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两代的科举资料

 韩式吹牛王 2020-03-05
第一级,入门级——————童生。

县。
甲、基本特点:
县衙礼房组织,知县主考,县学教谕监考,本县廪生做保。多在二月举行,清考五场。
乙、考试过程:
第一场为正考,考试通过即可参加府试。其余四场考生自行决定,但第一次落选者不能参加其余四场考试。
考试内容各有不同。
考试揭晓,谓之「发案」,每次发案,鸣炮用吹手。发案用圆式,或日圈。取在第五十名以内,为第一圈。圈分内外两层,外层三十名,内层二十名,亦有不分内外,列五十名为一大圈。居外层正中提高一字写者,为第一名,只写坐号,不写姓名,逆时针排写,出50名圈者为出圈或叫出号,第二圈以下仿此。
77094b36acaf2edd0192afa58f1001e93901931f.png

丙、考试结果:
第一名县案首,如无重大事故一路绿灯直接院试,可以算是内定的童生名额之一了。
前十名,称作县前十,亦是荣誉,府试须提坐堂号。

府。
甲、基本情况
府礼房组织,知府主考,府学教授监考。多在四月举行,清考三场。
其余和县试大同小异,府案首肯定直通院试,府前十也是重点。


第二级,功名在身,各省提学/学政组织的院试合格者————生员,秀才。

因为学政被称作提督学院,所以称作院试。学政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学政考文童兼考武童,故加提督衔,全部官衔「钦命提督某省学政」,身份等同钦差,舆巡抚平行,三品以上官充任。学政负责主持院试,选拔秀才,并督察府、县的学官,学政是绝对不能主持乡试的。
甲、基本情况
三年之内两次,院考两场,考试内容与府,县考大致相同,省内巡回考试,明清多以道为巡回的划分。
乙、考试过程

丙、考试结果
县考,府考,院考三次末场,均为案首,俗称「小三元」。最后院试录取者称之生员,分三等
廪生——————一等优秀者,一般是前三名。资格很严,各级都有限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年银四两。有廪米有职责,所以有定额。
(翻了很多古籍,大致是先为生员分等,选廪生,再根据原籍补充府学40人的名额,很多时候府学40人廪生是不足额的)
增生————二等优秀者,不供给粮食,无定额。
附生——即额外录取的生员。后来,把初次入府学县学的一律称之为附生,不问是否院试这种正途出身。
生员参加下一轮乡试屡次不中仍为廪生,古籍中有连续考几十年不中的廪生。廪生是生员级别里很重要的一个身份。

至此,见父母官不跪拜,不纳粮交税,不轻易上刑,算是士大夫阶层了。但是依然没有固定生活来源,除廪生外还得自己谋生,所以称作穷秀才。

第三级,有了做官的资格,各省督抚+皇帝派员组织的乡试——————举人,又称孝廉。

甲、基本情况
三年一次,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贡,解试,大比。在各省城和京城举行,皇帝派员和省督抚一起组织考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场多在省城贡院。
凡本省生员与监生(包括未仕者和官员未入流者)、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原则上包括州府学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均可应试。但有过失而罢黜的官吏、街头艺人、妓院之人、父母丧事未满三年的,均不准应试。
乙、考试过程
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丙、考试结果
中式者统称举人,可以参加第二年的会试。这里有区别,明之前参加会试落选就需要重新参加乡试,而明清只要一次乡试得中,便取得终身参加会试的资格。
同时,举人具备入仕资格,视为正途出身的基本起点,经过大挑可以出任知县,其余可以出任学政官,佐贰官,期满礼部考验合格即晋升知县,或者佐贰官升一级。需提醒,明清两代,乃至科举开始,大多数知县都是举人资格经过大挑出任,或者学政官满升任。佐贰官由于不能升正印官,所以几乎全部是举人出身。
乡试中举叫乙榜,乙科,因时值桂花飘香又叫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乡试是重要阶梯,为后面的内容规则程序等等做前期准备,供士子学习。
解元——————第一名
亚元————第二名
经魁————第三、四、五名
亚魁————第六名

第四级,礼部组织,重经义轻诗赋的会试——————贡士

甲、基本情况
乡试次年二/三月京城举行,举人及之前历次会试落选举人,已仕举人未仕举人皆可。但只限举人,不像乡试那样,不入流官(监生)及杂职官(武职)也可以应试。
主考官叫总裁,监考官叫知贡举。逢丑、辰、未、戌年春季举行,又称春试,春闱,礼闱。总裁和知贡举一般是礼部尚书及大学士,一二品大员。
乙、考试过程
考试时的弥封、誊录、校对、阅卷、填榜等手续与乡试一样。参加会试的举子应先行复试,道远不及者,得于会试后另行复试。
会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第一场在初九日,第二场在十二日,第三场在十五日,亦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三场所试项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同。
丙、考试结果
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录取名额不定,明代约300名,分南北中三地域录取,南区就在南京贡院考试。清代最多也不过400名,最少是乾隆年间的96?名。清代不分地域。

会元————————第一名。
元魁——————前十名
会魁————11-20名

贡士和贡生是不同的,这个二楼开帖另说。
贡士也也视作正途出身,正途出身本来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三试出身。由于会试之后两月之内即组织殿试,而殿试落选很少,只是由皇帝把贡士分类,所以习惯上也把贡士称作进士,中国人一向喜欢高帽吗。
但是,历史上是有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参加殿试的终身贡士的。因为殿试只要当年贡士,这段时间生病或者奔丧就再也无缘殿试。


第五级,功名的尽头,皇帝的殿试————进士。

甲、基本情况
皇帝主持,试前须复试,在紫禁城内的保和殿应试。复试毕,于四月二十一日应殿试,也在保和殿。应试人是会试录取的贡士,皇帝主要是给这些贡士分类(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授官(内授翰林,外放知县)
乙、考试情况
殿试只考策问,应试者自黎明入,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官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御定钦批。

丙、考试结果
分类:
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称“进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称传胪。
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授官:
状元————即授官职,翰林院修撰
榜眼、探花————即授官职,翰林院变修
上述三鼎甲授官是历朝历代惯例。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上述授官就是俗称“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清朝制度规定,殿试以后还要进行一次考试,叫朝考。朝考的第一名叫做朝元。最后根据贡士的复试、殿试、朝考三次成绩得出录取等级,再根据录取等确定授予的官职。殿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在考中后按惯例可以立刻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不再参加朝考。凡殿试二甲第一名的传胪和朝考第一名的朝元,也照例要到翰林院任职。


最后一张图结尾
a1ec08fa513d26970211e81157fbb2fb4216d8b8.p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