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失败,说明探秘不是解读文学经典的正道

 扬眉剑客 2020-03-04

《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失败,说明探秘不是解读文学经典的正道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经续红楼梦,并且在网上和书店大肆发售,从当时一些专家和网友读后的初步评论来看,大多认为不但不类曹著,不胜高鹗,甚至有批评其亵渎歪曲原著者。然而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即便是刘心武的续作失败了,也可以通过争论来吸引人们言归正传、阅读文学经典、激活文学经典、再次点燃人们对红学、对传统经典的兴趣,现在看来大谬不然。

《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不仅是在语境上“越追越远”,更糟糕的是在情节处置上按照他探秘解读的研究,大写神怪、阴谋和恐怖活动,让人感觉人物性格分裂、行为乖张、命运突兀,完全脱离人情世态,犹如某些玄幻小说一样荒唐。这就说明,把一部文学经典当做秘史来解读,不仅不能激活经典,反而会造成误解、歪曲、贬损甚至糟蹋经典的后果。这是对热衷于索引探秘和影射的红学研究者的严重警告。

《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失败,说明探秘不是解读文学经典的正道

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就存在一股随意穿越经典、娱乐经典、甚至颠覆经典、恶搞经典的纨绔风习。张爱玲早就在《红楼梦魇》中说过,清末民初许多对《红楼梦》庸劣的续作已经造成了海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误解,而后来出现的许多续作,更是像迷宫、像拼图游戏,像接龙比赛,肆意对原著进行穿越和颠覆。

更难容忍的是,居然有人拿《红楼梦》来娱乐恶搞,比如日本早就出现了恶搞林黛玉的动画,而日本作家芦边拓更是荒诞无稽,把《红楼梦》变成了杀人现场。这就不仅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误解,而简直是恶意糟蹋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探秘考据成果的《刘心武续红楼梦》居然也是也是如此荒诞不经,那就不是什么“悲壮的失败”,而且简直可能酿出一场悲剧了!

而且我认为,鉴于《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失败教训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促使我们对如何研究和继承这一文学经典进行一番彻底的反思。

《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失败,说明探秘不是解读文学经典的正道

刘心武何许人也?你以为他真是个“破老头”吗?非也?他乃是当代中国伤痕文学开山之作《班主任》的作者,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主编等职,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一句话,他是一个主流大作家,一个中国新时期文学具有代表性的大作家!当然,他如今年事已高,早就退休了,但这跟作家其实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这样一位大作家,却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研究《红楼梦》,花7年时间以全副精力探秘和续写《红楼梦》,怎么会适得其反呢?

应该说,刘心武“向曹雪芹致敬”的心是虔诚的,对《红楼梦》是佩服的,他想“还原曹雪芹”的愿望也是好的,但我觉得刘心武之所以敢冒这样的风险,之所以好心办错事,归根结底还是他对《红楼梦》的研究只重探佚解谜,甚至回头钻进索引派的死胡同里去了,而对其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研究不够,对它的实际文学高度认识不足,因而走了旁门左道,未能得其真传。这也不只是刘心武,应该说我们整个红学界,特别是我们目前的红学研究存在的严重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982年周汝昌就意识到了,他说:“我们也不得不痛心地看到,红学中的“考据”阵营集中了大批学者,达到了较高层次,但对《红楼梦》本身的研究却始终徘徊不前,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忧。”现在看来,他的担忧是对的,刘心武的研究和续作就是最好的印证。

《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失败,说明探秘不是解读文学经典的正道

应该说,无论是作为红学也罢,作为文学母本也罢,我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当然应该着重于它的思想和艺术,而对其作者、版本、评点的考据和研究只不过是为前者服务的。但我们的许多红学家却本末倒置,而且痴迷于此,热衷派别己见、长期争论不休。

其实红学已历200多年了,总不能老这样“考”来“考”去,早该把什么索引派也好、考证派也好、探佚派也好、评论派也好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集中到对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评上来,共同回头看看我们这部“天下第一奇书”到底奇在哪里、奇到什么程度?比如说;

一,《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到底是隐史乎?自传乎?言情乎?解梦乎?人情乎?政治乎?还是一部对整个封建文化的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是一部涵盖文史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典?

二,在艺术上的所谓“写实”,是只是写真素描?只是师承《金瓶梅》?还是把中国艺术的写神写意与工笔结合起来,把世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的细节典型化独家首创出来,开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这一点张爱玲已有察觉,她说“他完全孤立,即使当时与海外有接触,也没有书可供参考,旧俄的小说还没有写出来”)

三,他塑造的贾宝玉这一艺术典型,是仅为反叛怪胎还是更有人性觉醒?他几乎把封建礼教政治伦理道德都否定了,那么他的女性崇拜、意淫爱情观到底有何人文意义,他最后并非出家为僧,而是归依太虚(这一点刘心武是对的),而太虚幻境非佛非道又是一种什么精神境界?把贾宝玉和同一时期世界文学典型例如浮士德、唐琼等比较一下如何?

四,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从何而来,为什么在中国封建盛世会出现如此奇人奇书,而《红楼梦》登临了现实主义高峰,为什么会“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张爱玲语)”?如此等等。如果要解谜,我看这才是《红楼梦》最大的谜。

《刘心武续红楼梦》的失败,说明探秘不是解读文学经典的正道

当然,我对《红楼梦》只是一知半解,也是望之弥高,忽焉在前。但我想,如果刘心武和我们的红学家能够在《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探究上下一番更大的功夫,也许我们更能明白它是一部多么伟大的中华文化遗产,它是一部多么宝贵的文学母体,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贴近它、怎样向曹雪芹致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激活经典,让它免受糟蹋,而在我们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