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小龙 | 截拳道的武学艺术

 格格的阿玛 2020-02-29

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根本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的,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高深而普世的民族文化。武学诞生于这些优秀的文化中,历代无数武林先辈倾尽毕生心血,寒暑不易,血火交融,忍常人无法忍之痛楚,立常人无法坚持之志向,于无路处开山立派,开枝散叶,始有武术之百花争艳。当今世界,也只有真正的中华武学可以科学而合理地阐释、修补、延长人的生命。武有大小,大者卫国,小者卫民。武学不仅是道学、哲学,训练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截拳道的武学艺术 来自武宗 04:42

截拳道作为一种竞技活动和文化现象,它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最为简练、实用、朴实、美观的防身健体的运动形式。截拳道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和人所共识的,它的作用首先是服务于人们的实战搏击、防身自卫和强身健体等实用目的。与此同时,人们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截拳道也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精神表现性和艺术审美价值。

李小龙的功夫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的核心实质是它所具有的技击性、健身性与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征,此“三性”高度的凝聚着创始人李小龙的那深刻的社会实践及生活体验、精神情感和人生智慧。此外,千百年来武术不仅是民族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而且更是民族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它是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创造成果。武术之所以长久不衰地生存繁衍在中华大地及世界各民族的民众之中;长期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得以极广泛地流传、继承和发展,正是因为武术具有技击、健身和艺术性的这种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根本特性,正是由于武术的这一根本特性,才使得武术具有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独具特色的各种武术流派和体系,而这些流派与体系又为李小龙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李小龙所独创的功夫乃是各流派的精华之大成。所以,不认真研究和探讨武术的艺术特性,便不能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与洞悉截拳道这种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所在。

李小龙曾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时曾谈过:以往,人们对我所独创的功夫的技击性及实用功能,认识和重视程度比较明确而强烈,而对我所表现出的表演艺术性则比较淡化,这是一种极偏颇的思想认识。殊不知,具有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截拳道,绝非是一个技击性特征就能够完全包容了的,更不能以弘扬技击或以恢复武术的本来面目为理由,进而排斥或否定截拳道的表演艺术性和审美功能。

为了能更直观地了解截拳道的内涵与艺术性,现将李小龙生前在授武时常用的一些有关艺术与截拳道的关系及作用的言论、见解转载如下,供有志于研究者参考。

截拳道系极致之路,亦系人生活中不可缺的调剂与倾泄。截拳道之艺术性的目的并非单单自私与只升华了自己一边的灵魂与意识,而是该开启凡民之心智、思想与意志,以应合着协调美满的自然世界,进而使自已的技击水平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艺术的活动并非全是在艺术本身,它深入一更深邃的世界,与其中各形各式的艺术汇流在一起,尤其是与拳道的融合,则更能显示出其生命力,而心灵的和谐与空灵中的联系也均由此得以实现。再者,人类为了完善自己,进而争相修习各种艺术,但是有一部分人却由于观念上的差异,而将无限的灵活变化转变成了僵化的或说是限定住的传统形式。因此,欲深解李小龙所独创的功夫,必须能舍弃一切理想、形式与派别,甚而也尤需抛却何者是与何者不是截拳道的理念。否则的话,你将很难体见截拳道的艺术性。

艺术借技击术吐露了内在心灵对事物了解之情形,艺术也由此变得更可解、更易接受与更易欣赏,当然这一切应归功于富有创新意识与表现欲望的革新者——李小龙。截拳道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目的系将内在的视觉投影于世界上,以描述人类最深入的心灵与经验的唯美创造。当然,也由此向世人证实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在文化的光圈中延续下来的强者之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