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保平主任推荐:中医入门必读书目

 李保平话中医 2020-02-28

中医入门必须要看的书

广州明医堂中医门诊 李保平

虽然之前向他请教问题他也会告诉你,但他始终不承认我是他学生。我记得在顾老师同意收我为徒时,他告诉我,做医生你要想好,你是当一个能治头疼感冒的医生,还是当一个名医中医是有四大证,风、痨、臌、膈是中风,就是现在的脑出血脑梗死就是指肺结核、虚劳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再障、地中海贫血、白血病一类的重病;就是肝硬化腹水,肝癌是指食管癌食道癌,也包括多种消化道肿瘤想要成为名医,那么“风、痨、臌、膈”四大证最低要选一个,如果一个你都攻不透的话,那你不可能成为名医

小时候村里中医杨大夫是骨伤科医生,我当时很崇拜他,不管骨头碎裂如何,哪怕是粉碎性骨折,断了几截了,他都能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接好,我比较崇拜骨伤科医生老师你别学骨伤,学骨伤又不在林场,你根本没有病人,人家干了几代才出名的,你现在从头开始没人认你的。然后我就选中风,能把瘫痪治好,还是很有面子的。当时村子里有不少癌症患者。所以,我选中风和肿瘤这两科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顾老师也比较认可,他说这两个是大病,能把这两个搞明白,那在医学界也可以有一席之地。

说到拜师仪式,当时也没正式的拜师仪式,就是说他同意收我为徒弟了,我母亲准备了40个鸡蛋,这在我们当地就算作一个拜师仪式。拜师之后老师像换了个人似的,拜师之前你问他问题他也都告诉你,拜师之后你再去问他问题,他说你先去背书,或者先去抓药。现在看来,拜师之后更多的是启发式教育,让你自己去悟,自己去体会,第一年基本上是以抓药为主,老师家里有个小药房,前厅是诊室。写好方子,交给患者,我来帮患者抓药,刚开始对药也不熟悉,抓了一两个月之后,常用的中草药就认识了,就像甘草,刚开始一般抓10克,抓的也不准,等两个月之后,因为有时一天要抓几百剂中药,后来抓甘草时,手捏起来多少克,放到称上就是多少克这样慢慢熟悉抓药以后,老师开始偶尔问问题了,今天你抓的谁谁个方子,你看那个方子是治什么病的抓药的同时,我要背《药性歌括四百味》和《汤头歌决》,然后再过一段时间,老师会问你另外的问题,比如说来一位女士看病,师老师开了方子,便会问你这是什么方子加减?也就是说,抓药的同时背书。最初的一两年内几乎没有机会和老师出诊,都是以背书和抓药为主,偶尔也加工一些散剂。

说起背书的过程,那时候把《四百味》买回来以后,老师允许看注释,让我用笔把《药性歌括四百味》抄下来,“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宜通”第一条是“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自此开始逐条背诵,毕竟小时候随太祖父练过毛笔字,我用毛笔正楷把四百味抄下来,贴在我卧室的屋顶上,早晨醒来的时候照着大声念一遍,晚上睡觉之前再看着顶念一,毕竟是小孩儿,记忆力很好,两个多月就把整本四百味倒背如流了,背完之后就背汪昂的《汤头歌诀》,《汤头歌决》收获很大,毕竟知道方子了,这时候老师就常常过来问问题,这个方子是治什么病的?这个方子是什么方剂的加减?会启发自己很多思考,毕竟对很多病还不熟悉,只能知道书本上说某方治某病,至于到底能不能治,为什么治,并不清楚。再接下来就开始背《濒湖脉学》,我们主要是背二十七脉的七言歌决,我同样是如法炮制,毛笔正楷抄下来,贴在顶,每天早起睡前念诵,半个月就背下来了,甚至后来我都把重要的歌决抄在小本上,在上厕所的时候都一遍,所以说背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在背书的时候你不要去想着一定要背下来,越想着背下来就越难背,所以我这么多年,有很多同学都说我擅长背诵,其实我从来都没有背过,我最擅长的就是朗读,不停大声朗读,读到自己都烦了为止,自然而然就都记住了。

我把《濒湖脉学》背下来之后,老师给我一套线装版的《伤寒集注》,作者是张隐庵,要求我把《伤寒论》手抄一遍,把《伤寒论》条文背熟,但总体来讲那时候年龄还是太小,《伤寒》还是没有太深的体会,老师发现我看不懂《伤寒》,“你先把《伤论》放一段时间,等到你30岁以后再去学它可能就好学一些了”我问他,您是什么时候学习《伤寒论》,他说小时候就背啊,那时候背不下来是要挨打的我说那个时候你懂吗?他说不懂,是二三十岁之后才懂啊所以后来我又《医宗金鉴》,从四诊心法开始,然后背伤寒、杂病心法和妇科心法,尤其是以妇科心法为重点,当背到《医宗金鉴》的时候,老师让我以跟诊为主,很少抓药了,正好这时候我们县第二人民药就把顾老师请去坐堂,他家的药房就基本上不再用了来了一个患者,老师先让我看,然后问我要开什么方子,我开好方子后看一看,再开一个方子,事后会问我,开方原因和对病情的判断,如果认为你的方子有效,他就会和我讲一下为什么这么治,如果患者服药没有效,在下次调方的时候就会再问我,“你再想一下,如果上次开你那个方子会不会有效?”

在学习过程中,顾老师会用一些小单方验方针灸小绝招来培养对医学的兴趣比如说他曾教我一个治疗牙痛的方法,因为我当时学医的目的就是想治我的牙痛和肚子疼。治牙痛他教我一针疗法,就是针太溪穴。事后回想,在我牙痛的时候,我自己针太溪穴就是不灵,可要是老师给你扎的话,针一扎进去,我的牙就基本不疼了,后来我就总结的方法,发现他是把太溪穴着骨头去扎,效果就很好,我自己怕疼,自己扎的就浅,扎不到位置。还有一个腰痛点,因为我住在乡下,有很多人干农活,经常有些腰酸背疼的,当时也是比较常用的当时有腰痛颈椎痛的病,我一针扎下去马上就不疼了,这也是当时培养我兴趣的一种方法,而在那个时候我也逐渐接触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