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新用户68665845 2020-03-04

1周前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百年名校,复旦大学的医学课程广受赞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使复旦学子在家中仍能继续学业,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平台特别开辟“复旦大学神经病学2020春季课程(华山班)”系列课程,复旦大咖名师将集中讲授神经系统疾病的总论与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诊疗知识。

所有壹生的订阅用户也非常幸运,本系列全部免费向大家开放,下载壹生并订阅神经频道即可随时追踪最新课程,与复旦学子共享知识的饕餮盛宴。

赵重波教授关于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部分的干货分享,我们整理成文字,以飨读者,完整视频请戳阅读原文观看。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表格中是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5项区别。右侧蓝色虚线圈出的是上运动神经元通路,它受损会导致中枢性瘫痪;红色虚线圈出的是下运动神经元通路,它受损会导致外周性瘫痪(迟缓性瘫痪)。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了解瘫痪肌群的分布可以帮助医生判定运动通路哪个部位受损,上图显示了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病变产生的瘫痪分布。临床上则通过瘫痪分布来倒推受损病变的部位,这就是定位诊断的过程。

例如,大脑皮质运动区的病变可以引起对侧中枢性单瘫(一个上肢或下肢或面部的瘫痪,相对比较局限);

如果是内囊的病变,由于内囊区锥体束纤维比较集中,这里的病变容易引起对侧肢体完全瘫痪,程度较严重;

脑干病变可以损害同侧颅神经运动核,以及还没有交叉的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在延髓下部的椎体交叉,因此在椎体交叉水平之上的脑干病变,同时还可以引起对侧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上就表现为交叉性瘫痪——病灶侧的周围颅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不同的脑干水平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如中脑的weber综合征,桥脑的Millard-Gubler综合征,延髓的Wallenberg综合征等等。

脊髓型瘫痪的分布取决于其受损的位置。如一侧脊髓病变引起脊髓半切表现,即病变水平以下同侧中枢性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出现浅感觉障碍;而在高颈段脊髓横贯性损害时,由于支配四肢的皮质脊髓束受损,可以引起四肢的瘫痪;颈膨大损害时,双上肢会出现下运动神经元的迟缓性瘫痪,双下肢会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的痉挛性瘫痪;胸段的病变可以引起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而由于颈段脊髓未受损,双上肢是正常的。脊髓的功能复杂,除外运动功能受损外,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也可能出现。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临床上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将所有传导通路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来还原现实中某个神经结构的损害。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同样地,下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受损也会产生不同的受损部位和模式。如:

前角细胞损害时,瘫痪分布呈节段性,图中显示的是颈5脊髓节段的前角细胞病变可以引起三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神经根丛病变可以引起迟缓性瘫痪和感觉障碍,损害范围和前角型相似,也可以比前角型更广,累及一个肢体或多数周围神经的迟缓型瘫痪。图中显示的是颈5神经根丛的损害所造成的三角肌的无力和萎缩;

神经干型损害,表现为该神经支配的部位发生迟缓性瘫痪,图中显示为腓总神经麻痹引起的胫前肌瘫痪,患者表现为足背不能够上抬,走路时脚尖垂地,仿似公鸡走路,因此也成为“鸡步”。

末梢型损害,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的迟缓型瘫痪,类似手套袜套样的分布。周围神经结构复杂,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如果四肢周围神经末梢损害,患者会有手套袜套分布的感觉障碍和迟缓型瘫痪。

「图解」赵重波:周围瘫和中枢瘫应如何定位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