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交流】我系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第三届语文教育论坛

 屿之岸水之滨 2020-03-05

汪曾祺说:“人总要把生命的精华调动起来,这才叫活着,为了我们灿烂的祖国,为了我们的学生”。

为促进语文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构建理论与实践、高校与一线深度对话的平台。2016年12月8-9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逸夫楼即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第三届语文教育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语文之美、教育之责,文学与传媒系依托重庆市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介绍,组织梅健、高永江、罗瑜3名教师,以及20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的谭馨、邵璐瑶等8名同学参加此次论坛。这也是文学与传媒系第一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语文教育交流活动。

12月8日9:45—11:15,逸夫楼报告厅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主题报告———《人文学∙语文课·演讲术》拉开本次论坛序幕。13:30—15:00,正式开展关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与嬗变、课标观照下的教与学(阅读与写作)、语文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观照下的教与学(思维与能力)共4个论文发布分场。这一系列论文发布分场,为参加论坛的同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同时也让同行老师受益匪浅。

12月9日,于逸夫楼三楼多功能厅,由徐默凡主持 、方智范点评大会发言。来自各大高校的名师均上台报告,如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语文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研制》、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张心科副教授《历史视野·创造精神·科学方法——关于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叶丽新《解读各国母语课程标准中的“听说读写标准”》。各位名师发言,让即将走向语文教育事业的同学,知晓如何做一名有责任感、有良知的教育者,也让他们在语文教育发面得到更好的指导。

9日13:30—14:30,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做了关于《面向语文教育的语言学研究》的主题报告,王教授的报告涉及教育语言、教育态度等方面,为学生走上三尺讲台铺好道路,做好思想准备,鼓励他们成为负责、勤劳、耐心的人民教师。15:40-16:30,本次论坛圆满落幕,主持人道:个人有个人的想法,但是在大的问题上,我们都有共识的。离开了语言,没有语文之美。什么是教育之责?我们做教育的,想要为语文教育尽一点绵薄之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语文一定会变得更美

论坛结束,与会的同学进行认真的总结,此次论坛为同学们指明今后教学的方向。邵璐瑶表示这次论坛就像一场饕餮盛宴,各位前沿文学者、教育者等名家从书中站起来和你面对面地谈话,理论学术性之强、思想维度之独到深刻,不细细咀嚼还真消化不良。梁澜表示,知识是不能教条化的,语文学科是有思想情感和品质的,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本源就可以通过读书来回归,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说和做的距离。参加论坛的同学们都表示此次论坛给予了他们平时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内容,专家学者的讲座交流更是使得同学们向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不断努力。教师应如履薄冰,学着做教师,不断地读书,善读,取其精华。愿各位即将走上讲台的各位学子,拥有美好的教师生涯,文传与你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