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休息”,这是医生对病人经常说的一句话。 从造字意义上讲,“卧”,古文为“臥”,“休也”(《说文解字》)。古人认为,没有卧床,不能称休息。 不过现代人有不同的理解,如周末去爬山,假日去钓鱼,甚至不上班,在家做家务也都称为“休息”,这就是为啥医生要在“休息”之前,加上“卧床”的道理。 其实,“卧床”除了是休息的最佳方式之外,还有一般人尚不重视的养生功能。 卧床,让肝病早日康复给大家分享一则真实的故事。 小长假期间,小张随同事自驾游到了云南的香格里拉,白天赶路,夜里打牌,一路欢声笑语,虽是辛苦,却也快乐。但乐极生悲,回家后自觉上腹不适。 经查,是肝炎发作,住进了医院,天天打吊针,这令他叫苦连天。不过,过了仅2周,症状就好多了,一查肝功,正常啦,体重还增加了三公斤。 同他一起游玩的小周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刚回来时小周的肝功能仅有轻度异常,只是感到周身没劲,虽然也休了病假,但半个月来玩得倒挺痛快,白天走街窜巷,晚上上网看小说,有时还到邻居家打牌,结果转氨酶升到了800多,还出现了黄疸。 而小张住院期间,每天输液的几个小时,连小便都是在床上解决,其“卧床”真正达到了“绝对”的要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肝功能恢复有如此之快。 问:“卧床”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吗?答:有!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上有一句名言,“卧,则血归于肝。”说的是人体在躺卧时血液较多地流向肝脏。 科学家经试验研究也证实,躺下时回流肝脏的血液,要比站立时多40%,特别是右侧卧更明显。血液中有大量酶、抗体和白细胞,可以参与肝脏的各种生化反应,帮助人体清除病毒,消灭病菌,同时也帮助已经受损的肝细胞修复。 因此,小张与小周都是“休息”,一是按古代意义的“真”休息,另一个是按照现代意义的“假”休息,其结果迥异,这难道不是“卧床”的特殊功效吗? 此外,我们还发现,大多数肝脏病患者,早晨的临床症状较之傍晚轻松些,这种现象,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有类似描述,即“肝病者,平旦慧”,这也应归功于一夜之“卧床”。 卧床让头脑思维敏捷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当闭上双眼,躺在床上,构思好了一篇文稿,一旦起床,本来条理清晰的“腹稿”,就变得支离破碎了。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很多人有把睡卧中所想到的,而且是白天不易捕捉到的灵感赶快记录下来的习惯,即使是鲁迅、巴金那样的大作家,也常常有躺在床上构思的经历。 医学研究证实,卧床,放低了头部的位置,相对坐位时,大脑的供血充足得多,氧供不缺,脑细胞在处理信息时更为敏锐,加上卧床时全身肌肉比较放松,又不受声、光的干扰,大脑的思维、联想功能以及清晰度都要好得多。 科学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是在压力下肾上腺髓质产生的激素,站立时产生得更多,能干扰脑细胞的活动,降低人们叙述和推理时的注意力;躺着者能降低这种激素的浓度,有助于更清醒地思考问题。 因此,当你思考某个问题时,如果久不开窍,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不妨躺一会儿,也许真的会给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经过一段熟睡的大脑,功能得到恢复,能量也得到补充,其工作效率还会更高,思维还会更加敏捷! 卧床让“正气”重振旗鼓“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的一句经典名言,认为正气强盛则病邪不会侵害人体,不生病;如果病了,“正气”恢复之期,也是疾病向愈之时。怎样才能保证正气强健有力呢? 有一个山区县城,有两个幼儿园,相距不远,同时有几十个小孩患了流感,但症状都不大重,有的仅低烧。两个幼儿园都服用抗病毒治感冒的中药大锅汤,而不同的是,甲幼儿园还采取了推迟早上上学,延长午睡时间的方法,让小孩有更多的时间睡觉,而乙幼儿园照常作息。 五天后,甲幼儿园的患儿都获痊愈,而乙幼儿园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痊愈,而且还有几个患儿高烧住院了。这说明,多一些卧床,对扶助正气,确有好处。 |
|