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93)小续命汤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20-03-08

记录|我的中医经方人生(535)

2018.05.15作者 林佳明

235

阳明病,合并太阳,用发汗的方法,无汗用麻黄汤。

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为邪有出路,不会郁滞在里而大黄。

如单是头汗出,其无汗,而且小便不利,水湿停滞,渴而饮水,为阳明有热,水湿热停,互结在里又小便不利,而必发黄,用茵陈蒿汤。

237

阳明病,其人喜忘,内有蓄血留滞,而易健忘,大便硬易行色且黑,为瘀血内结,用抵挡汤。

238

阳明病用下法后,心中烦,燥屎内结,可下,腹满,但初硬后溏,此为里有虚寒,不可下之,若内有燥屎,用大承气汤。

记录|我的中医经方人生(536)

2018.05.16作者 林佳明

早上查房后,匆匆忙忙赶到钦州人民广场电台,参加郭老师的夏至养生节目的录制。

认识郭老师已经好几年,每次与他见面,都会学到很多东西,他对访谈过程中的细节把握的很好,每个话题之后的衔接非常自然,控场很好,大气,行云流水。

谢谢你,郭老师,希望以后继续多向你学习。

下午老年大学的课堂,放在了户外,在和谐塔,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还一起打太极,八段锦,同学们唱歌,跳舞,非常的有意思,看见他们每个人都流露出来的笑容,觉得真好,希望他们能够永远这样的快乐生活下去,安享属于自己每个人的晚年生活。

昨天的医案做的不对,记录一下

常某,女,61岁。有多年房性心动过缓(脉搏48次/分)病史,近半年心悸加重,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故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痛,气短,头晕目眩,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咽中有痰且咯之不出,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

我辨为少阴太阴病夹饮,用真武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答案:答案:辨为阳虚寒饮证,治当温阳散寒、益气化饮。

给予赤丸与桂枝人参汤合方:

茯苓12g,生川乌6g,生半夏12g,细辛3g,红参10g,桂枝12g,干姜10g,白术10g,朱砂(冲服)1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每日1剂,每日3服。

记录|我的中医经方人生(537)

2018.05.17作者 林佳明

早晨读书,出门诊,会诊,然后读书,把秋婵的文章整理好,下午开始了脑病科的第一期教学查房。

晚上参加孩子的家长会。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党参、太子参、黄精)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约16克)。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味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解表为重点治疗中风病,与六经辨证并不矛盾。表则解之,中半表里则和之,里则或温之或下之或清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重点在表证,自然要用解表之法。

清代名医魏之琇在《续名医类案.卷二.中风》中说:“华岫云曰:凡肢体拘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此本体先虚,风阳夹痰火雍塞,以致营卫脉络失各和。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

(徐灵胎曰:此数语是总诀)”,读了这段话,有恍然大悟之感觉。在治法在,首先要解表,要先“开关”,先解紧急的病症,然后再“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胡老之治法,在于第二阶段:补气血,盈脉络通利。

李可之治法,续命汤之治法,则在第一阶段,先解表,先“开关”。所谓“治法,急则先开关,继则益气充血,盈脉络通利,则病可痊愈。”第一步,先“开关”,先解其表;第二步益气充血去瘀,再解其内。读方笔记之七:以“通”为核心,表则解之。逊思邈在《千金要方.诸风》中说“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脏偏枯贼风……效如神”。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风第二》中说:“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逊思邈说的是大小续命汤能通治中风,有很好的效果。陈修园说的是治中风要以“通”为主,其中的闭证,首先续命汤。

小续命汤出自《备急千金药方》,由麻黄、防己、人参、黄芩、肉桂、甘草、芍药、川芎、杏仁、附子、防风、生姜组成。主治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等。本方具有祛风扶正,疏通经络,温阳利水的功效。

在方中用麻黄、桂枝、防风、防己祛风逐湿,以开其表;又邪雍于外,则里气不宣,故郁而化热,当以杏仁利之,黄芩清之;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甘草益气而调中;白芍、川芎护营和血;用附子既可补药之力,又能济麻黄以行其表;姜、枣为引者,以调和营卫。

经方日记读者群微信群,加佳明微信助手:jmxs2016,听春宏老师传讲中医,欢迎中医医师,经方爱好者,一起学习交流。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24期):降舌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23期):舌象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22期):读经典,懂古文语法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21期):五官与五脏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20期):中医舌诊奇法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9期):聊一聊中医舌诊“奥妙”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8期):中医发汗之“伟大”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7期):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6期):治病必先识病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5期):正气存内,邪不可犯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4期):聊一聊“潮热”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3期):聊一聊中医诊断“见微知著”(二)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2期):聊一聊中医诊断“见微知著”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1期):聊一聊“特殊数脉”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10期):聊一聊“表虚证”和“实证”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9期):聊一聊中医之“真”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8期):聊一聊“中医之模糊”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7期):阳虚则寒与阴盛则寒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6期):聊一聊“寒证”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5期):聊一聊“热证”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3期):中医十问歌

听春宏老师聊中医(第3期):各种特殊出汗

零基础学中医第37期:聊一聊“汗”

零基础学中医第34期:五行六气如何着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