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人才经营瓶颈(余世维)

 刚说 2020-02-29

一,“人才”与“人员”主要分别在哪里?

——人才的价值应该较高,报酬也较高,更重要的,他的贡献也必须较高

1人才的价值应指他在企业或组织中的生产力

a,从公司角度看,这个岗位需具备什么“价值”(条件)?

b,他的“价值”哪些现在可以利用,哪些未来才能利用?

c,他的价值在公司中与行业中相对不同的程度有多少?

2人才的贡献大于等于公司支付的报酬

(人员精简:用一个人给两个人的薪水做三个人的事; 知识淘汰率每年20%)

a,“贡献潜力”如何证明?如果他是一个新人。(判断人才三个问题:以前做过什么成功的项目?对行业里经常发生的事情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什么判断?)

b,支付报酬可以考虑“阶段性调整”,在贡献大小还无法确认以前。

c,报酬除基本薪资以外,还可以考虑团队奖金、教育训练奖金与红利

※思考※

一个人才的应有贡献在公司里发挥不出来是因为什么?

提示:

& 高管未充分授权

& 没有配套的制度与人手

& 企业文化不对

 

二,在自己公司里培养一个人才,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因为公司业务扩张得很快,人才总是不够,令人激赏的人才就更稀少了

1培养人才基本上应该是实施“干部储备”制度

储备干部:储备未来的主管;储备干部比例1/100;储备干部能用的是1/4

a,各种岗位的资格要求应该做成表列而且量化

b,见习经理(各级主管)计划包括“岗位模拟”、“问题分析”、“决策推演”等方法(教官应该用自己公司的高管;总经理每周抽出时间给学员上课)

c,“准人才”对自己的分数差距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可以查知

2快速培养一个人才,就像叫一份快餐一样:简单、精致、可口、快速

a,指派一位“辅导员”就最重要的功能密集教育

(新进员工指派辅导员;资深的员工和干部就是辅导员;没干过辅导员的以后不能提干;辅导员要有津贴;辅导员与学员绩效绑在一起考核)

b,带在高管的旁边随时on—line沙盘操演

c,暂时性调派,与原主管一起工作(生产与物料;市场与销售;财务与会计)

※思考※

人才就跟学生一样,很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怎么弥补?

提示:

& 在绩效考核表中注明他的不足

& 用二元体系方法升迁

& 以见习的方式轮岗(对一个员工的栽培和训练在职训练占70%,读书占20%,上课占10%)

 

三,在外面挖掘一个人才,你要注意什么?

——用较高的待遇挖一个现成的人才是大多数公司的常用手法。

※说明※

1既然是钓之以利,就要注意下列问题:

a,他的薪资在公司里会很凸出(我们可以考虑“津贴”)

b,他的承诺和你的期许可能不符(我们事先应该探询)

c,他也许会要求参股(我们应该先分红,后持股;持股要在两年后;公司的任何股份禁止外面流通;股份不可以转卖;持股要吃子公司的股份)

2,挖来的角不会没有适应问题吧?

a,他不适应我们的文化

b,他不适应我们的游戏规则

c,他不适应我们的权力架构

※思考※

请神容易,现在我们要准备送神了。

提示:

& 先与他讨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挖来的人写承诺)

& 再给他重新出发的时间与我们可以答应的条件

& 如果不成,我们就考虑换岗,并检讨报酬

 最后只有缩小职权,形同逼退

四,提拔一个“准人才”,高管应该协助他什么?防范他什么?

——准人才是接近人才的人员,所有还要拉一把,因为不是确定的人才,所以也要盯一下

※说明※

1,高管应该怎么去拉一个“准人才”?

a,用三个阶段去培植他:授权——赋能——分权(别忘了,必要时收回权力)

b,对他所负责的项目或任务定期检讨缺失(准备个缺失记录本,把缺点详细记录下来)

c,送到分(子)公司或网点去历练(企业家或商人要:心肠要狠,眼光要准,手脚要快)

2,高管应该怎么去盯一个“准人才”?

a,小心他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b,收集有关他的反馈信息,包括同事、客户、供应商与同行

c,随时在旁边或以任何方式提醒他改善缺失(干部联络簿;便纸条;)

※思考※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准人才”?

提示:

& 已有一些可以肯定的绩效与能力

& 还有可以发展的空间与潜力

& 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良好(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有自信及人际影响力、专业知识)

 

五,即使是人才还有等级与功能之分。你知不知道他的弱点与极限在哪里?

——这世上没有完人,一件事也不可能什么人都会做,一个人也不可能什么事都会做。(用对地方)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的人,只有用错地方。

人力资源的毛病:

a,对公司产品不专业

b,太注意过程不注意价值

c,太重视制度,不重视什么是应变

d,不受一把手的重用

※说明※

1,区隔人才的性质可以参考各种应用标,然后给他一个定位。

a,缜密;草率;畏缩;强势

b,宏观;微想;保守;急进

c,强调效果;注重过程;影响他人;英雄主义

d,长于行动;善于分析;人性道德;功利心强

e,比较自我;在乎他人;迂回;直接

2,为了避免把人用错,我们要注意哪些地方?

a,他的人格特质与我们派给他的工作性质有没有明显的冲突?

b,我们有没有发挥他的长处或强项,闪避他的短处或弱项?

c,依照彼得原理,思考每一个干部的“职能极限”与“用错经验”

※思考※

回想几个常见的“人用错了”的例子。

提示:

& 不拘小节又不会带人的人当“车间主任”?

& 天天研究问题又有点保守的人做“销售部经理”?

& 个性固执又心直口快的人派“总办主任”?

 

六,公司发展有不同的阶段,所以对人才也有不同的要求。你会不会区隔你的人才?

——打天下与治天下的人不同。小饭馆与大餐厅的掌厨也应该不同。(用对时间)

※说明※

1,按照公司的发展,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a,创业时  能够在特定的市场吃一口饭。(任务导向)

b,立足时  能够留住公司的核心人员,建立工作规范。(作业导向)

c,成长时  能够设计产品差异,完善组织系统。(竞争导向)

做企业,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吨位决定地位,心态决定状态,脑袋决定口袋,胸怀决定功勋。——牛根生

d,扩张时  能够制定有效战略,开发公司资源,营造企业文化。(标旗导向)

e,成熟时  能够防止公司老化(人越用越多;网点越开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节约成本。(变革导向)

2,对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的战友如何安顿?

a,增加年功俸但不升迁

b,派任研发中心与顾问群

c,转战第二相关产业

d,增派特别助理

e,只担任董事会或股东会成员

※思考※

“杯酒释兵权”可不可能令人难受?包含你自己。

提示:

& 指出他的管理瓶颈

& 要求他再受教育

& 给他好听的头衔但不要界以重权

& 事前制定有关规定,包括年龄限制

& 动之以情,在歌舞厅里劝说(在心情很轻松,场合不严肃的地劝说)

 

七,人才也有不像人才的时候,是因为什么?

——中庸:“君子慎其独也。”

    孔子:“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说明※

1,人才通常指他的才能,而道德与情欲又是另一把量尺。

a,凡人最明显的一个特质就是先想到“自己”——自私、自我、自大(有才有德是上品;有德无才是良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无才无德是废品)

b,公司应该树立起一个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与伦理规范

领导老板的四法则:

& 你做了什么,在做什么,准备做什么,要时时向上司报告,以便建立双方的信任;

& 尽可能准确地评估你的竞争优势,这样既能避免过于自信和过于保守,又能保持上司信任你的分析;

& 说出真话,但不要跟上司争吵,也许你是对的,但你的名声也将由此而受到损害;

& 不管你心里怎么想,表面上一定要尊重上司的地位,要学会与上司合作

                               ——迈克尔.大西姆.沃顿领导力教授

c, 对人才纵容或包庇很容易打击团队,也影响统一指挥的纪律(毛病是惯出来的)

2,人才开始冒犯或破坏规矩有哪些征兆?

a,上下班、开会、出差不太守时

b,在客户与供应商面前宣称大小事由他定夺

c,在同事中不断表白公司靠他养活

d,对上级领导不够尊重,对下属气使颐指

和老板划清“界限”:老板是不能做朋友的,即使你和老板过去是朋友,或者老板真把你当做朋友看待,但心里一定要有一条老板和雇员的界限

e,私生活不检点

※思考※

人才出现下列问题,我们一定要正视,对他告诫或忍痛割舍。

& 他账目交待不清,涉嫌舞弊

& 他在外自谋生计,私自移转公司业务

& 他在公司拉帮结派,常搞对立

& 他在公司绯闻不断,纠缠不完

 

八,为什么很多人才留不住?是他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

——经济刚刚起飞的地方都有这种现象,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说明※

1,人才不想待下去是因为什么?

a,社会   很多人把跳槽看做是晋升的捷径,何况不少公司缺人

b,公司   企业文化(氛围)、制度、发展让他不满

c,个人   薪酬太低,工作单调,自己没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公司员工的五大需求:个人成长、合理报酬、晋升机会、产业前途、工作价值

2,面对人才不易久留,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

a,完善公司的“技术管理”,包括SOP(标准作业流程),不能因人而异

技术管理:每一个部门的技术和功能操作方法;把这种功能和技术操作方法做成规范(部门经理编写);技术管理需要慢慢的完善;技术管理要实际操作

b,“大客户管理”与“渠道管理”不能掌控在某一个人手里

c,参考日本人的“多能工”概念(员工不能只会做一件事情)

d,实在留不住,就搞清楚他离开的原因——亡羊补牢

※思考※

对跳槽(in &out),我们要反思什么?

提示:

& 他离开那家公司的真正原因,他再从你这里跳出去的机率大小(一个人2年之内跳3个公司,从你这里离开的机率是60%—80%)

& 你用他哪里?你知道他多少问题?

& 同行之间对劳动条件(工资等)与停止相互挖角应有一个协议(工资之间做协议;奖金、津贴、红利做协议;上下班、加班做协议;互不挖角;工作之间协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