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白话释解》13

 廿氏春秋 2020-02-29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脉证九条方六首

【本篇提示】此篇论述了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病的脉象、症候及治法。

消渴病,是指多饮、多食、多尿和形体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小便不利,即小便量少或排尿困难,一般无痛感,是出现多种疾病过程中的一个证状;淋病,即以解小便时前阴淋漓涩痛为临床特征的疾病。三者大都涉及到口渴和小便的症状,主要病变在肾与膀胱,所出方治又可相互通用,故合为一篇论述。

一、【原文】厥阴之为病,消渴①,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不肯止。

【注释】

①消渴:指渴饮无度。

【白话解】厥阴病所表现的症状:是口渴想喝水,或渴饮无度,气逆向上冲心,心中有疼痛发热感,有饥饿感而又不想吃,吃下之后,就要吐出蛔虫,如果用下法治疗,就会引起腹泻不止。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厥阴消渴的证因。凡是邪热入厥阴经,会出现消渴,气向上冲心,心窝部有疼痛灼热的感觉,有饥饿感,但又不能进食,进食就会吐蛔虫。这是因肝木心火烁伤阴津所致,一般不宜用下法治疗,如果用了下法,那么胃气再次受伤,邪热就向下注,而出现下利不止。

这种消渴,与杂病消渴有些不同,因为这是多见于外感热病过程中的一种证候。所以古人也认为是属于厥阴范围的消渴病。

二、【原文】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注释】

①大坚:指大便坚

【白话解】寸口的脉浮而迟,浮是属虚证,迟是属劳证,虚是卫气不充足的现象,劳是营气衰竭的现象。

趺阳脉是足阳明的脉,如果浮而且数,脉浮是热(胃)气盛,数是胃热,就容易消化谷食,热气盛则小便数,小便数则大便就要坚硬,小便数与大便坚的症状同时出现,就是消渴病。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消渴的症状和成因。脉浮而无力为虚,乃阳虚气浮所致;迟是营阴不足的表现;浮而无力,按之兼迟,即为虚劳之征,故主营为俱虚,也就是气血并虚。

趺阳脉候胃,浮而数为胃热气盛。《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结谓之消”,二阳指手足阳明,两者多从燥化。并起来看,可以知道是因虚和内热而成消渴,也就是说气血并虚,胃火独盛是消渴证形成的原因。因此在证状上也就因胃火盛而出现消谷大便坚结和小便数多;小便越多,大便就越坚,饮水很多而口渴不止,这些都是消渴的主证。此即后世所谓的中消证。

三、【原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圆主之。方见虚劳篇中。

【白话解】男子患了消渴病,小便反而增多,饮水一斗,小便也一斗,可用肾气丸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甚亏消渴的证治。上消和中消,大多属热,惟下消寒热皆有,因为肾为水火之脏,內寓真阳真阴,所以肾阴虚和肾阳虚或肾阴阳两虚均可导致本病。本条所论是属于肾阳虚而致的下消证。因肾阳衰微,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以摄水。故“饮一斗,小便一斗”,所以治法上应该温补肾阳,同时滋养肾阴,采用肾气丸。

肾气丸方

组成:干地黄128、薯蓣64、山茱萸64、茯苓48、泽泻48、丹皮48、桂枝、附子()16

用法:上八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丸,用酒送下,加至20丸,一日三次。

四、【原文】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痰饮篇中。

【白话解】病人脉象浮,小便不利,有轻微的发热,而且极度口渴,应该利小便和发汗,用五苓散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水与热结,小便不利的证治。脉浮、微热为病在表,水与热结,膀胱气化受阻,故小便不利,内有停水津液不布,故口渴。用五苓散的目的,在于从表里分消其水,水去则热无所据,消渴自止。

五、【原文】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白话解】口渴而想要喝水,但饮水后又吐出的名叫水逆证,用五苓散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也是指出水与热结,小便不利的证治。本条病理情况是胃中停水,水入不能消化,因而上逆而吐,所以用五苓散去其停水。口渴而想饮水,但水进入以后又作吐的(呕吐之因由于水),所以称为“水逆”。这是因为热渴饮水,热已销而水不行,逆则成呕,乃是消渴的变证,虽列为消渴,而实为水病之类。因此在治法上也宜去其停水,仍可用五苓散。

【注】以上两条虽均由停水所引起,但在病理情况上略有不同。前者是因表邪未解,热不得泄,引起膀胱气化失职,以致口渴饮水,小便不利。后者是先因膀胱气化失职,水停于胃,津不上输而渴,饮则拒而不纳,故水入即吐。两者在病机上虽有不同,但停水则一,故皆用五苓散利小便以泄水,水去则渴与呕吐自愈。

六、【原文】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白话解】口渴而饮水不停的,用文蛤(花蚬子)散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渴饮不止的证治。热渴饮水,水入而不能消解其热,往往反而渴不止,根据尤在泾的说法是“水反为热消,故渴不止”。宜用文蛤散之咸寒,除热润下,用来挫其炎热之势,根除其渴。

文蛤散方

组成:文蛤(花蚬子)五两

用法:以上一味药,捣为散剂,用开水五合,调和服用方寸匕。

【注】《医宗金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者,五苓散证也。渴欲饮水。水入则消,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证也。渴欲饮水而不吐水,非水邪盛也。不口干舌燥,非热邪盛也,惟引饮不止,故以文蛤一味,不寒不温,不清不利,专意于生津止渴也。

七、【原文】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①,小腹弦急②,痛引脐中。

【注释】

①小便如粟[sù]谷子)状:指小便排除粟状之物。

②弦急:即拘急。

【白话解】淋病患者,小便不通畅,解出象粟状样东西,小腹拘紧而急,疼痛牵引到脐中。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肾虚膀胱有热之石淋的症状。淋病以小便淋漓不爽,尿道疼痛为主证,有五淋之分(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本条小便如粟状,多指石淋而言。由于膀胱为火热燔灼,尿液为热所灼,结成固体物质(砂石),梗阻于输尿管中,所以,排尿不畅并产生疼痛,牵引小腹拘急痛甚。

八、【原文】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白话解】趺阳部位的脉数,是胃中有邪热,就大量的消耗水谷,表现为消谷善饥,所以不断进食,因而引起大便坚硬,小便次数增多(频数)。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中消证。趺阳(指胃脉)脉数,这是胃里有热,症状是消谷引饮,大便坚结,小便数,这实际上就是消谷善饥的中消证。由于胃热津液干,所以大便坚。尤在泾说“大便坚则水液独走前阴,故小便数”,因此说这是中消病。

九、【原文】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注释】

①便血:这里指尿血。

【白话解】素患淋病的人,不可用发汗法,若误用汗法,就一定会出现尿血的症状。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淋家禁发汗。淋病患者多因肾虚膀胱蓄热,阴液常不足,即使有恶寒发热的外感证候,也不可轻易发汗,如用辛温的发汗药,多劫伤营分,迫血妄行,引起尿血。

【注】本篇论述淋病仅以上两条,既叙证简略,又无治方,可能有脱漏,必须互参小便不利条文及后世医家对淋病的论述,方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

十、【原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圆主之。

【白话解】小便不通利的,是体内有水饮停留,病人苦于口渴,用栝蒌瞿麦丸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上燥下寒,小便不利的证治。肾主水而司气化,若下焦阳气衰微,不能蒸化水气,使上焦转为燥热之证,故其人苦渴,阳虚不化,水滞不行,故小便不利,可能腰以下有水肿现象。治以助阳利水,生津止渴,方用瓜蒌瞿麦丸。方后说:“腹中温为知”,应知下焦寒盛,炮附子一味,应为方中主药。

栝蒌瞿麦丸方

组成:栝蒌根二两茯苓 薯蓣各三两 附子一枚() 瞿麦一两

用法:以上五味药,共研细末,炼蜜作成丸如梧子大小,每次饮用三丸,一日三次。如果没有效果,药量增到七、八丸,以小便通利,肚中温暖为原则。

十一、【原文】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白话解】小便不通利,可以根据病情,选用蒲灰散治疗,亦可用滑石白鱼散或茯苓戎盐汤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原因不同而小便不利的三种治法。小便不利可见于多种疾病,究其原因很多,这里仅言主证,并列三方,至于如何运用,从药测证,可作如下理解。

凡是小便不利而有浮肿腹胀等症状的,用蒲灰散是恰当的。滑石白鱼散中的白鱼(衣鱼)很难弄到,所以并不常用。茯苓戌盐(青盐)汤现已不常用。但考此三方均为因肾与膀胱有热所设,与上条瓜蒌瞿麦丸证下焦阳虚作对比,说明小便不利之证,是既有下焦阳虚,又有肾与膀胱有热所致的疾病。

蒲灰散方

组成: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用法:以上二味药,捣为散剂,每次饮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滑石白鱼散方

组成:滑石二分乱发二分() 白鱼二分(亦名衣鱼、蠹鱼)

用法:以上三味药,捣为散剂,每次用水送服方寸匕,一日三次。

茯苓戎盐汤方

组成:茯苓半斤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用法:以上三味药,先将茯苓、白术煎成药液,再将戎盐放入融化煎开,分三次温服。

十二、【原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暍病篇中。

【白话解】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的,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方见中暍篇中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肺胃热盛消渴的证治。肺胃热盛而伤及津液,出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的症状,恰似后世所说的“上消”证。凡是肺胃热盛、津气两伤的口渴想喝水,又口干舌燥的,不论是上消或是中消,均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

十三、【原文】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白话解】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如果小便不通利的,用猪苓汤治疗。

【本条分析】本条是指出水热伤阴消渴的证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是水热互结,郁热伤阴之候。与第四条表热挟水消渴不同。前者用五苓散从表里分消其水,不同用猪苓汤清热滋阴以利水。

猪苓汤方

组成: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用法:以上五味药,用水四升,先煮猪苓、茯苓、滑石、泽泻四味药,取二升,去药渣,加入阿胶烊化,每次温服七合,一日三次。

【本篇小结】本篇论述了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病,其共同点是在症状上均可出现排尿异常,故合为一篇。

热盛伤津(上消、中消)——渴欲饮水,口舌干燥——治宜清热生津止渴(白虎加人参汤)

肾亏消渴(下消)——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尿一斗——治宜温补肾阳、滋养阴液(肾气丸)

热盛消水——渴欲饮水不止——治宜清热润下(文蛤散)

表热挟水(小便不利)——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及水逆变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治宜化气行水利小便(五苓散)

水热伤阴(小便不利)——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治宜利水滋阴(猪苓汤)

上燥下寒(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若渴——治宜化气利水润燥(瓜蒌瞿麦丸)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便血(尿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