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印学诗词析考之十四齐白石《忆罗山往事》

 聽雨軒sjh 2020-03-01
                          李砺

齐白石《忆罗山往事》二首,该诗见载于《齐白石诗草》《齐白石全集》《历代印学论文选》等,诗如下:
石潭旧事等心孩,磨石书堂水亦灾。
风雨一天拖雨屐,伞挟飞到赤泥来。

谁云春梦了无痕,印见丁黃始入门。
今曰羨君赢一着,儿为博士父诗人。
 罗山是湘潭晓霞山脉的一座山,本叫罗网山,齐白石在《齐白石自传》中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一八九五),我三十三岁。黎松安家里,也组成了一个诗社。松安住在长塘,对面一里来地,有座罗山,俗称罗网山,因此,取名为「罗山诗社」。我们龙山诗社的主干七人,和其它社外诗友,也都加入,时常去做诗应课。” 罗山风光之秀丽,颇能与苏轼《前赤壁赋》中所描绘之景象媲美。白石老人满90岁时,在给黎松庵的信中写道:“安得化身为蜗斗,负其庐置于罗山之侧。”即本诗中的罗山。
    齐白石刻印,始于1896年前后。《齐白石自传》说,他在34岁前几年,有一次,齐白石在一家大户人家画像,遇上一位从长沙来的篆刻名家,便请那位名家篆刻名章,以备画画题款之用,但那位篆刻名家很傲慢,几次说他的石头磨得不平,实际是不给刻,他气愤之下,自己用修脚刀刻了。后来他经人介绍,认识了黎松庵及黎鲸庵、鲽庵兄弟等,松庵及鲸庵兄弟都喜刻印,便教他一些方法,他参用了雕花的手艺,顺着笔画削刻,摸索门道。有次齐白石问鲽庵:“我总刻不好,该怎么办?”鲸庵打趣道:“南泉冲有的是楚石,你担几担回家,随刻随磨,等磨刻的石粉装满了三四个点心盒,印章就自然刻好了。”朋友的戏言,齐白石当做至理,真的担回几担楚石,反复刊后复磨,磨后复刊,客室成泥,“石潭旧事等心孩,磨石成浆水亦灾。风雨一天拖两屐,伞扶飞到赤泥来”。(白石自注:余学刊印,刊后复磨,磨后又刊,客室成泥,欲就乾,移于东,复移于西,移于八方,通室必成池底。松安闻余得数石印,冒风雨而来,欲与平分。)”诗中两人共研印艺情景于兹可见也。足见白石其勤奋之程度。黎松安见其如此刻苦,即将珍藏多年的“西泠八家”中的丁敬、黄易印拓相借,使齐白石有了“印见丁黄始入门”的经历。后鲽庵到四川做官,购得丁、黄印谱寄给齐白石,使他如鱼得水,进步很大。齐白石仿丁、黄所刻的印章如“湘潭郭人漳世藏书籍金石字画之印”朱文方印,落款“齐璜刻”是仿丁纯丁,另有其“心无妄思”“砚田农”亦是仿丁敬的,仿得很相似,唯转折处稍柔滑,印风更觉丰满些。仿黄易的也有,如其“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印侧有用何绍基体刻的印文释文,署“丁酉秋”。另有“我生无田食破砚”印侧有黎鲽庵的边款:“钝叟有此印,寄老仿之,直得神似,近来以铁书者称者,吾家松庵,鲧公而外,他人未许梦见斯种也,戊戋春三,鲽庵获观识此。”其实丁钝丁没此印,鲽庵搞错了,这是仿黄易的,与黄小松仿得十分近似。34岁那年,齐白石走出杏子坞,上湘潭县城拜大名鼎鼎的大文人王湘绮为师学习诗文,成为湘绮楼门中著名的“三匠”之一。36岁时他刊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印谱《寄园印存》四册,从此一步步向篆刻艺术顶峰攀登。齐翁直至晚年仍深深感纫,赠松安诗有云:“君与我论交,情比潭水深。未闻管与鲍,交得到儿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