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故错教学法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悬念教学中的妙用

 诺南 2020-03-04

该文于2012年发表在全国首批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月刊》2012年第1期上,有不少作者在其论文中引用文中案例。

唐朝李端有一首《鸣筝》诗: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其中“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一句用了一个典故。周瑜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瑜虽然酒过三巡,但只要你曲子弹错了,他必定知道,知道了必定过来帮你纠正。周瑜不仅是位军事家,而且精通音乐。弹筝的女艺人为了博得他的青睐,故意把筝弹错,以逗引周瑜注意。对《鸣筝》这首诗,清人徐增分析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而庵说唐诗》)的确,弹筝的艺人们这种反常悖理、“偏欲见短”、故意错误以引人注意的妙法,用心良苦,高人一筹。

弹筝要引人注意,于是故意弹错,在教学上要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注意,可不可以采用这种故错法呢?2009年,我上了一节全市特级教师示范课,课题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在教学这首词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反常悖理的故错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悬念迭生,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赢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上课伊始,我就把这首词朗读了一遍。学生静静地听着:

大江东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瑜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由于我读得抑扬顿挫、深情并茂,赢得了满堂喝彩。读完以后,我问同学们:“老师读得好不好?”同学们回答:“好!”“老师读得妙不妙?”正当同学们回答“妙”时,却有一个同学高声说:“谬误!”听课师生都吃了一惊。我镇静地问这个学生为什么说“谬误”,学生说:“老师读得妙是妙,但有些地方读错了!”“是的,老师有些地方读错了!”这个同学一说,其他同学纷纷附和,我的朗读“错误”制造了课堂悬念,引来了学生们的围攻。请看下面三个镜头:

镜头(一)

老师:我很自信地说,我没有读错的。

生1:有,“大江东去”一句,老师把它读成了“大江东流”。

师:哦!“去”与“流”都是动词,都写出了水的流动,在这里换一下,没有关系。

生1:怎没关系呢?“去”,显得有力度,写出了长江水汹涌奔腾、一去不复返的气势,显出一种壮美,用“流”字就没有这种气势了,给人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老师,大江东去的“去”字,在这里绝对不能换成“流”字,就好像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流”字绝对不能换成“去”字一样。

生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写诗是很讲究炼字的。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但王安石最初用的不是“绿”字,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的。一个“绿”字既有动态美,又有视觉美,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立体的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老师,我也觉得“去”字不能换成“流”字,这是由诗歌的感情基调与意境决定的。其实,苏轼整个这首词在选词炼字方面是很讲究的。如“乱石穿空”的“穿”字,“惊涛拍岸”的“拍”字,“卷起千堆雪”的“卷”字,都写出了江山的险峻与壮美。

师(招架不住):哦,有道理,老师认错了。

(教师板书:鉴赏诗歌要从炼字入手。)

镜头(二)

老师:我读的第一句诗就有错误,刚才同学们都更正了,我想后面应该没读错了吧?

生3: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您把“周郎”读成了“周瑜”?

老师:(笑)这算什么错误,“周郎”不就是“周瑜”,“周瑜”不就是“周公瑾”吗?

学生3:那可不一样,“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学生带有感情的摇头晃脑的读着这句),在这里用“周郎”比“周瑜”显得更有情调。

师:为什么更有情调?

生3:我们称呼刚刚结婚的男子为“新郎”,这个“郎”字让我想到周瑜是那样的年轻,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一表人才。作者在这里不用“周瑜”而用“周郎”,更好的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位“千古风流人物”“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风度翩翩的儒将形象。

师:感觉很到位。那么“遥想公谨当年”一句又为什么不用“遥想周郎当年”呢?

(学生凝神思考,不一会儿,有学生作答)

生4:我想这里不用“周郎”而用“公瑾”,一是避免重复,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的情感又有了微妙的变化。

师:何以见得?

生4:“公瑾”是周瑜的字,古人称呼别人的字,是表示尊敬。作者在这里想到周瑜年纪轻轻,就建立了这样的功业,而自己年过半百却一事无成,自然对周瑜产生了一种仰慕之情,“公瑾”二字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周瑜的这种仰慕之情。

师:(忍不住夸奖)孩子们真了不得!能够从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处来鉴赏诗歌。

(教师板书:鉴赏诗歌要从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入手)

镜头(三)

师:我真佩服同学们,你们能够发现老师那么多错处,并且能够说出老师为什么错了,苏轼为什么是对的。但是,这首词中苏轼犯了一个错误却是铁证如山的,不知你们发现没有?

(教师采用问题诱导法设置课堂悬念,学生十分惊讶,停了一会儿,老师接着说)

师:我查了一下史料,赤壁之战中周瑜34岁;而他与小乔结婚时年仅24岁。照此算来,赤壁之战发生时,周瑜与小乔已经结婚十年了。为什么作者还说是“小乔初嫁”呢?我认为苏轼在这里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我觉得要把“小乔初嫁了”改成“小乔出嫁了”(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初嫁”与“出嫁”),这样才符合情理。

(学生沉思,不一会儿,有学生举手。)

生5:老师这样改,固然符合史实,但却失去了文学的韵味。在文学作品中有时有一种文学的模糊语言,不必过于拘泥事实的,苏轼在这里不是写历史,他是文学创作,他在这里是为了表现人物。苏轼不管是知道不知道周郎结婚的时间,“初嫁”,即刚刚出嫁,他这么说主要是为了用刚刚出嫁的年轻貌美的小乔来衬托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在这里,作者用的是衬托手法,如果有错,也是苏轼犯的一个美丽的错误,其实,整个《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犯的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他被贬的黄州所在的地方是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我们应该要感谢苏轼所犯的这个美丽的错误。

(学生慷慨激昂的陈词赢得了师生雷鸣般的掌声)

师:不得了,你比老师懂得还多,你简直成了一个小小的评论家了。

(老师边说边板书:鉴赏诗歌要从诗歌的写作手法入手)

生5:因为我对苏轼很崇拜,很仰慕,我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还看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

整堂课,我就是在这样的“错误”中进行的。这堂课,由教师讲的话语不多,与我过去讲这首词时采用串讲法炫耀自身才艺不同,这堂课,我的心思主要是花在学生身上。我在采用“故错法”设计这堂课的时候,还受了一个故事的启发:

有两位修行者在河边相遇。其中衣着光鲜的修行者为了炫耀自己的修行,就把蒲团放到河中,端坐其上,得意洋洋地说:“如果不介意的话,让我们一起在水面上诵经吧!”

衣着朴素的修行者叹了口气,把手里的蒲团向空中抛去,随即纵身一跃,浮坐在半空:“那么,就让我们在空中诵经吧,好让更多人看到。”

对方顿时泄气地说:“我做不到,你的修行比我高。”

“不,你错了。”衣着朴素的人收起蒲团回到地面,“如果你我的修行只是为了炫耀,那么任何一只鸭子都比你的修行高,任何一只苍蝇都比我的修行高。真正的参悟取决于我们心在何处。”

这则故事使我想到,参悟修行如此,教书育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心应在何处?毫无疑问,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教师的心思必须多花在学生身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公开课,我的心思就主要花在学生身上,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根于错。我只是紧紧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给学生抛出一个接一个的“错误”,制造一个接一个的悬念,引导学生“纠错”“思考”,千方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讨论、质疑、答疑。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一连串美丽的错误,制造了一个个悬念,使课堂真正动起来了,活起来了,甚至“乱”起来了,学生敢于和老师“抬杠”,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何泗忠,湖南省资兴市人,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正高级)教师,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高考模拟考试命题专家组核心成员,深圳市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专家、主讲教师,深圳大学、深圳城市学院兼职教授,广东省教育学会评价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悬念语文教学法体系”的创建者与实践者。

198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湖南省资兴市二中、资兴市三中、资兴市一中、资兴市立中学任教,2009年调入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33年的教育历练,形成了“浮想联翩、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激情四射、天马行空、脚踏实地、悬念迭出、扣人心弦、虚实相生、神妙莫测、民主和谐、师生共鸣”的教学风格,课堂结构奇特、怪异、险峻,上课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被评为学生最喜爱教师,2014年,被评为深圳市首批学生最喜爱教师,先后获政府嘉奖4次,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作文教学有方,指导学生发表或获奖作品400多篇。

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获一、二等奖,出版《赢在师生关系》《语文悬念教学法》《不让学生跪着读书》等专著7部,在省级和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60多篇,并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转载。擅长演讲,应邀赴全国各地讲课或讲学150多场次。

因工作业绩突出,曾获得市十佳青年教师、市十佳教学能手、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市级教学骨干、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名师、深圳市首批学生最喜爱教师、深圳市首批年度教师提名奖、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省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30多项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