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小课堂 | “痴”与“慧”(二):“缘起性空”

 昵称37581541 2019-07-31

作者

洞烛

“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 

  ——《红楼梦》第一回回末脂评

《红楼梦》的读者,在很多地方容易产生争议,但大部分的问题,除了时代的不同,更多的是源于概念和定义的模糊。

比如“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出现了“色”、“情”“空”;

这段脂批,又出现了“幻”、“痴”。

那么,这几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各人的理解又有多大的区别?

各人的理解,和作者的本意,是否一致?

说实话,这是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些词,儒释道三家都在用,而且这三家都把它们当做各自的术语。

而这三家在使用这些术语的时候,有时意思接近,有时,却是有很大歧义的。

而这三家,也有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教派。

本来,儒家因为比较偏实用,还比较好一点,但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阳明心学,其中吸纳了大量的道家和佛家的思想。

从此以后,三教合流越来越明显,而这些术语的混用,也就越来越似是而非。

在这种情况下,要明确曹雪芹用的到底是哪一家的表达,借用的又是哪一家的概念,是真的要很细心才是。

没办法,我们只好做死功课,一个一个来:

先谈色、空。

这两个字连用,似乎没什么歧义,因为一般而言,这是纯粹的佛教用语。考虑到中国文人讨论佛教,通常都是禅宗,而《红楼梦》文本里,还讨论过六祖慧能那段著名的公案,所以,在本文中,佛教的其他派别,就不涉及了。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般简称《心经》,是大乘佛教总纲,也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谈色空,从《心经》起,算是归宗。

《心经》开卷即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其中的“色”,是指一切现象。

对,“色”不是指女色或男色,不是指情欲,是你我能看到的、能感知到的一切东西。

“色”,也就是整个物质世界。

而“空”,是指世界本质。

对“空”解释得最系统的,是龙树。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龙树的推导过程很缜密,这里不引用了。

我说点自己的理解吧:

比如,我有大脑、有眼睛、有鼻子、有各种器官,然后凑起了一个“我”;

如果这一切都没有了,自然也就没有“我”了;

所以,作为系统的“我”,其实是一个集群的命名,我没有“自性”;

以此类推,万物万灵,都没有“自性”;

“自性”为“空”。

而怎么会有了“我”呢?

出于“因”、“缘”。

N多的原子,结合为一个分子,出于因缘,“我”的出身,出于因缘,万物都出于因缘,此谓之“缘起”。

这就是佛教最重要的概念——缘起性空。

很显然,放到现代科学,这段话不能让人信服:

原子是实的,分子是实的,粒子再小,比如夸克,依然是一种“实在”,怎么能说是空的?

好吧,现代物理学找到了“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学拯救了佛教。

(以上是个不算笑话的笑话)

色空可以泛泛而谈,但“情”就不同了;

因为儒家、佛教,甚至道教,对“情”都有不同的定义。

而且,谈到“情”,还必须涉及到“性”。

所以,下一回,从儒家开始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