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ysz6696 2020-02-27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包括五腧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等类。
 
初学者乍看这么多新名称,一定感到茫然。不过别急,我们从大的分类来认识这些特定穴,就会感觉清晰很多了。特定穴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四肢部,包括五腧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五种;(2)躯干部:包括背俞穴和募穴;(3)部位特征不明显者,即八会穴。其中,八会穴立论与其他主流腧穴理论不合,用以指导选穴,价值在补充而非主干,这里不做重点介绍。
 
另外,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之前学习了十二经脉(正经),特定穴里的十四经指十二正经加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合称十四经。
 




五腧穴

 
1、了解井、荥、输、经、合五腧穴
 
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腧穴,称为井、荥、输、经、合,共60个。

 
荥是一个多音字,同为地名,河南省的“荥阳”应该读xíng,而四川省的“荥经”应该读yíng。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荥还有一个含义,就是表示穴位名称。荥(ying)穴,古人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以自然界中水流的动向作比喻,以此表示气血流注的从小到大、从浅到深的状况,于是就把五腧穴分为井穴、荥穴、腧穴、经穴、合穴五个种类。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气血在井穴里汇聚成以后,便在荥穴处开始微微地流动,所以荥穴的脉气比井穴稍大。荥穴位于指掌关节、趾跖关节之前。

 
从荥穴流动过来的气血逐渐汇集起来,在腧穴处水流变大,有了能够把气血往大江大河里输送的能力。所以腧穴就像沟渠一样,水流比荥穴更大,脉气更大。腧穴多位于指掌关节、趾跖关节之后。
 
经穴就是大江大河了,从腧穴里输送过来的脉气在宽敞的江河里畅通无阻,气势磅礴。经穴位于前臂和胫部。
 
海纳百川,大江大河里的水最终汇入大海。气血也是一样,最终从井穴里流注到合穴里,达到隆盛。合穴在肘关节和膝关节附近。
 
从井穴到合穴,五腧穴依次从四肢末端向肘部、膝部方向排列,很有规律。例如,手太阴肺经的五腧穴走行分布如下图。

下面是阴经五腧穴表。

下面是阳经五腧穴表。


对于这些穴位,其实大家可以不必强记。“五腧穴”在一条经络中的功能,就像一个公司里不同的主管部门,中医经典《难经》上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2、五腧穴的临床运用
 
(1)井穴应用
 
“井主心下满,满则泻之”。十二井穴能通接十二经之大气,能苏醒厥逆,兼有清热、通络止痛、活血之功,所以临床上用于对某些急症(如气厥、血厥、痰厥、食厥、暑厥、寒厥、热厥)的复苏。厥症病因虽各不相同,但病机则主要在于气机紊乱,升降乖异,气血妄行。其主要证候为:手足或四肢逆冷,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井穴能通接十二经之大气,使阴阳顺接,从而达到开窍苏醒之功。无论何种厥证,刺十二井穴出血均有较好疗效。中风及癎(xián)证等原因所致的厥证,应以针刺十二井穴为主,即可达到治疗或缓解的目的。
 
(2)荥穴应用
 
“荥主身热”,荥穴有退热作用,既能退外感发热,又能清脏腑之热。对外感发热常“井”、“荥”合用,井穴放血,并根据兼证的不同配刺其它穴位。外感发热以手三阳经荥穴为主,如兼咽喉肿痛,配针手太阴、阳明井穴。如咳嗽可配手太阴经穴经渠。在脏腑的证治中,荥穴亦可清脏腑之热,如肝火旺当取足厥阴肝经的荥穴行间,胃火炽感可针足阳明胃经荥穴内庭。
 
(3)腧穴应用
 
“腧主经痛”、“腧主体重节痛”,腧穴有疏通经脉,使气血正常运行的功能。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流行不畅,经络阻滞发生的疼痛、酸重都可由腧穴治之。运用腧穴时,必须明确发病的部位在何经。以临床常见的落枕为例,三阳经的经脉都循行于颈项部,如头不能低抬转侧的,病在太阳、少阳经,取太阳、少阳经的腧穴治疗;如不能左右摆动的则属少阳、阳明,可取少阳、阳明经的腧穴治疗。
 
(4)经穴应用
 
“经主喘咳寒热”,咳嗽一证,虽不离肺,但其它脏腑功能受邪亦能导致喘咳的发生。《素问·咳论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以五脏六腑命名,而有肺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等,故十二经的经穴皆能治疗咳嗽。验之临床,治疗咳喘时经穴需与其它穴位相配,比如:风寒犯肺的喘咳,可针京骨、经渠、尺泽;肝气犯肺咳喘,可针太渊、经渠、中封、行间、尺泽。
 
(5)合穴应用
 
“合主腑病”、“合主逆气耳”,合穴是经气流行聚合之处,故合穴主治脏腑疾患。凡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降失常所产生的疾病,均可用合穴治疗。如肺失肃降而致的喘咳,可针尺泽;胃脘痛,可取足阳明之合穴足三里;太阳经腰痛常把委中与阳陵泉相配合。
 

原穴、络穴

 
中医有这样一个认知,五脏病选五脏原穴。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又名“十二原”。
 
阴经五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腧穴为同一穴;所谓“阴经之输并于原”,或说成“以输为原”。阳经腧穴后另有一个原穴。
 
络穴:指络脉从本经别出的部位。“络”,是联络的意思。十二经的络穴都位于肘膝关节以下,任脉之络穴鸠尾散于腹,督脉之络穴长强散于头上,脾之大络大包穴布于胸胁,共十五穴,故称为“十五络穴”。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知道有络穴这个概念即可,本课也不做深入解说。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具体来看,五脏原穴分别是:肺原太渊,心原大陵,脾原太白,肝原太冲,肾原太溪。细心的读者或已发现,大多数五脏原穴的名字中,都有个“太”字,唯独心的原穴是“大陵”。实际上,古代“太”、“大”不分,可以混用。也就是说,五脏原穴均以“太”为名,以示其重。《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是说五脏疾患,须从原穴求治;五脏疾患,往往在原穴处见到异常反应。所讲的十二原,主要就是指五脏原穴来说的。为方便记忆,将五脏原穴整理歌诀如下:
 
肝心脾肺肾,冲陵白渊溪。


背俞穴、募穴

 
躯干部腧穴理论,主要有背俞穴和募穴两类。背俞穴在背,募穴在腹部,是指导脏腑局部选穴的重要理论。一般认为,五脏病主要选背俞穴,六腑病主要选募穴(出《针灸聚英·铜人指要赋》)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膀胱经第1侧线上,六脏六腑(含心包)各有一相应的背俞穴,依据脏腑名称命名,共12个。
 
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五脏六腑(加上心包)各有一相应的募穴,共12个。分布有在本经者,有在他经者。
 



先看背俞。较之五脏原穴,五脏背俞穴的名称,肺俞、心俞、肝俞等,已经完全包含了相应内脏名,不存在选穴层面的任何困难。而且各背俞穴的位置基本都在相应内脏附近,从局部选穴治疗,也容易理解。
 
相比背俞,募穴的选择显得更为复杂。一则脏腑募穴名不如背俞穴般简洁明了,二则募穴分布凌乱,不似背俞规整成列。以下按其所在,分部罗列如下:
 
胸部:肺募中府,心包募膻中,心募巨阙;
腹部:胃募中脘,大肠募天枢;
胁部:肝募期门,脾募章门,肾募京门,胆募日月;
小腹部:膀胱募中极,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
 
自学经络腧穴的难点之一,即存在大量腧穴名,纷繁复杂,加上其定位、主治,乃至现代增补的解剖知识。全部靠记忆的话,确实令人头痛。从以上十二募穴,即可见一斑。实际上,我们对中医爱好者的建议是:不必大量背诵。一些腧穴,如膻(shan)中、中脘(wan)、天枢、关元,无须记忆,很快就会熟悉,因为常用。而另外一些,如巨阙、石门、中极,不记也罢,毕竟应用机会较少。又有一些穴,如中府和胁部诸穴(期、章、京门,日月),嫌其针刺操作危险较大,又非完全无法替代,作为爱好者不学也罢。考虑到常用性、安全性,结合临床体会,对募穴理论指导下的胸腹部选穴,给出建议如下:
 
心肺疾患:可选膻中及其上下(即胸骨中点附近);
胃肠疾患:选中脘及其附近(肚脐上方,包括上脘、下脘等);
肠病疾患:选天枢及其左右(肚脐两侧);
小腹疾患,选关元及其附近(肚脐下方)。
 
我们也可以编一首歌诀来记忆:
 
心肺膻中胃中脘,肠用天枢下关元。

跟着老苗学经络


今晚,中医老苗将在享泰极会员群解读本篇推文,开讲《经络》中医基础课的第9讲——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享泰极学堂由中医老苗创立,在过去的2019年,中医老苗每天坚持在享泰极公益学堂给广大中医爱好者上课,深受好评!

 

中医老苗

中医硕士,家传中医与学院派的结合,热衷于中医的传播和中医疑难病研究。

中医老苗《经络》中医基础课共28讲的课程,带你了解经络和腧穴。课程的纲要如下:




经络(已开课)
1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人体之中有条河 
2 带你了解经络——什么是经络,经络系统及其组成 
3 十二经脉的命名规律
4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5 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 
6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 
7 学习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就懂得十二时辰养生法
8 带你了解腧穴——分类、命名和作用 
9 带你了解特定穴 ——命名、分布和作用
10 腧穴定位法
11 肺为娇脏,肺经最易受伤
12 大肠经,肺和皮肤的保护神
13胃经,人体气血最易汇聚的地方
14 脾经,调理后天之本的经络
15 心经,中午来个“子午觉”修养心经
16 小肠经,主液所生病者
17 膀胱经,并从此入,也从此出
18 肾经,激活先天之本
19 心包经,“包”治心脑血管疾病
20 三焦经,人体健康总指挥
21 胆经,缓解你的压力,提高决断能力
22 肝经,忍辱负重,每天都要化解血液中的毒素
23 任脉,阴脉之海
24 督脉,阳脉之海
25 冲脉,调十二经脉气血;带脉:诸脉皆属于带
26 阳跷脉与阴跷脉:主下肢运动,司眼睑开合
27 阳维脉与阴维脉:维系联络全身的阳经和阴经
28 灸法

我们习惯平常看许多养生类公众号的文章来获取知识,坚持了许多年之后,当你面对自己和家人身体问题的时候,你翻遍所有你曾经看过的文章,或者网上查到的各种解决方案,众说纷纭,你就傻了、慌了、对不上号了、没办法了。你就开始怀疑人生,觉得中医好难、好玄呀。

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面提到的只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中医诊法和断法、中药、方剂等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学习各种专病的辨证治疗方法,才能把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提到的知识点连成线,连成面,才会明白,为什么治疗肥胖需要从健脾祛湿入手,为什么调理颈椎病可以按摩锁骨下方的痛点……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能力将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因此,我们需要老师带领系统学习中医。

2020年,享泰极学堂准备为享泰极会员开设6门中医基础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诊法和断法、中药入门、方剂,共计约165讲。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48讲,从2019年开始已经上架30讲左右,其他经络、病因病机、诊法和断法、中药入门、方剂五门课也将于春节前开课。所有课程均可以不限时反复听。

前1000名享泰极会员包购买者,还可以免费获得在葫芦中医商城销售很火爆,价值299元的两种好物中任意一种:由中医老苗的爷爷传下来的方子做成的八纲调形筋骨冷敷贴两罐,由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苏琛博士开发的调理痰湿体质的飞燕饼五盒。

299元购6门165节中医入门基础课

前1000名获赠超值礼品

系列中医入门课

+超值赠品

享泰极社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