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言生讲心经02 五蕴皆空

 昵称64729474 2020-02-29

点此收听《吴言生讲佛经》: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22657729/

关键词

观自在菩萨 五蕴,五阴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无常,一期无常,刹那无常,缘起

一念中九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

生老病死,生住异灭,成住坏空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解说正文

《心经》最重要的一段文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是修行般若的人,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是所修行的般若行,

“照见五蕴皆空”是修般若的境界,

“度一切苦厄”,则是修行般若的结果。

《心经》最主要的思想是“五蕴皆空”。什么是五蕴?

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

它是构成人身和万物的五大要素。

五蕴,由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构成。

五蕴中的色,就是物质;

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就是精神。

色,就是物质性的东西,

受想行识,就是精神性的东西,是念头。

六道轮回,沉沦苦海,是因为五蕴不空。

怎么才能观照到五蕴皆空?

色蕴是无常的,所以是“空”

我们的这个身体,不断地在变化。

生老病死,一期无常。

刹那无常,变化太快、太微细,

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出来的。

由此可见,生理的无常,

是每时每刻,每个刹那之间,

都不断地在发生的着的事实。

广义的色蕴也在成住坏空。

古希腊哲学家郝拉克里特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色蕴是缘起的,所以是“空”

从色蕴狭义的范围----人身来说,

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

四个部件组装而成的,所以它是空的。

受想行识是无常的,所以是“空”

受想行识,也就是念头,也是空的。

受想行识它是无常的,所以是空的。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仁王护国经》:

“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经九百生灭。”

一个念头中,就有8万1千次生灭!

物质的世界有生老病死,

精神的世界有生住异灭:

一个念头形成了,叫做生;

这个念头保持了它的样子,叫做住;

这个念头开始发生变异,叫做坏;

这个念头消失不见了,叫做空。

受想行识是缘起的,所以是“空”

受想行识四蕴,一切心理活动的生起,

都是六根和外境相接触的结果,

是六根和六境接触的缘所生起的,缘起。

没有六根跟六境的接触,

受想行识都不可能产生。

因为是缘起的,所以是性空的。

佛经中说: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一切在因缘条件下所生起的事物,

它的本质本性都是空的。

“空”的真实义

五蕴皆空是《心经》的要旨。

世人最大的问题是五蕴不空!

五蕴不空,就会生起各种各样的烦恼。

凡夫用污染的五蕴来造孽,

圣贤用清净的五蕴来行善。

五蕴皆空的“空“,它的意思并不是没有,

而是突破、超越、转变、不执著!

小结

为什么五蕴皆空?

首先,五蕴都是无常的,

色蕴有生老病死,

受想行识四蕴有成住异灭;

其次,五蕴都是缘起的。

色蕴,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

受想行识四蕴,是根境和合而产生。

因为五蕴是无常的、缘起的,

所以在本性上是空的。

打开喜马拉雅app,搜索“吴言生”,订阅《吴言生讲佛经》,聆听、阅读全文。

点此收听《吴言生讲佛经》: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226577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