改革的基调——以文化自信推动教育自信

立足现实。当今中国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放在治国新理论新政策的高度。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传承文化。没有文化自信,难有教育自信;没有教育自信,文化自信也很难持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教育理念上保持足够的文化自觉,教育内容与活动设计应保持坚定的文化自信。

展望未来。不能盲目借鉴外国经验和做法,要立足本国教育优秀传统和现实宝贵经验,要仔细考察教育问题发生的具体社会环境与条件,要认清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与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

新时代下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大科学”教育的融合

时代发展将中国置身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国家的实力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实力,根本还在教育。

“大科学”作为新概念,融入视野,是以二战为时间分界线的国家科学技术综合发展实力的体现。它以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昂贵且复杂的试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为主要特征。因此,“大科学”教育成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人文教育主要通过研究人类活动的历史并观察人类经验和想象所塑造的对象,探讨人类精神的限度、深度及能力;科技教育则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思维方法,利用资源条件,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从主观意识和客观存在的相互关系来看待科技和人文,进而实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平衡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大科学”的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为新形势下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为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的中国梦,才能夯实人才的信仰基础和智力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