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五篇诊要经终论(二)

 秦皮 2020-03-03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著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上一讲说道: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夏刺络俞,见血而止......秋刺皮肤,循理......冬刺俞窍于分理......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看一下,春天的时候,本应该刺散俞,如果刺了络俞,或者刺了肌肉皮肤,或者刺了窍,就会有各种惊人的外在症状表现出来。

学习内经,在我看来就是要弄懂这个气,所以这个刺也不例外,也是和这个气息息相关的。昨天的第一段就讲了,而且还做了纠正,无论讲针灸还是讲别的,都离不开这个气。那么我们就结合下边的症状,对诊要经终论》《刺禁论》的气进行分析,看看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春刺夏分,就是春天刺,会有什么表现呢?就是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症状?

春天的时候,阳气初生,这个阳是潜在地下的阳气,这时候开始向上升。
现在讲这个气,还需要配合这个卦象。我们先看一下,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也就是经历过三阳开泰,阳气从地下上升到地表,而此时人体的肝气上升,与天地之气相应,所以称气在肝,这个气是指人体的本气。

金匮真言论: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这里的阳是指肾阳,也就是肾阳升发,催动肝气。肝阳一升,阳气一动,百病俱消。如果此时肝阳不升,那么人就病了。

所有的病都是自身正气不足所致。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是因为自身正气不足,外在环境的变化,导致自身的一气周流发生偏转。

那么为何金匮真言论讲,春气在头,而诊要经终论却说“人气在肝”?这里就要讲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气的区别。这里说人气在肝,这里讲的是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应。而这个春气在头,是指病气所处的位置。

俞在颈项春气在头相应,而病之位在筋,而肝此时病的不是肝脏本身,而是肝气受病,所以说病在肝。

此时这个阳气初生,所以此时邪气就会入的比较深,那么刺至经脉分里,如果刺到了夏俞,那么就相当于刺潜了,此时没有通过针刺泄掉邪气,反而使得邪气更胜,所以这个只要懂了这个气,就能够从根本上明白刺之法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呢?春刺夏俞,会引动身体之气与外界之气的何种变化与交流呢?这个问题过于复杂,我们下篇分别讨论!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五篇诊要经终论(一)


弘扬中国文化

传承民族经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