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读:公司治理究竟“治”什么?(一)

 东亚真男人 2020-03-07

深度解读:公司治理究竟“治”什么?

深度解读:公司治理究竟“治”什么?(一)

在为朋友提供法律支持过程中,“公司治理”是一个高频词汇。我们希望能为朋友们提供有效的公司治理方案,以此创造价值。

有趣的是,“公司治理”一听就懂,但是治什么,怎么治?一筹莫展。

多数情况下,公司治理的主要内容成了董监高等机关的议事规则和行为规范,成了员工的管理制度等等。

一套制度模板,经过变换修改,给不同的企业使用,这样的做法值得深思。

这篇文章中,包含了我们在做公司治理业务中主张的观点及开展业务的方式,希望能为企业家、创业者提供帮助,更好的理解公司治理,更好的发挥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


首先要明白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区别。

广义上的公司管理包括公司治理,但二者也有不同。

公司治理处理的是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董事/经理)之间的关系;公司管理是要解决公司经营者与公司劳动者(员工)之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治本,公司管理是治标。

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在设计公司治理方案时,根据不同层面的特点和需求,筹划不同的措施,避免生搬硬套,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理解公司治理的含义,筹划方案不迷茫。

公司治理问题是1975年由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来的,到90年代时,公司治理在我国开始流行。在这之前流行的还是“公司管理”。管理可以提高效率、产生收益,但不能防范公司利益侵占,解决治理缺陷。

公司治理是解决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董事/经理)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高效运作并创造价值的机制。

通俗讲,公司治理就是治事、治人。

公司治理的实质,是界定企业中最主要利益主体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是要解决企业所有权与控制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是要平等地保护大小股东的利益,同时解决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控制管理问题。

简言之,公司治理的实质是促进公司健全运作,提高公司价值,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理解公司治理的分类,掌握公司治理大方向。

公司治理有不同争议的划分:管家理论、代理理论、不动产保有人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等等。但这些对我们更好的开展公司治理业务似乎没有太大帮助。

所以,公司治理绝不仅仅是一个“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与“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所以,从更有效的筹划公司治理方案角度,公司治理结构分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两个方面,但是属于两个概念。公司治理结构包含股权结构/资本结构/治理机构设置等;公司治理机制包含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


公司治理之内部治理。

内部治理又叫法人治理,是根据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协调制衡的原则实现对公司的治理。

内部治理的机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阶层,这也是我们在筹划公司治理方案最容易入手的点,抑或是实在不知道如何筹划方案只好从“三会一层”下手的无奈。

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结构、功能及制度安排已经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治理解决的是主要问题是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是,实际上多数中小企业的股东就是总经理、董事长、监事等,这样在设计公司治理方案时仅考虑法律规定不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便会呈现文不对题的尴尬,需要避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治理包含的股权结构、股东权益保障、董事会构成、董事功能和业绩、高管的选拔、激励和约束等。每一个点上的制度安排都需要展开设计,由点及面,这也是现代律师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选择能远大于十年前状况的现实原因,同时对律师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垂直度要求更高。


公司内部治理之“三会四权”权利义务关系

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一图明了:

深度解读:公司治理究竟“治”什么?(一)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中,有限责任公司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的状态还比较多,多数中小企业还是“老板一人说了算”的状态。在运用规范的治理结构为这类企业设计治理方案时,实质作用大于形式,需要考虑在某一机构欠缺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替代型措施,并实现相同效果。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关于公司治理的知识,会在后续文章中进一步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