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肾蓄阳,灸透一穴,男可补肾,女可暖宫!

 建材超级大批发 2020-03-01

一、小雪,肾的节气!

为何说小雪是肾的节气?

我们来看,小雪有三候: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这意味着小雪时节,自然界真正迈入到万物闭塞,收藏的状态。

液态的雨水化为固态的积雪,老百姓把蔬菜储藏起来,同样也是藏的一种体现。

而之前我们多次提到过,「藏」对应的脏腑是肾,肾主藏精,通于冬气。

古人告诉我们,小雪养生贵在养藏,固精,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补肾,减少肾气的消耗,别让自己肾虚。

如果是肾虚的人,就更不能错过小雪这个节气,可以趁着万物闭藏的契机好好补一补。

二、女人肾虚,带来五种病!

你是否感到疲劳、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心烦失眠、夜尿频多......如果有的话,很遗憾,你可能是肾虚了。

别以为肾虚离我们很远,现代人要肾虚太容易了,熬夜,久坐,酗酒,吃肉太多,滥用药物......这些都是会伤肾的习惯。

如果是上了年纪的人,那就更容易肾虚,如果是女人,肾虚还会带来5种病:

1、脱发增多

你的乌黑长发最近是否渐渐干枯稀疏,失去光泽?最好的洗发护发用品,一星期一次的专业护理,挽救不了的局面。那么你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与肾功能减退有关了。

2、眼睛浮肿

早晨起床时,眼睛干涩,或许你会认为是前一天在电脑前工作太久的缘故,且慢,仔细观察一下,你的下眼睑是否浮肿得厉害?小心,这些都是肾虚的信号,说明肾脏不能够借助尿液的生成及时排出身体内的毒素,功能正在减退中。

3、更年期提前

潮红、盗汗、月经周期拖后,情绪波动……这些更年期症状如果找上了30岁的你,就该去检验一下你的肾是否有问题了。中医认为虚证的本质就是衰老。久劳伤肾的“肾虚”之人衰老速度较快。

4、怕冷

办公室里别人觉得合适的温度是否总让你直打哆嗦,使得你与同事在空调温度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还有你穿的衣服是否总是比别人多,你是否一受凉就拉肚子。中医认为这些都是肾阳虚造成的。

5、容易发胖

明明大家都吃的一样多,结果只有我胖了。你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有,可能就是肾虚。

因为肾虚容易引起水肿,痰湿堆积,脂肪堆积。这样的胖人一般还软弱无力,属于虚胖,更需要调理。

三、不打针不吃药,小雪后艾灸补肾

男可补肾虚,治疗肾虚的病变,如腰酸膝软、四肢不温、尿频、尤其夜尿多等症状。

女可暖子宫,治疗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如痛经、子宫肌瘤、或其它一些能够引起月经期疼痛的病症。

它就是——生殖穴 

生殖穴划的不是一个穴位,而是一个区域,它主要包括的是肾俞穴和八髎穴。

 艾灸或者按摩刺激生殖穴 

肾俞穴在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八髎穴是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

中医认为肾以虚为主、以寒为常见现象。而艾灸这里,或者通过摩擦也能很好的使这里变热,从而达到温肾阳、暖宫、袪瘀、散寒的作用。

如果是自己行擦法,可以竖擦,如下图。

在按摩之前,最好在皮肤上涂上一层活络油,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驱寒除湿。

如果没有药油,也可以用一般的厨房里面的芝麻油或橄榄油,做润滑作用。

这个补肾暖宫的小方法,男女老幼都适用,且简单有效,如果有条件艾灸效果更好试试吧~

四、泡脚后按摩,补肾藏阳

小雪节气,阴阳不交,天地不通,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影响人的心情,使人比平时更容易感到焦虑和忧郁。养生需要自我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这个时候,不妨多泡泡脚。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少阴根起於涌泉。”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源。按揉涌泉穴,自古就是补肾良方。

宋代大文豪苏辙《送杨腾山人》诗中也有:「夜归空床卧,两手摩涌泉。窗前雪花落,真火中自然。

晚上用热水泡泡脚,有条件用艾绒泡脚包泡脚,还可以通经络,助睡眠;除寒湿。泡完脚后手掌搓脚心100下,发热,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点揉涌泉3分钟,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长期坚持,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

五、名中医推荐,秋冬进补,首选食疗

黑色食物养肾

黑色食物是指颜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种天然动植物。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肾,因此,常食黑色食物可补肾。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紫菜等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它们可明显减少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对流感、慢性肝炎、肾病、贫血、脱发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有:“五色入五脏,黑色独入肾经"的理论,意思就是“黑色食物”对于我们肾气的生发有着作用,借助自然黑能量让你轻松找回年轻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