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证方略》(一)

 晋检蔡 2020-03-08

                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


1.三阴三阳辨证方法—太阳病(1)


(一)太阳病中风:


(1)桂枝汤证: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是伤寒第一方,为群方之祖,是经方派的代表方剂。桂枝汤药味很少,但组方严谨。方中桂枝与芍药是主药部分,桂枝辛温通阳,芍药酸寒敛阴,两者配伍能调和营卫。再增生姜、甘草、红枣健中焦之药,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作用。因而桂枝汤具有调和脾胃之功,以达滋化源,调气血,和阴阳,调营卫的作用。)


方证要点:


(1)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发热、头痛,自汗,恶风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自汗恶风、身痛、鼻塞流清涕,或鼻呜干呕,或寒热往来,或下利盗汗,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或浮虚,或浮数。黃煌教授认为,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


(2)常用于感冒、低热、伤寒、结核、胃肠病,足跟痛、胸腹痛、偏头痛、神经衰弱、神经痛、脑后生疮、目盲、过敏性鼻炎、通身寒冷、自汗、盗汗、虚疟、虚痢、妊娠恶阻、产后病、阳痿、遗精、风湿病、皮肤瘙痒、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小儿腮肿、小儿角弓反张及手足抽挈等属于营卫不和者。


(3)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4)本方注重给药方法及药后护理:如药后啜粥、温覆微汗、见效停药。


(2)桂枝加葛根汤证: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桂枝二两。

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是外感风寒所致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所以项背几几。但有汗出恶风,是素体血虚、所以用桂枝汤减桂枝和白芍的用量,加葛根,取其解肌发表、升津舒经之功)。


方证要点:


(1)太阳柔痉证:以发热、汗出、恶风、项背肌肉强急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项背拘急不利、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2)常用于感冒、项背部神经痛、头项僵痛、肩酸痛、落枕、颈椎病、睑下垂、痢疾初起、猩红热、胃疼、周围型面神经麻痹、僵人综合症等属于营卫不和,但经脉郁滞较突出者。


(二)太阳病伤寒:

(1)麻黃汤证: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


功用:解表发汗,平喘利水。


主治:风寒表实证。(麻黄味苦辛性温,有发汗解表、喧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名方。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


方证要点:


(1)风寒表实证:


以发热无汗,头疼恶寒,身疼而喘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头疼,身疼,骨节疼痛,肌肤起栗,无汗而喘,鼻呜,鼻塞流清涕,小便清,口淡不渴;口唇淡白,脉浮紧。


(2)常用于感冒、流感、肠伤寒、肺炎、麻疹、小儿鼻塞症、乳汁分泌不足、关节风湿病、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假死、肾炎、冷风哮、百日咳、水肿、失音、遗尿、呃逆、难产、痛经等属于风寒表实证者。


(3)夲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阴虚,血虚,津液不足,有咽干舌燥,口渴思冷等内热证者,以及淋家、疮家、衄家、亡血家、汗家均不可服。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血压高者慎之。


(2)葛根汤: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家枣十二枚。


功用:解表发汗,升津舒筋。


主治:风寒外束,太阳经输不利证。(夲方是由桂枝汤,麻黄汤演化而来。桂枝汤内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全被运用,而麻黄汤内的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四位药中,去杏仁换葛根,并重用葛根而成葛根汤。我们也可以说葛根汤是桂麻合方。只是去杏仁改葛根而成。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方证要点:


(1)太阳刚痉证:


以发热,恶寒,项背强,或下利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项背强几几,自下利,即没有使用泻下药,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或腹泻,舌质多暗淡或暗红,苔白脉以浮脉或弦脉为主。


(2)常用于感冒、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痤疮、脑供血不足、面神经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扁桃腺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虹膜炎、麦粒肿、牙龈炎、牙周脓肿、急性肠炎、月经过期不至或闭经、乳腺炎、嗜睡、易疲劳等属于太阳表实证,津液不能上润,筋脉失养者。




                      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

三阴三阳辩证方法—太阳病(2)

(三)太阳病温病:

(1)银翘散证:

组成:

连翘一两(30g)、银花一两(30g)、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竹叶四钱(12g)、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生甘草五钱(15g)

【用法】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勿过煎,去滓温服。亦可作汤剂,加苇根(18g)水煎服,其余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四) 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证。           

    (1)大青龙汤:

麻黄六两、桂枝二两、杏仁四十枚、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枚,石膏如鸡子大 碎

功用:解表清里,退热除烦。

主治:风寒束表,兼胸中郁热证。(方中用麻黄,桂枝、生姜辛温发汗以散风寒,能使内热随汗而泄。甘草、生姜、大枣甘温补脾胃、益阴血,以补热伤之津;无津不能作汗,又可以充汗源。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与麻黄配伍能透达郁热。杏仁配麻黄,一收一散,宣降肺气,利于达邪外出。)

方证要点:

(1)外寒内热证:以发热无汗,不拘急而烦躁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身疼、无汗,烦躁兼咳,肌肤粟起,脉浮紧。

(2)常用于流感、流脑、肺炎、急性肾炎、眼目疼痛、烂睑风、急性眼结膜炎、急性关节炎、丹毒、进行性皮肤性浮肿、崩漏、卒中闭症、汗腺闭寒症等属于风寒外束,表实无汗,里有郁热者。

(3)处方禁忌:脉微弱。汗出,恶风寒者

,或虽无汗,而皮肤潮润者皆忌之。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或接受洋地黄治疗的患者,可引起心律紊乱。

(2)小青龙汤:

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太阳伤寒,温肺化饮。(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黃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袪邪。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白芍和养营血,二芍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既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去宣降复,则诸症自平。

方证要点:

(1)外寒內饮证:以咳喘、呕哕,气上冲,挛急,痰多稀白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无汗,头项疼,身痛,干呕,咳喘,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舌苔水滑,脉弦。

(2)常用于闭经、霍乱呕吐、遗尿、心肌劳损、湿性肋膜炎、流感、浮肿、急性肾炎、关节炎、结膜炎、吐唾不止、水肿、浮肿、抽搐、羊痫风、胬肉攀晴、百日咳、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心病、眼科疾病、过敏性鼻炎、中耳炎等属于表有寒邪,里有水饮者。

(3)麻杏石甘汤: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足起招祸。故青龙以无汗烦燥,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需粳米以存胃中津难液也。此但热不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监制,取麻黄之汗,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之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方证要点:

(1)邪热壅肺证:以汗出而喘,有大热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身热咳喘,咳逆气急,有汗、鼻煽、咽喉肿痛,鼻渊头痛,口渴;舌苔薄白而黃,脉滑而数。

(2)常用于流感,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白喉,猩红热,麻疹,肺炎鼻渊,荨麻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眼球突出,麦粒肿,痔疮,遗尿,尿路感染等属于郁热壅肺,外邪未解者。

(4)白虎汤: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功用:清热泻火,生津除烦。

主治:阳明经证。(方中用辛甘大寒的石膏为君,专清肺胃邪热,解肌透热,又可生津止渴。臣以知毌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气分湿热,又治己伤之阴。用甘草、粳米既可益胃护津,又可防止石膏大寒伤中,共为佐使,四味合用,共收清热泻火,生津除烦之功)。

方证要点:

(1)阳明经证:以腹满,谵语、身重、难以转侧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状热多汗,头晕,面红气粗,口苦干燥,烦躁不安,渴欲饮冷或身热手足厥冷(热厥);舌干苔白,脉洪大或滑数。

(2)常用于精神病,牙痛,糖尿病肠伤寒,流感、麻疹,发疹性传染病,日射病,尿毒症,遗尿症,夜尿症,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肠炎,牙龈炎,风湿性关节炎,时气瘟疫,中暑,胃热发斑等属于伤寒,邪及阳明,从热而化;或温病邪在气分之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