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全面贯彻落实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方针

 福田书院 2020-03-02

  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各级党委政府将“环境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措施之完善、保障之有力、逗硬之坚决,但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环境污染”咋就如此难以治理呢?

  我们先来理一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找一找“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世间万物本为一体,大自然始生了万物、养育了万物、协和了万物、成就了万物,还要承担化解万物排放的废物。我们假设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资源为A,人类向大自然排放废物为B,大自然养育万物能力为常数X,大自然化解废物的能力常数Y,治理环境投入资源为C,那么:

  当,A+B<X+Y时,生态环境良好,并保持持续向好趋势,不需要治理……①

  当,A+B=X+Y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即不坏不好,可治理可不治理……②

  当,A+B>X+Y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并呈现持续向差趋势,需要进行治理……③

  出现第③种情形时,为了人类长久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治理。现在我们假设在A+B不变的情况下实施人工治理;或在A+B虽有所减少,但减少数量小于或等于C时,则:A+B+C>X+Y,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只有当A+B+C<X+Y时,才能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目标。

  所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实现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提出的“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

  一、落实“节约优先”的方针,减少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和排放废物的总量。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生产废物排放;二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使用周期;三是要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自觉执行“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不搞或少搞“四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勤俭节约,减少生活浪费和废物排放。

  二、落实“保护优先”的方针,保护大自然生养万物和化解废物的能力。一是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二是要保护天然湖泊、草场、湿地等资源,保护大自然修复能力;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和发展中,切实做到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防止破坏环境现象发生。

  三、落实“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减少人工治理对自然增加的压力。一是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给自然修复留足空间和时间;二是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变事后治理为事前保护;三是要坚决杜绝环境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短期行为,提高人工治理的实效。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牢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的重要论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要求,在单位、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杜绝“四风”等不良现象,力行并倡导绿色消费、合理消费、节约消费、爱护环境,追求“天人合一”人生境界,做一名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