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舍是大德

 壹芯 2020-03-07

第七十七章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道德经》

上一篇解读了:

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梗韧坚强。

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新冠病毒,让很多企业限入了停摆,西贝的贾国龙顺水顺风的时候,想着怎么让员工实现财务自由,怎么全员经营,但直正遇到了危机,还是撑不过三个月,为何?

有顺境,就一定会有逆境,这是常识,也是规律。

但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到这个规律呢?

顺风顺水的时候,非常的光彩,大展宏图,出手大方。根本不会想到”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梗“的道理。

同样处在逆境中的人,悲伤绝望,这次新冠病毒事件,就是如此,很多人对国家、对企业丧失了信心,完全不懂得'柔弱微细,生之徒也“的道理。

物极必返。

接上一篇,本篇解读第七十七章。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

天之道,就像拉弓射箭一样。有动有静,有张有弛。

日月交替,昼夜循环,无不是天道的一张一弛。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张弓射箭,初举起时,有时或偏高,偏高时前臂下压,箭身下落。

有时或偏下,偏下则须上举,前臂上提,箭身上调

有时偏满,满时则减之,有时不足,不足时则补之。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之道,消减有余的、补充不足的,达到自平衡的状态。

人之道,逆势而行,消减不足的来奉给有余的。

天之道,是自然平衡,道能自正;

而人之道恰恰相反,喜新厌旧,趋利避害,有利于自己人为之,不利于自己人远离。

天道之损有余,正在于补不足。人之欲心妄念,恰与天道相反,凡是弱者,便以强欺之;凡是不足者,反而损之夺之。

天之道,顺势而为,即是无为;

人之道,逆势而为,即是有为。

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孰能有余而又以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

作为人,谁能有余,并愿意取出自己的奉于天呢?

只有遵照自然法则平衡的人,懂得大道之人,无为之人。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圣人之道,效仿天之道。

圣人遵循天道,不会忘加影响,万事万物偏离了道,失去了平衡,道会自正,自然回归于平衡。

普通人不会这么做,普通人一定会施加影响,并把功劳据为己有,认为自己影响到了结果。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自然法则,自然法则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人的强加影响而改变,当平衡被打破时,自然法则会自平衡。

道可自正。

损就是“舍”,“舍”就是“得”。

舍是一种善德,亦是人生哲学范畴的大课题。人只知道“得”是美事,而不知“舍”更为可贵。古人以损为德,以舍为得,这其中有甚深的天道奥理。

舍与得,本身就是相对统一,在道的层面,没有舍得之分,人为打破平衡,道会自平衡。

有人这么评价非典事件,说:不是我们战胜了SASE病毒,二是病毒饶恕了我们。

任何突发事件,或者重大疫情,发生时未必是偶然,人类打破自然平衡,违背天道,自然也会受到惩罚,这是自然规律。

受到惩罚,不管这个惩罚有多大,达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也会放过人类。

所以,不管面对任何困难,不需要悲观,不需要失望,懂得珍惜,懂得敬畏,懂得舍得之道,上天自然会解决一切,复归于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