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介绍我是谁 大家好,我是严警,来自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第1组的成员。在一课研究的微信平台中,期待与您相遇共同探寻一课研究之路。 本期内容有哪些 本期内容主要围绕《面积单位》这一课设计实录与反思。 (1)听一听,《深入浅出,平易近人 ——怎样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 (2)读一读,《巧用数学活动 发展空间观念》。 (3)思一思,《数学好玩:布雷炸敌舰》。 3 轻轻松松听听书 《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怎样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 ——选自《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年第9期张奠宙教授文章 4 坚持阅读8分钟 课前慎思 课前,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学生究竟有怎样的认识?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就这样的三个单位,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大小,让学生真实建立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呢?如何让学生顺利地从一维的点、线过渡到二维的面,发展空间观念呢? 小学数学十大核心概念中关于空间观念是这样描述: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结合本教学内容,需要发展的空间观念即:“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1平方厘米需要建立的表象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就是1平方厘米。”同理,建立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课堂实录 活动一:猜大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那如何让学生将面积单位与正方形的大小建立起联系呢?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通过自主探索和操作,明确了选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来测量面积最为合适。但究竟用怎样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上课初,与孩子们做了一个数学小活动——'比大小'。 课堂实录1 师: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请男生闭眼趴桌上,女生,看,这个长方形有几个面积单位? 女生:6个。 师:男生睁眼,女生闭眼趴下。男生,看,这个长方形,有几个面积单位? 男生:24个。 师:刚才我们用耳朵听到了一个长方形有24个面积单位,另一个有6个面积单位,你们猜一猜哪个长方形面积会大些?(请2人说。) 男生:我们看到的大。 女生:我们看到的大。 师:坐端正(做动作)。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看!这是女生看的,这是男生看的,哪个大一些? 生:一样大。 师:真的一样大吗?我们比一比。不对啊,既然面积一样大长方形,怎么一个用了6个面积单位,一个用了24个面积单位呢? 生:因为他们选用的测量的正方形的大小不一样。 师追问:看来我们在测量面积时,不仅要用统一的图形——正方形来测量,还要统一正方形的大小,不然结果会不一致。那么数学中规定用多大的正方形做统一的面积单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常用的面积单位。 活动二:认识1平方厘米。 在认识到需要统一面积单位后,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有这样一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直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自己来思考,这样的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学生们有说拿尺出来量正方形,这里老师继续追问,用尺量正方形的什么?学生思考,量正方形的边长,边长是1cm。这里也会有学生说4cm。在这里,追问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一维到二维转化的过程,学生用尺量出来的是边长,即线段的长度,有学生说到的4厘米,是正方形的周长,在这里制造了认知冲突,教师用手比划,摸着一条边说这是1厘米,摸着4条边,这一周长度是4厘米,那哪里是1平方厘米呢?通过不断的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晰,这个正方形的大小才是1平方米,是面的大小。在这里通过一连串的活动“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的数学活动,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和感受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初步建立1平方米的表象,并通过“估一估”的活动感受几平方厘米,进而理解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 课堂实录2 1.量一量 师:拿出桌上最小的正方形,这个就是我们数学中规定好的面积单位之一。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正方形。 师:看到这个正方形,你们准备怎么研究? 生:量边长。 师:拿出尺子来量一量。 生:边长是1厘米。(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师:边长为1厘米,那面积是多少呢?这是面积?(指某一条边)这是面积?(四条边长呢?) 生:不是。是边长,4厘米是周长。 师:看来面积和周长是不一样的,可见,面积不能用厘米做单位。在我们数学中规定,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课件演示)(课件完后,贴上板书“面积为1平方厘米”。) 师:来齐读一遍。 2.摸一摸。 师: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来,我们来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3.找一找,生活中1平方厘米的物体。 师:通过刚才摸一摸,你脑袋中有1平方厘米是多大的感觉了吗? 师: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小字本一个格子。 生2:骰子的一个面。 ...... 说到指甲盖的面积时候。 师:你真会利用身上的尺子,比如我们的指甲盖的宽为1厘米,我们的手伸展可以表示出1米。你们还在身上找到了1平方厘米。真会利用资源。 生:指甲盖的面积。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物体。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大家看看。(课件演示) 4.估一估,几平方厘米的物体,你估的准吗?(作业单:出示课本上做一做第2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带着1平方厘米的印象,来估一估,下面的两个长方形有几平方厘米呢?请看作业单的第一题。 生估。 师:你们估的准确吗?用手上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吧。 汇报结果。 (估3平方厘米和书上做一做第2题。) 活动三:认识平方分米。 在认识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学生课桌面的大小,制造冲突,发现用平方厘米做面积对于桌面而言小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自己猜测会是什么面积单位。学生在长度单位的认识基础上,可以类推出平方分米。就势让学生开始小组活动,自主研究1平方分米。 课堂实录3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会是哪个面积单位呢? 生:平方分米。 师:怎么想的? 生:长度单位中比厘米大点的就是分米。 师:你真会抓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那你们觉得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我们小组合作自主研究1平方分米。来,看看合作要求,我们要完成哪些任务?(问一问问题) 合作任务: 量一量: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 摸一摸:摸一摸手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约为1平方分米? 估一估: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桌面的面积大约是______平方分米。 师:下面请用“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估一估”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一下1平方分米吧。计时4分钟。 小组汇报。(请一组汇报。学生要汇报完,追问是怎么估的?) 师:同学们真棒,用“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估一估”的方法自己认识了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真了不起。 活动四:认识平方米。 平方米的认识,完全是放手让学生充分建立表象。 课堂实录4 师:你们觉得还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生:有,平方米。 师:那1平方米是个什么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师:那1平方米有多大呢?老师准备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你们来看看1平方米有多大。 1. 找生活中1平方米的物体——地砖。 2. 活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多少名同学呢? 教学反思 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三个活动中,虽说都是活动,但是教师的引导却是有所不同,在教学平方厘米时,为了更好地突破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教师一系列的追问、一系列的活动,都是教师步步为营,到平方分米教学时,更多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研究,到平方米时完全由学生充分感悟和认识。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讲到底,不分层次。而本课中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学生在各个活动中,充分建立起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5 数学小游戏 数学好玩:布雷炸敌舰 在图1所示的7×7方格的海域中,布设着敌方的潜水艇,潜水艇的形状如图2所示。现在请你来给我方布雷,问:至少要布设多少枚深水炸弹才能保证命中敌舰? 由于敌舰的形状占四格,所以我方在布雷时,应注意在横行或竖列四格的范围内布下一枚深水炸弹,这样才能保证命中敌舰。通过尝试,下面两种布雷方案(见图3和图4)都是可行的,至少要布置12枚深水炸弹(×处表示炸弹所在的位置)。 试一试,在同样的7×7方格的海域中,如果敌方的潜水艇变成如图5所示的形状,又该怎样布雷呢? ![]() ——摘选自《数学在哪里:小学三年级上册》 本期审核:陈雯雯 方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