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图志轩 2020-03-09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李笑来曾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到:“你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你并不知道。”

这句话意思是:知道并不代表懂得。

在现实生活中,“自以为很懂”的现象经常发生:

一些人从网上搜索到某一问题的答案后,以为理解就是懂了。当让他们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他们却解释不清楚。

活跃在各类社交网站上的人,经常因为刚学到一句话,或看过某篇文章,转头就领域专业学者口诛笔伐。

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的全貌,实际却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这就跟盲人摸象闹出的笑话一样:高个子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以为大象是一把蒲扇,矮个子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就认为大象是一根水管。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这是因为人们高估自己的理解力,造成了“知识的错觉”。只是肤浅地理解了知识一部分,却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的全部。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知识的错觉》

《知识的错觉》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社科类书籍,它主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讨论人类思维方式的特点,以及了解个人认知的局限性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一位是史蒂文·斯洛曼,是美国布朗大学心理学教授,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另一位是菲利普·费恩巴赫,是科罗拉多大学的市场营销学教授,研究的重点是揭示认知科学对社会问题的影响。

两位作者认为,人类是依赖知识共同体(即集体知识)的智慧行动和思考的,大多数人以为自己懂得挺多,但实际上是对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与此同时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对自我认知存在的偏差,就形成了知识的错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大家详细阐明知识错觉,让大家清楚认识到思维和认知的局限性,并找到打破知识盲区的正确方法:

1、知识的错觉:我们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聪明。

2、人们产生知识错觉的具体两种表现。

3、如何减少“知识错觉”现象,打破自己的知识盲区?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01

知识的错觉:我们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聪明”

《知识的错觉》这本书提到,人类是依赖集体的知识和智慧来行动和思考的

我们之所以会高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因为我们把存在于他人大脑中或外界的知识,当成了自己的。

实际上,我们不过是共享了知识共同体的智慧而已。

所谓知识共同体,每个人将自己擅长的优势,通过集体合作,将知识“共享”出来,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也就是说,社会是由一个个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人们生活在其中,使用的是别人共享出来的经验和智慧。比如要装修房子时,你会找去装修公司;上厕所要用到马桶,你会直接去买一个,而不是自己造一个。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身处于这个知识共同体,我们擅长从中获取经验和智慧,但又很难分清知识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正因为这种模糊的知识边界,造成人们以为自己掌握了很多知识。

得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阿德里安·沃德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实验者在网上搜索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后,当被询问到在哪里找到这些信息时,他们多半都不记得信息的来源,并且坚信自己一直都知道这些信息。

他们将自己了解这些信息的功劳归于自己而不是网络搜索。也就是说他们本能地将自己内化的知识与外界获取的知识的边界模糊化了。

正是因为知识边界被模糊的原因,让人无法分辨出知识到底是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还是别人的大脑里,这就会引我们以为自己了解的知识很多。

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人们依赖知识共同体所产生的知识错觉而已。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02

人们产生知识错觉的两种具体表现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著名的言论:“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苏格拉底这样,对自己的认知局限持着一种坦然直面的心态。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即便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这些人所产生的知识错觉,有以下两种表现情况:

表现一: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与真实之间存在着差距

对于很熟悉、很简单的日常事物,人类自认为很了解,但被深入追问时却又答不上来。

因为很多时候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就会造成一种很了解的错觉,这就是所谓的“解释性深度错觉”。

解释性深度错觉,指的是不需要深度解释事物的运行原理,所以不会揭穿不了解的事实,从而制造一种自己“很懂”“很了解”的错觉

简单来说,就是日常不需要人们详细解释事物的本质,所以他们以为自己了解的表象,就是事物的全部。这种肤浅的认知,让人们以为自己“很懂”。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认知学家费兰克·凯尔曾做过一个实验:

让被试者评价自己对拉链工作原理的了解有多少,程度打分为1-7分,了解程度越高,分数就越高,结果很多人给自己打出了6-7的高分。

之后,凯尔让被试者详细解释拉链的工作原理,这些被试者却答不出来,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拉链的原理。

接着凯尔让他们再次评估自己的了解程度,这时大多数被试者将分数改成了1-2分。

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当要详细说清楚、讲明白某个事物时,人们“无知”的一面就会暴露出来。过去人们以为自己“很懂”,其实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总的来说,就是人们了解的只是表象,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却以为自己掌握了这方面所有的知识,这也正说明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表现二:越是无知,越容易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

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中写道:“无知比知识更容易让人产生自信。”越是能力低的人,越不懂得反省自己,反而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在一个传统文化节目上,一群来自山西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稷山高台花鼓(稷山高台花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明见舞蹈,曾在2008年奥园会开幕仪式前表演过)。

本是一出精彩的表演,没想到却被台下的青年评论员严厉点评了一番。

有的说:传统文化节目形式没有新意。

有的说:孩子学会了这技能,以后能上更大的舞台?能当饭吃?

甚至有人说:在这个表演里看到了“孤独”。

作为节目嘉宾的陈道明当场怒斥道:“你们可能有很高的知识,但是对于有些文化,我们传承的文化,你们连常识都没有!

没常识却不自知,甚至妄自尊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邓宁-克鲁格效应。指的是能力缺乏者,在自己欠考虑的情况下得出错误的结论。这些能力缺乏者沉浸在自己营造的优势虚幻中,高估自己的能力,无法客观评价他人。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稷山高台花鼓

越是无知的人,越会对自己产生一种高估自己的倾向。因为无知,所以他们对自己欠缺哪些能力,存在哪些认识上的不足都不知道。

就像上面案例的青年评论家,以为自己是领域里的专家,当表演呈现的方式与自己认知存在差异时,他们觉得是表演者的问题,却并不觉得这个差异源于自己的无知。

可见,盲目自信的人自认为能力超群,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无知,所以让他们看不到事实中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无知带来的自信错觉。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达克效应

03

如何减少“知识错觉”现象,打破自己的知识盲区?

对于人们来说,存在知识错觉是一种普遍现象,那是不是就没办法减少和克服这种现象的发生了?并不是的,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突破知识盲区,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第一、认识自己的无知,并扩大自己的认知半径

人们的认知因个人经历、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不同差异的缺陷,但由于不清楚自己的认知边界,所以才会产生知识错觉的现象。

因此,可以通过扩大自己的认知,来减少这一现象。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认知半径

美国气象学家J·马歇尔谢博德博士曾提出过一个“认知半径”的原理,他认为人的认知范围可以看成一个圆圈,认知半径变大,人的认知范围也就随之增大。而认知半径的大小,决定了人们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视野拓宽了,愿意接纳的事物也就越多,知识盲区也会逐渐被打破。

拓宽认知半径呢有以下四个方法:

(1)从实践中对比感受,列出自身存在的偏见

回忆过去的生活,列出自身存在的偏见,通过记录当时感受的方式,让自己从中得到启发,比如看问题的主观想法、对他人的偏见看法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和观察,发现自己在各领域中存在的偏见。

(2)确认信息来源,以求实的心态提高所获取知识的质量

当接受信息时,不要马上相信其内容,也不要立马根据自身观点对这个信息作出评判,而是通过验证信息的来源,明确其是否具备权威性,用求实的心态来提高所获取知识的质量,同时又能锻炼辨析信息的能力。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3)主动表达出来,从外界获取支持的力量

将自己过去的偏见,对朋友、家人表达出来,并且详细阐述偏见形成的过程,谈谈自己对这些偏见的看法,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的。

从周围人的分析中,强化自我反省,同时从外界获得改变的力量。

(4)通过刻意练习,避免再次步入认知陷阱

生活中会存在各种误区,让我们步入认知陷阱中,比如自己的心情状态、周围人的影响、地域环境的改变等。为了警惕这些误区,我们需求每天保持洞察,提高认知力,通过不断反省的方式去觉察其中的陷阱,刻意练习出应对的能力。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第二、以开放型心态接纳外界,并通过外界的反馈弥补自身不足

人类存在认知缺陷是正常的状态,因为世界的复杂性远远超乎人的认知。

当觉察到自身认知的不足后,试着用一种开放型的心态去接纳外界,通过以下3个方法,来拓展自己。

(1)承认自身的不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因为脸面、身份、权利等缘故,不愿承认自身的不足,总是自以为是,这就会造成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房似锦的设计思维

《安家》中的老员工谢亭丰就是这样的人,为了给新店长制造麻烦,第一天就给她抛出一套10多年未卖掉的跑道房。房似锦深入了解客户需求,通过装修设计的办法卖出跑道房后,谢亭丰却不懂得反省自己的不足,而是挖苦房似锦。

这也是为什么谢亭丰卖房能力不如房似锦的原因——自我感觉良好,不懂得从自身找不足,久而久之造成能力的局限。

因此,我们要学会时刻反省自己,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有利于觉察到自己的知识盲区在哪里。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安家》房似锦与宫蓓蓓

(2)学习他人的优点

学习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来打破自己的上限。前面已经说过,在知识共同体中,聚集着各类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们应该用一种开放型的心态去接纳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其实学习他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

  • 通过工作、朋友介绍或参加社交活动等,结识更多优秀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让自己快速成长。
  • 养成读书的习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前辈的经验和智慧,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和格局,让自己的成长少走弯路。
  • 通过知识付费来提升自己,弥补自己知识上存在的空缺和不足。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放型心态去接纳,当自己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时,我们才能从中学到更多。

(3)从外界的反馈修正自己

认知的局限和不同思维的方式,会影响我们对事物做出的判断,就像上面说到的拉链实验,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为了打破盲区,可以通过外界的反馈来调整自己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穿普拉达的女王》

《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安迪因为没有成功订到米兰达所需的机票,将要面临被开除的局面时,通过设计师奈吉尔指点,她及时调整了状态,用心投入到工作中。

安迪通过设计师对自己工作状态的反馈,改进了行为,这才得以让她从一个时装界小白逆袭为米兰达的最佳助理。

或许,外界的反馈会否定我们所做的部分事情,但不要排斥外界给予的反馈,积极从中提炼出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这样才有利于从盲区中走出来。

第三、坚持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力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象,并没有透彻地理解事物。要想打破自己的知识盲区,就得通过来拓宽自己思维边界的广度,也就是说,通过锻炼思维能力,学以致用的方式,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老师问兰彻机械的定义是什么,他不仅用自己的理解回答了机械的定义,并且还用具体的实例来解释抽象的概念。

这正是兰彻通过学以致用,加深了对机械概念的理解。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兰彻

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理解力呢?《暗时间》一书中,分享了以下3个方法:

(1)养成主动回顾知识的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也就是通过复习、重复查阅、整理笔记的方式,来养成回顾知识的习惯。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而且带着新知识去回顾旧知识,还能将新旧知识重新整合,从中得到新的启发。

(2)经常与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

费曼学习法说到:当你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会别人后,就说明你掌握了这门知识

我们学到知识后,如果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上,说明只是记住了一个知识点而已,并不代表自己真正理解了。

与别人讨论或讲给别人听,其实就是一个强化自己理解的过程。要想让对方听明白,首先就得倒逼自己去理解这个知识,这样才能用清晰的逻辑表述清楚。

(3)将别人的经历,在自己身上演练一遍

对于事物的了解和学习,可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与自身经历进行“观察”和“比较”,这也是获取和加深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他的成功在于他善于对照分析本国汽车与国外汽车的差距,从总结出经验,设计出鲜明特色的丰田汽车,将自己的频频推向全世界。

通过联系和对比别人的经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可以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知识的错觉》:从认知错觉角度,深度解析“管中窥豹”哲学原理

04

结语

对于每个人而言,知识的错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由于知识共同体的真实存在,造成了人们的认知局限性,让人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为了减少知识错觉的现象,抵御认知局限性对人们带来的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怀着极度开放的谦卑心态,运用知识共同体的智慧,走出知识盲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