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心悟|培土生金法临床探幽

 古海尼萨穆巴拉 2020-03-04
培土生金法临床探幽
提要本文介绍了培土生金法在临床的应用经验体会,认为培土生金法对治疗某些慢性疾患有独特疗效,并对其作用和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主题词培土生金法 复方(中药)/治疗应用 健脾益气药/治疗应用
中医学把人体的内脏、组织器官及药物的性味等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关系。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由于某一脏对另一脏有促进作用,所以常用这一关系来指导临床医疗。如根据“土生金”,在临床上应用补脾胃的方法来治疗肺虚,就是“培土生金”法,又称补益脾肺法。主要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虚弱之证。古代医家也正是运用“土生金”这一相生关系,确立了“虚则补其母”的这一治疗原则,具体体现出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为后世医学在临床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某些疾患,亦颇有效。现择例介绍如下:
1.治疗支气管扩张
牟××,女,58岁,教师,1985年5月14日初诊。患者慢性支气管炎已十余年,近日来,由于不慎感冒,咳嗽逐渐加重,痰中常带血,每晨起床后必咯血数口。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支气管扩张”。曾服用清热凉血、止血之类中药及西药抗菌素、止血药等,均未止血。经人介绍来余处中医治疗,诊见患者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语气低微,不时咳嗽,痰血相兼,每晨咯血数口,血色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此属脾肺气虚,气不摄血。治以培土生金。用四君子汤加味,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山药20克,杏仁10克,沙参15克,茅根15克,白芨15克,五味10克,乌梅12克。3剂。
服后咯血显著减轻,反见痰中微带血丝,诸症均有好转。仍服上方3剂后,咳血已痊。续用此方加减10服余剂以巩固疗效。追访至今未复发。
按:支气管扩张可属于中医的咳血。唐容川曾云:“亦有清晨唾血,每早初醒,血液满口,……则由脾不统血。”脾土为肺金之母,肺气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脾气的强弱。本例为脾虚而影响肺虚,虚则气弱不能统摄,血液不能循经而行,以致咳血。故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山药益气补肺,杏仁、沙参润肺止咳,茅根、白芨凉血止血。血失则气耗,气耗则肺虚久咳不止,故加五味、乌梅止渴生津,敛聚肺气使气固血止。咳嗽减轻,也利于止血归经。全方协调,补脾益气,达到补益肺气摄血的目的。
2.治疗肺不张
郑××,男,38岁,教师。患者于1982年10月26日感觉胸闷,咳吐涎沫。经某医院X线诊断属右肺中叶肺不张。在该院住院20于天,经中西医药治疗,效果不显著。于11月15日来余处诊治,证见面色憔悴,咳吐涎沫,胸闷不透.心悸,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差,苔薄白,脉弱无力。此属脾虚及肺,诊为肺痿。宜培土生金,治以健脾补气。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30克,白木15克,茯苓15克,法夏10克,陈皮6克,黄芪30克,山药2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0克5剂。
11月22日复诊,上诉症状明显好转.仍守上方,5剂。效不更方.后续用此方加减,共服30于剂,基本痊愈。于12月25日X线摄片,心肺(--)。并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病属于中医的”肺痿”。肺痿主要为肺有燥热或肺气虚寒所致,治宜为生津清热或温肺益气。此例由于劳伤过度,以致脾胃及肺,形成肺痿。正如《医门法律·肺痿肺门》曰:“肺痿者终由胃中真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然后成之。”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据“虚则补其母”,“损其肺者益其气”。笔者着重调理脾胃之气,用四君子健脾益气,法夏、陈皮以燥湿化痰,黄芪、山药以增强补气益脾的作用。谨守“培土生金”之法,故取得满意的疗效。
3.治疗慢性鼻炎
程××,女,46岁,干部,1984年12月5日初诊。患者慢性鼻炎多年,经常鼻塞而痒,时流清涕,嗅觉减退,伴头昏脑胀,记忆减退,神疲乏力。日前偶感风寒,证状有所加重,苔薄白,脉弱无力。此乃脾胃虚弱,气津不足,风寒之气内侵鼻窦所致鼻炎。用培土生金法,治宜补脾益气。方用四君子汤加味,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防风12克,黄芪30克,辛夷12克,紫苏10克,细辛6克,白芷12克。5剂。
服后证状减轻,前方去紫苏加川芎12克,又服5剂。后续用此方加减服用10余剂,多年顽疾痊愈。
按:慢性鼻炎中医称为“鼻渊”、“脑漏”。李东垣曾云:“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孔窦,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肺门窦于鼻,肺之经脉兴胃肠之脉相通,足阳明胃脉起于鼻,故脾胃之脉与鼻窦相通、相连。脾为肺之母,脾土生肺金。故脾胃健运如常,则肺气充沛,鼻窦通利。因此慢性鼻炎多因脾肺气虚,气津不足,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气内侵所致。故以四君子汤加黄芪健脾益气为主;辅以防风、细辛、白芷、辛夷、紫苏疏散风寒,祛风止寒、祛风止痛,通鼻窦。守法守方,慢性疾患而痊愈。
4.治疗肺气肿
张××,男,51岁,干部,1983年11月21日初诊。病家慢性支气管炎已10余年,自本年1月以来,咳嗽加重,痰多,甚时呼吸困难。某医院会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证见咳嗽气喘,痰多稀白,呼吸气短、胸闷自汗,纳差便溏,苔薄白,脉细弱。经X线胸透,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此属脾肺气虚,用培土生金法,治宜补脾益肺,止咳平喘。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法夏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冬花12克,百部15克,桑白皮20克,苏子10克, 葶苈子12克。水煎服,10剂。
服后,诸症有所减轻,效不更方,仍以此方加减服用3月,喘已不作,诸症显著好转。嘱其坚持治疗和辅以体育锻炼,以巩固疗效。又3月后,已基本痊愈。1984年12月25日X线摄片,心肺(一)。患者现已离休,精神状况良好。每每感冒后,微有咳喘,原法治疗,每取良效。
按:肺气肿可归属于中医的”咳嗽“、“痰证”、“喘证”、“饮证”。《素问·五常政大论篇》云:“金不及……其发咳喘,……。”《证治 》云:“肺虚则少气而喘。”故本病多由于脾肺不足,卫表不固,外邪益盛,正气日衰。因而形成咳嗽、喘息、气短等本虚表实之证。如脾胃功能正常,致使痰无生机,无以内存。诚如《明医雅着》云:“中气既健,其痰自运化,津液清化,何痰之有?”
据《医贯》“有脾胃先虚,上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子未承母而嗽者。”“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脾者肺之母,故虚则补其母。”故以六君子汤健脾益气为主,加杏仁、冬花、百部润肺止咳化痰,桑白皮、苏子、 葶苈子降气定喘。守以“培土生金”,持之以恒,以固根本。
5.治疗肺结核
胡××,女,23岁,医师,1987年1月15日初诊。咳嗽、潮热盗汗近2月,身体逐渐消瘦。于1月10日经某医院X线胸透、摄片均为肺结核。西医治疗,链霉素阳性反应,口服抗结核药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故而患者只有要求中医治疗。证见面色憔悴,咳嗽,痰中带血,潮热盗汗,纳差,神疲乏力,便溏,舌质淡,苔薄黄,脉弱无力。此由脾肺虚弱所致肺痨。用培土生金法。治宜健脾益气,润肺止咳。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山药20克,白芨15克,百部25克,旱莲草15克,扁豆30克,沙参25克,贝母10克,麦冬15克,炙甘草5克。连服10余剂,潮热盗汗显著减轻,咳血减少,饮食好转。仍守前方加减,服至3月后,诸症均减轻,已恢复工作。又服此方3月后,基本痊愈。经X线摄片:心肺(一)。后续用本方加减,又间断治疗3月,以资巩固疗效。经追访,患者已婚,足月顺产一子,至今母子安康。
按:本病属中医的“肺痨”、“劳疾”。《古今医统·》曰:“凡此诸症,……着于怯弱之人,……日久成劳疾之证。”李士材曾曰:“扶脾即所以保肺,土能生金也。”本病主要为肺脏疾患,肺虚耗气夺母气,则及病于脾,脾为生化之源,脾虚则水谷精气不能传输于肺,肺津不足,无以自养,使肺气更虚。据“虚则补之”,“损其肺者益其气”。故以参苓白术散甘温益脾,助土生金,沙参、麦冬、贝母、百部滋阴润肺,化痰为咳,治虚劳烦热,白芨入肺止血,旱莲草凉血止血。终守“培土生金”,使土旺生金,慢性顽痰也能获效。正如现代医家岳美中教授所云:“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小结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脾益肺法,即用培补脾土的方法提高肺的生理功能,以治疗肺脏亏虚的病症,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作用比较广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何梦瑶曰:“饮食人胃,脾为运行其精英之气,虽曰四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肺气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益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肺在进行一系列生理活动时所需要的动力,必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供应。若脾失健运,不仅不能上输精微滋养肺金,而且还易聚湿生痰停饮,影响肺的呼吸宣发肃降功能,导致一系列肺系病症。正如李东垣所云:“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学认为人体正气在发病学中估有主导地位,正气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内因。然而正气来源于脾运化之精微物质,脾虚弱,正气亦弱。因此通过培补脾土可以增强、充实正气。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健脾益气药可以充实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防药功能,减少避免肺部感染的反复发生,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如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基本在于正气不足,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功能降低或失调。现代医学认为慢性气管炎不懂呼吸系统存在病理改变,还影响免疫功能,能相应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发病机会,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旨。故采用培土生金法的治疗原则,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目的。根据五行相生关系,培土不但可以生金,扶土可以抑木,健土还可以助水。对治疗慢性病及某些疾患的调理阶段,一般多采用培土之法。《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故脏腑功能失调多由脾气而生。脾气一虚,各脏无所凛气,邪易客而为害。因此,培土之法,常为治疗各种慢性疾患的主要法则之一,并符合“保胃气,存律液”之大旨也。在临床中采用培土生金的治法,用药要精炼轻灵,避免燥热滋腻苦寒之品,勿使脾胃呆滞、衰败。以免“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神无所依。”
刘立华,男,生于1948年,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40余年一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擅长治疗肝病、脾胃病、痹病、肺系病等。组织、主研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1项获重庆市万州区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