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茶香飘万里 2020-03-04

翁仲,一般专指帝王陵神道石人像。唐朝之后,翁仲成为陵墓神道两侧石像生的一部分。

石像生是一种放置在陵墓神道的石刻,包括瑞兽、瑞禽、野兽家畜和人物几大类。石像生虽然是石质,但“像生”,就是像活的一样,在陵墓前承担仪仗队员职责。

石像生中的人物石刻叫翁仲,是一种借指。翁仲本为秦朝大将,叫阮翁仲,是秦始皇时一名勇猛异常的大力士。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

一、翁仲的种类与演化

(一)文臣。之国安邦靠文官,所以中唐时期,文臣首次入列神道翁仲,自此各代沿袭。汉族政权文臣峨冠博带,手持笏板;唐代文翁仲持笏肃立、温文尔雅,虔敬中透着睿智;满族文臣紧衣束袖,手托朝珠。袁世凯墓里的文翁仲,其风韵气度实在无法与前代相比。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唐代文翁仲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宋代文翁仲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明十三陵文翁仲

清东陵文翁仲—体态端庄,面容简练,双手托捧朝珠,上身略后倾,微腆肚腹,形象十分传神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袁世凯墓袁林的文翁仲

(二)武将。 武将或拄剑、或佩剑。唐明清三朝武翁仲颇有气势,唐代武翁仲,拄剑恭立、威严肃穆,森然里藏着忠勇,它们大都身材魁梧、宽袍大袖;北宋前期的石翁仲高大粗壮,后期的则身材修长,没有穿盔甲,着文官服饰,表情木然,反映了有宋一代重文轻武的社会状态。透过历代武翁仲的服饰、佩剑、表情等,仿佛可以感受到朝代兴衰的一点信息。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唐代武将,也称直阁将军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宋代武翁仲。瘦弱、没有一丝霸气。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明十三陵武翁仲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清东陵武翁仲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安阳袁世凯墓中的短腿武翁仲

(三 )番臣。番臣翁仲是唐陵所独有。在乾陵朱雀门外神道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使节的雕像,被称为"蕃像"、"宾王像"。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相仿,衣着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紧袖。蕃像均两手拱在胸前,仿佛列队恭迎皇帝。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为什么六十一蕃臣石像都没有脑袋,据说是被附近百姓毁坏。明朝初年,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立在这里守唐陵,觉得有辱国格,他想了一条借刀毁像之计。他经常晚上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第二天和百姓说,那些石像成精了晚上出来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庄稼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毁掉。明人李梦阳笔下也有类似记录,说乾陵的石人在太阳落山后都纷纷变成妖怪践踏田地,贪吃猪牛,无恶不作。老百姓气不过,抡起锄头把石像头都给砸了。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蕃臣石像在其他唐陵中也有发现,不过数量比较少。乾陵番臣石像,反映了大唐在武则天时期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四)外番客使。外番客使形象在石像生中出现,只见于宋陵。宋陵的石像生序列里都有三对客使,也叫“进宝官”。他们来自外国,双手捧珠宝、犀牛角、珊瑚之类的宝物,作进贡状。服饰与呈贡的礼物都各不相同。把外番客使也列入帝陵石像生中,体现了四夷来朝的大宋天朝气象。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五)勋臣。明朱元璋的孝陵神道翁仲只有文臣武将,勋臣都被朱元璋杀光了;朱棣迁都北京后,另辟皇家陵园,在神道上置文臣武将外,增设勋臣翁仲,这也是对勋臣另眼相看、特别表彰的方式。勋臣翁仲也是明十三陵所独有。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明十三陵戴侯冠的勋臣翁仲

(六)服务生

1、内侍。内侍是以伺候皇帝生活为主的宫廷服务员。唐、宋设内侍翁仲。在朱元璋父母的明皇陵中,也有两对内侍立像。朱元璋之后,内侍在翁仲序列里消失。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宋陵内侍

2、控马倌。为皇帝牵马的控马倌,入列翁仲序列,随时准备为皇帝出行服务。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宋陵仪马和控马官。每匹仪马有两个控马官,共2对马4对控马官。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明皇陵的控马倌

3、训象倌。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宋永定陵神道一侧的大象和牵象人

三、翁仲在陵寝上的应用

(一)翁仲首次入列帝陵石像生,见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自此各代的帝陵都沿袭此制。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二)翁仲种类及数量变化。唐代置10对,先只有武官,后有文武两种;宋代置8对,其中客使3对,武官、文官各2对。另有宫门口武士1对,宫门内和陵丘前内侍宫人各2对;明皇陵置10对,其中文臣2对、武将2对、宦官2对、控马者及马倌4对;明孝陵置4对,其中文臣2对、武将2对;明十三陵置6对,文臣、武将、勋臣各2对;清代置6对,武将和文臣各3对。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明孝陵神道的一对文翁仲

(三)翁仲站位。唐代翁仲在所有石像生中的站位,最靠近陵墓,这一站位为后世各代沿用;翁仲本身站位分三种情况。一是只有一种武官左右相对而立,如乾陵、定陵和桥陵各有十对双手拄剑的石人。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乾陵翁仲种类单一,10对翁仲皆双手柱剑,都是武官

二是与朝仪一致的左文右武。唐泰陵以下的十三座唐陵也各有十对翁仲,不过此时增加了文翁仲,其站位左文右武,与朝仪保持一致。文者握笏,武者拄剑;三是左右文文相对,武武相对,文在前武在后。自宋代起,元明清各代均为此种站位。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历代帝陵翁仲概览

文文相对而立

(四)对大臣墓置翁仲的限制。翁仲本身都是文臣武将或勋臣,作为大臣一般是没有资格享受这种待遇的。明代规定一品和二品大员可置翁仲一对;清朝则没有类似规定。

伫立神道的翁仲,看着朝代更替,看着陵墓盗掘,自身也在岁月变幻中,历风雨,遭破坏。粗略估计,唐代翁仲仅存五分之一,宋代仅存二分之一,明清时期的翁仲保护较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

翁仲作为中国石雕艺术的载体,为后人研究借鉴提供了便利;自带的服饰、武器等信息,也为后人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帮助;翁仲种类的变化、数量的增减、站位的调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变革。总之,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理应受到重视;作为文物理应受到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