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在人体之中有多重要?

 秦皮 2020-03-02

昨天我们提到了“形”在人身体之中的作用——阴阳之间相互转化的载体。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了哪些有关“形”的内容呢?我们今天继续来看经文的内容。

1.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藏府。

黄帝在提问题的时候,为何用人形这个词呢,而且藏府要排在人形之后。所以进一步了解【形】,对我们判断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2.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我们人有人形,实际上病也有病形。那么病的形是如何表现的呢?实际上无非是两种,一种是阳胜身热,一种是阴胜身寒汗出。而人身之病,不过两种情况。

阳胜身热,腠理闭。为何会腠理闭塞呢?

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腠理,在《金匮要略》中有这样的解释,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那么这个腠理的位置在哪呢?

在全身上下各处,连通四肢五脏内外表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如果将用针灸刺入穴位,有的是不出血的,这就说明了人身血肉是有空隙的,这些空隙可以容纳除了血以外的气。而理则是附着在腠之上的,是有形状的,而理包裹着腠。

腠理闭塞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本原因就是阴阳失去平衡了,而直接原因则是流注于腠理之间的气血被堵塞了,那么能够堵塞气血运行的是什么呢?就是六邪。

腠理闭塞,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气憋住了,出不去了。我们平时都知道在用鼻子呼吸,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皮肤也在呼吸。虽然西医有科学数据证明,皮肤吸收的氧气量仅为肺的1/160,不足以供应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需。西医只是提到了一个吸氧的功能,但是皮肤实际上是只是腠理的表层,腠理的深层代表的则是脏腑,皮肤对于气的出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腠理被阻塞,内外不能交通,而体内的阳气盛,所以气憋住了,吸气的时候就很费力气,必须要以身体俯仰配合才能够正常呼吸。

汗不出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汗的解释,黄帝内经有一个定义:阳加于阴谓之汗。那么汗既然是出现在皮肤上,也就是气外行才能出汗,所以气不外行,是以汗不出。

齿干的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阳盛而阴若,津液干涸所致。如果症状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阴衰于下,腹满而死。阳胜,所以能够抵御冬日之寒。阳盛则热,热甚则不能耐夏之热。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凡是能够抵御冬季气候的人,就是阳盛体质,在治疗的过程中,就应该考了阳胜的情况,给予清热泻火。阳盛则阴竭,得冬日助力,尚可支撑,所以一般在夏季有各种症状出现,而冬季没有症状出现的人,多为阴虚所致。

阴胜则身寒汗出,之所以出汗,就是因为阳不能守卫自身之阴,以至于阴行于外。由于阳加于阴谓之汗,所以只要是出汗,对自身之阳就有消耗的,本身阳就不足,出汗之后对阳有所消耗,所以会发冷。这个时候阳衰于下,而阴不能藏,所以就会出现腹满而死的情况。

阴盛,所以能够抵御夏日之热。阴盛则寒,寒甚则不能耐冬之寒。也就是说,凡是能够抵御夏季炎热气候的人,都是阴盛体质,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用温阳散寒的方式进行治疗。阴盛则阳衰,喜欢暖而不喜欢冷,所以能够耐得住夏季的炎热,而不能忍受冬日的寒冷。一般在冬季有各种症状出现,而夏天病症的人,多为阳虚所致。

所以,我们治病的过程,就是要理人形,察病形。先清楚正常人的的形是如何,才能知道病形的状态,通过改变这种状态,就可以获得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