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人才经营的瓶颈》,余世维著

 hnr360 2014-02-19

《突破人才经营的瓶颈》,余世维著
                     ==》查阅其他《读书摘要》


    每一个公司的总经理,第一个要去研究和决定的事情是应该安排谁去做各个部门的经理。
 
    人才与人员的主要区别:
    一、人才的价值相对较高;
    二、报酬较高;
    三、更重要的是他的贡献比一般人要大。
 
    所谓人才的价值,是指他在企业或组织中的生产力。
 
    人才价值的三个含义:
    一、人才的岗位价值;
    二、人才的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
    三、人才在公司和行业中的相对价值;
 
    能和对手竞争的,才是真正的人才。
 
    精简型企业用人的“123法则”:
    一、用一个人;
    二、给两倍的薪水;
    三、做3个人的工作。
 
    工资报酬 = 基本薪资 + 奖金 + 红利
 
    实施“干部储备”制度的三个要点:
    一、把岗位资格要求列表量化;
    二、建立见习制度;
    三、让“准人才”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快速培养人才的“快餐”理念:
    一、指派一位“辅导员”;
    二、让人才在自己身边,随时做“线上”沙盘演练;
    三、暂时性调派,与原主管一起工作。
 
    人才不适应症的表现:
    一、不适应企业的文化;
    二、不适应企业的游戏规则;
    三、不适应企业的权力架构。
 
    高管如何去“盯”一个“准人才”:
    一、小心他容易出错的地方;
    二、收集有关他的反馈信息;
    三、随时提醒他改善缺失。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准人才”:
    一、已有一些可以肯定的绩效和能力;
    二、还有可以发展的空间与潜力;
    三、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良好。
 
    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企业要改变单纯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一个人一旦到达某个极限,或是在某个岗位上非常出色,就不要轻易调动了。
 
    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
    一、创业阶段的任务导向型人才;
    二、立足阶段的作业导向型人才;
    三、成长阶段的竞争导向型人才;
    四、扩张阶段的标旗导向型人才;
    五、成熟阶段的变革导向型人才。
 
    公司应该树立起码的道德标准与伦理规范。
 
    领导老板的四个法则:
    一、跟你的领导在一起,要记住的第一件事就是,时时刻刻向上司报告,取得他的信任。
    二、尽可能准确地评估你的竞争优势,这样既能避免过于自信和过于保守,又能保证上司信任你的分析。
    三、跟老板说出真话,但是千万不要跟老板争吵。
    四、不管你心里怎么想,表面上一定要尊重上司的地位,要学会与上司合作。
 
    人才开始冒犯领导或破坏规矩的一些征兆:
    一、上下班、开会、出差不守时;
    二、在客户和供应商面前宣称大小事由他决定;
    三、在同事当中不断地表白公司靠他养活;
    四、对下属颐指气使,对上级领导不够尊重;
    五、私生活不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